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松松读《老子》(45)
《老子》第四十五章
原文: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赢若绌。
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译文:
最完美的东西看起来好像是残缺的,但它的作用是不会停止的。
最充盈的东西好像是空虚的,但它的作用是没有穷尽的。
最笔直在东西好像是弯曲的,最灵巧的东西好像是笨拙的。最善辩的人却好像很木讷,最赚钱的生意好像是赔本的。
运动可以克服寒冷,清净则可以消解酷热。内心达到清静的状态,才能够为天下做表率,使得天下和谐安宁。
秋雨堂浅见:
这一章是老子对其辩证法思想的又一次阐述。老子认为,有些事物表面看是一种情况,实质上却又是另一种情况。而且,表面情况与实际情况往往截然相反。
事物所呈现于外的表象不一定就是它本质的真实反映,物是如此,人更是如此。佛陀说得更加绝对,他在《金刚经》中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这就告诫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要用辩证的眼光去观察,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道”是完美的造物者,但在人的眼里,它有许多缺点和不足。比如自然界有严寒酷暑,地震海啸;动物界有毒蛇猛兽;人类有残疾愚痴等等,不一而足,但是,如果你把这些都看做是“道”的缺点和不足,就显得肤浅了。道的作用不会因为人类的误解而停止。
“道”创造了宇宙万物,它充盈于整个宇宙,作用于世间一切事物,你却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它的作用却是无穷无尽的。就像人类社会里的道德准则、公序良俗,你看不见摸不着,它却实实在在地左右着你的思想和言行。
“大直若曲,”这确实是一个充满智慧的判断。到过青海湖的人会有一个感觉,好像湖面越往远处越高,水面呈现一种上坡的状态,但以理智而言,湖面在没有风浪的情况下,它应该是平的。就做人而言,我认为新中国的首任总理堪称“大直若曲”之人。他说过违心的话,做过迂回的事,但谁也不能否认他是一位正直而伟大的政治家和革命家。
至于“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赢若绌”的例子,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更是不乏其人其事。老子提倡顺应自然,反对机巧和善辩。这和孔子的观点略同。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我们生活在社会上,不能小看那些行拙言讷之人,他们往往是具有大巧大智之人。而那些聪明外露、巧舌如簧的人,不一定有真聪明和大智慧。看起来赔了本实际上却赚了大钱的现象,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形势下,更是司空见惯,就不用多说了。
“躁胜寒,静胜热”,是对事物矛盾对立双方阴阳二性此消彼长相互转换的形象表述,阳动可以胜阴寒,阴静可以胜阳热,以清净为天下正之理。老子在对世间万事万物做了充分的辩证分析之后,又回到了他一贯倡导的“清静无为”这一主旨上来。“道”的清静无为呈现为残缺和虚空,人的清静无为呈现为“屈” “拙” “讷” “绌”。只有坚守清静无为,才是天下的正道,才能使社会和平安宁。
文/靳义堂
2022.12.11.
- 0000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