首页资讯古文国学轻轻松松读《老子》(49)
842575

轻轻松松读《老子》(49)

秋雨堂秋雨堂2023-07-30 10:59:070

《老子》第四十九章

原文: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圣人在天下,歙歙(xī,收敛欲念)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译文

圣人是永远没有私心的,以百姓的心作为自己的心。

对于善良的人,我会善待他们;对于不善良的人,我也善待他们,这样我就得到了善良。

对于诚实的人,我会信任他们;对于不诚实的人,我也信任他们,这样我就得到了诚信。

圣人治理天下,会收敛个人的私欲和偏见,使天下人的心思归于纯朴。天下的百姓都只关注于自己的耳目私欲,圣人则要使他们都回归到婴孩般的质朴纯真。

秋雨堂浅见:

这一章讲圣人“德(得)善”、“德(得)信”的境界。老子提出以百姓的心为心,以善心、诚心对待所有人,使百姓归心于善良诚实;并强调以不分彼此的浑然之心去治理天下。圣人以“道”为根本,不因为环境和人情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对善和不善,信与不信的人都以同样的善良之心和诚信之心相待。这与佛教的“众生生来平等,人人皆可成佛”的理念是相通的。

“圣人常无心”。老子所说的无心,并非完全没有想法,而是没有“私心”,他们以百姓的心为心。正如孟子所言:“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境界,就是老子理想和儒家思想的集中体现。

普通人常常着力于分辨善与不善、信与不信这些观念。圣人则打破这些分别,“为天下浑其心”,让人回归到淳朴纯真的大道中来,恢复如婴孩般的赤子之心,这个世界将祥和安宁,老百姓就不会遭受战乱和欺凌之苦。

圣人处世收敛谨慎而不张扬,心无挂碍。对天下万物没有分别心,对人没有偏见,善或是不善一律善待,守信还是不守信一律以诚相待,这样才可以算是具备大善守信的品德。如果不这样,善待善良的,而放弃不善良的,信任守信的,而放弃不守信的,怎么能叫“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呢?不分善恶、不分真诚和虚伪,都一视同仁地对待。以婴儿般纯朴的心对待事物,没有欲望、没有褒贬,对善的也不喜悦,对恶的也不嫉恨,所以善良的人也不自傲,邪恶的人也不恼怒,慢慢地都受到教化,天下就能安定下来了。

天下有善、有恶、有真诚、有虚伪,人皆自以为是,相互指责、相互攻击,是难以安定的。老子对此感到忧虑,所以忧心忡忡地想使天下人的心思浑然相同,回到如孩童般纯真的状态。但这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老子这种“常善救人,故无弃人”、“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只是一种人道主义的理想而已。

文/靳义堂

2022.12.16.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