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读书心得了解三种“对错观” 你会想开很多事
842600

了解三种“对错观” 你会想开很多事

求财若渴求财若渴2023-07-30 11:23:210

一个坏人A诱骗好人B进入了C的没有锁门的工地,结果B失足摔死了。请问,是谁的错?

先想好你的答案,在往下看。

第一种观点,一部分人会认为:这当然是A的错啊,都说了是诱骗,明显就是谋杀,没什么可讨论的。

得出这种结论的,一般倾向于法学家的思想,判断事情依据法理。

第二种观点,另外有一部分人肯定不这样认为,他们会认为是C的错。

这类人多数是经济学家,或者是受经济学思想影响的人。因为他们认为,整个社会为避免B不被A诱骗进去的成本,要远远高于让C把工地的门锁上的成本。虽然看上去C好像冤枉一些,但是,从让C锁门是解决此问题成本最低的方式。

经济学家考虑问题会从“社会总成本”的角度来考虑,虽然有时候与法理存在一定分歧,但是处理问题的效果会比从道义和法律的角度更好。

第三种观点,最后一部分人的观点,他们会认为是B的错。

这类人一般是商人或者有着商人思想的人,“你傻啊,为啥别人不被骗进去?”这句话往往来自这些人的口中。因为他们想的是:这件事情中,B的损失最大,无论谁承担责任,B都死了,只怪你自己不警觉被骗,只能怪自己。

其实B本身在死前的最后一刻,可能也在想:都怪我,我怎么这么傻,被骗进来。

一般评论家或者落实政策要求者,可以选择法学家的立场,选择第一种观点;

一般政策制定者,考虑到总成本最低的原则,可以选择经济学家的立场,也就是第二种观点。

一般商人或者局内人也就是B本身,建议您选择商人的立场—“都是我的错,因为我的损失最大”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

一,一件事情出现不好的结果时,责怪、埋怨、后悔都是无用的,因为他们改变不了结果,如果自己有损失,那就只能怪自己,也只有自己才能改变事情的结果——靠自己,自强者万强。

二、任何一件事,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观点,横看成岭侧成峰,不要奢望所有人的观点都与你一致,要学会接纳不同。

三、一件事情不一定(甚至很多时候都不会)按照你的想法去发展,要学会不较真。

以上内容来自刘润老师的《底层逻辑》,想了解更多细节,可以查看原书,今天起我会再次精读这本书,坚持写读书笔记,与大家共同学习。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