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文化杂谈“男女授受不亲”,别忽视了后半句,老祖宗没你想象中保守
842631

“男女授受不亲”,别忽视了后半句,老祖宗没你想象中保守

新用户6516h3hB新用户6516h3hB2023-07-30 11:48:000

艺述史官方原创

“男女授受不亲”这句话您一定听过,但它的下半句,可是完全颠覆了前一句的意思,说的是什么,我先卖个关子。

“男女授受不亲”这句话出自《孟子》,全句是: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孟子作为儒家学派的代表,对于礼学自然颇为重视,这句话同样反映了礼学的一个内容——限制男女交往。在古代,人们非常注重“男女大防”,男女不同席,不共食,不杂坐等等规矩都是限制男女之间的沟通,男女授受不亲也是如此。

有这样一个经典的故事,元代时候有一个寡妇,胸上长了疮,如果不治就会死,周围人纷纷劝她去找大夫,但大夫是男的,寡妇不愿意,她情愿去死,也不愿意让男人给她看病。这个故事就是男女大防这一规矩最好的典例。但无论是古人还是咱们现代人,都忽视了这句话的后半句。

战国时期,孟子在提出“男女授受不亲”的观点后,淳于髡非常不服,他去找孟子,问了这样一句话:“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嫂溺,则援之以手乎?”你说男女之间不能接触,那如果男人的嫂嫂溺水了,那男人是救还是不救?

这个问题将男女大防最尖锐的矛盾点指了出来,人不可能不与他人接触,一接触就会出意外,危机关头,礼学还重要吗?孟子听了淳于髡的问题后,是这么回答的:“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男人的嫂嫂溺水,如果男人顾及礼学而不伸出援手,那他和豺狼之辈有什么区别。孟子的这句话承认了男女之间需要礼学的存在,但是凡事都有个轻重缓急,礼学什么时候都能够体现,不能任何情况下强硬去执行,要会灵活运用才对,这就是男女授受不亲的下半句“嫂溺援之以手”的诠释。

咱们都说事急从权,如果这个时候再讲礼学,就会像成阳堪的故事一样。成阳堪的家中屋顶失火,他想用梯子爬上去灭火,但没有梯子。成阳堪就让自己的儿子去邻居家借个梯子,他儿子穿得非常正式,去邻居家后作了三个揖,然后默坐在屋里。

邻居以为儿子是来做客的,立刻为他摆宴席,酒过三巡,邻居问他来干什么的,儿子才说家中失火,来借梯子。邻居非常生气,搬起梯子抛下成阳堪的儿子就往成阳堪家赶,但还是晚了,屋子已经烧成了灰烬。成阳堪的儿子懂礼貌吗?懂的,他知道去邻居家要客客气气,要有礼有节,但他迂腐吗?也是迂腐的。

“男女授受不亲,嫂溺援之以手”这句话放到现在也是实用的,在与他人相处的时候,既要注意距离,把握分寸,同时也要在危急关头灵活变通,您也这样认为吗?

the end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