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五律《从驿次草堂复至东屯二首》读记
杜甫五律《从驿次草堂复至东屯二首》读记
(小河西)
从驿次草堂复至东屯二首
峡内归田客,江边借马骑。非寻戴安道,似向习家池。
山险风烟僻,天寒橘柚垂。筑场看敛积,一学楚人为。
短景难高卧,衰年强此身。山家蒸栗暖,野饭射麋新。
世路知交薄,门庭畏客频。牧童斯在眼,田父实为邻。
此诗作于大历二年(767),时杜甫居夔州东屯。“驿”的本义是供传递公文用的马。【《说文》:“驿,置骑也。”】题意:从距东屯不远的江边驿站借马到瀼西草堂然后复至东屯。
峡内归田客,江边借马骑。非寻戴安道,似向习家池。
山险风烟僻,天寒橘柚垂。筑场看敛积,一学楚人为。
寻戴:《世说新语笺疏-任诞》:“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仿偟,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习家池:又名高阳池。东汉襄阳侯习郁在岘山南的私家园林。西晋永嘉三年(309),山简出任征南将军,镇襄阳,常在习家池宴饮。《晋书-山简传》:“(山)简镇襄阳,诸习氏荆土豪族,有佳园池,简每出游嬉,多之池上,置酒輒醉,名之曰高阳池。”《初冬》(杜甫):“日有习池醉,愁来梁甫吟。”
风烟:景象;风光。《在江南赠宋五之问》(唐-骆宾王):“风烟标迥秀,英灵信多美。”《西湖留别》(唐-白居易):“征途行色惨风烟,祖帐离声咽管弦。”
筑场:筑造场地。《七月》(诗经):“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郑玄笺:“筑坚以为场。”《汴泗交流赠张仆射》(唐-韩愈):“汴泗交流郡城角,筑场千步平如削。”
敛积:指收购和储积。《管子-国蓄》:“夫民有余则轻之,故人君敛之以轻。民不足则重之,故人君散之以重。敛积之以轻,散行之以重。”《柿红》(宋-刘攽):“东田收谷亩数斛,筑场敛积高如屋。”
大意:从峡内前往瀼西田园,俺是在江边驿站借马骑去。不像王徽之乘兴乘船前往,倒像山简将军骑马到习家池。山路险峻风光幽僻,天气寒冷树上橘柚下垂。看着筑场收储稻谷,都是学着当地农人所为。
短景难高卧,衰年强此身。山家蒸栗暖,野饭射麋新。
世路知交薄,门庭畏客频。牧童斯在眼,田父实为邻。
短景:日影短(白昼短)。《和何仪同讲竟述怀》(北周-庾信):“秋云低晚气,短景侧余辉。”《阁夜》(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栗:板栗。麋:麋鹿。
知交:知心朋友;彼此投合。《史记-汲郑列传》:“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韩非子-解老》:“义者君臣上下之事,父子贵贱之差也,知交朋友之接也,亲疏内外之分也。”
田父:老农。《尹文子-大道上》:“魏田父有耕于野者,得宝玉径尺,弗知其玉也。”《史记-项羽本纪》:“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宿郑州》(唐-王维):“田父草际归,村童雨中牧。”
大意:天短难以高卧,衰老之年勉强此身。(指骑马。)山野家的蒸板栗热热乎乎,刚射杀的麋鹿特别鲜新。俺知道人间知心朋友很少,不愿太多客人频频访问。放牧的儿童就在眼前,老农就是俺邻人。
这组诗前章首联交代事由。俺在“峡内”要去瀼西田园,在江边驿站借马骑行。次联用典。强调骑行。不是像王徽之乘兴乘船前往,而有点像山简骑马醉酒。三联写山路风光。山路险峻风景幽僻。末联写到瀼西之事。检查“筑场”和“敛积”工作,要求仆人向当地农人学习。
后章首联补写行程。因天短难以高卧(起床早),因年老体衰,骑马山行有点勉强。次联是补写路途野餐。热腾腾的蒸板栗,新鲜的麋鹿肉。后二联写感想。一是人间知交很少,因此不愿客频。二是虽不愿客频,但有两类人俺愿意交往:一是眼前这位牧童。二是邻居田父。
这组诗应合读。写的即“从驿次草堂复至东屯”过程中所见。最后落在赞“牧童”、“田父”这些楚人。
- 0000
- 0002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