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汉语对联《语言》
842789

《语言》

铭一CSMY铭一CSMY2023-07-30 13:59:490

目录: 语言 语音 文字

语法

逻辑

修辞

纸笔

印刷术

语言

语言是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人类约有7000种语言2000种文字141个语系。各种语言的某些语音、词汇、语法之间存在对应相似关系,划为同族语言; 有的族与族之间有些对应关系,划为同系语言。语言的谱系层级是:语系、语族、语支、语种。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有英语、拉丁语族有西班牙语,汉藏语系汉语族有汉语。

语言三要素: 语音、词汇和语法。 文字三要素: 音(-语音)、形(字符形状)、义(字符意义)。学习一门语言,往往连带学习它的文字,语言文字的要素可以合并为四要素: 语音、字符、词汇、语法。 思维和语言受环境影响,也反过来影响环境。

二 语音

是语言的工具、子系统。 语音的四要素是音高、音强、音长、音色。音高指声波频率,音强指声波振幅的大小,音长指声波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音色(音质)指声音的特色和特质。

语音是声带振动发出的声音。胸腹肌肉收缩,压出肺部气体,同时喉部专门用于发音的特化肌肉、声带紧张振动产生声音,声音被胸腔、咽腔、口腔、脑腔等部位的肌肉共振再次塑造,最后产生我们听到的声音。舌头越靠后的发音越饱满越有磁性。

汉语发音靠前, 较多注意嘴唇的形状和舌头的位置,喉音较重, 咽腔修饰少。气流从声带直到唇齿,点式的发音一字一音节清晰而有韵律感,字数多花时间就多,多用降调,较易控制改变声调。东北人发音可能受到通古斯语音影响。

英语发音靠后, 主要用口腔喉腔胸腔,咽腔修饰多。流线式的发音,单词音节不固定,由重音体现节奏感和韵律感,重音多花时间就多,多用升调。英语发音设计较科学而能量损耗较大,从说话到唱歌的转换更加自然。英语歌手唱功高于华语歌手也与此相关。

普通话中有些声母读音分辨度低。南方人对声母n、l不分,in、ing不分,zh、ch、sh 和z、c、s不分,引得北方人笑话。而方言中有些分辨度高的读音如西南官话中的be biang cei duang jo xua……普通话没有。

英文字母C、J、Q、V,汉语拼音没有发音完全相同的音。在音译不同国家的人名地名时,缺乏完全一致读音的汉字。如Peru,汉语没有“pe”读音(be、 me读音也没有),只得用近音“秘bi鲁”代替。

汉语普通话应该吸收国际音标,丰富汉语的语音,增加韵母以增加音节和读音。 有些声母韵母的组合音节,汉语普通话根本就没有利用,可增加利用的音节有150多个。

普通话只有4个标准声调,而其它方言的声调比普通话都要多,湘、赣、客方言的声调是六个,吴和闽方言的声调是七到八个,粤语的声调是九个。

汉语拼音407个标准音节,1319个声调读音,8105个一二三级常用字,一个读音平均6个汉字。

目前汉字已逾10万,即使人为地增加到3400个音节(22声母*39韵母*4声调 = 3432音节),平均每个音节也必须承担30个汉字读音,仍然不堪重负。不能改革语音和文字来减少或消灭同音字和多音字,终究是学用汉字的大麻烦。

三 文字

是语言的符号。 表述思想、沟通感情、传递知识的图形符号。

文字产生于语言基础之上,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字。文字通过形来记录语言中的音和义,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文字是语言符号的符号。

文字按字音字形可分为表形(象形)文字、意音文字和表音文字。

象形文字 人类早期的结绳记事、岩画和中国的甲骨文都是象形文字,不能完整表达复杂的思想。 如古埃及的圣书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印度文字、美洲的玛雅文和早期的汉字。象形文字后来进化为意音和表音文字。中国的甲骨文发展到现代汉语的汉字成为意音文字,埃及、古巴比伦和印度的象形文字现在都已转变为拼音(表音)文字,玛雅文只有西文保留、尚未破译。

表音文字 是用少量字母(大多不到50个)组成单词记录语言的语音的文字。表音文字可分为音节文字和音素文字。音节文字是以音节为单位的文字,如日文的假名。音素文字是以音素为单位的文字,如英文字母26个,西文字母29个,俄文字母33个。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文字都是表音文字,如英语、法语、德语等使用拉丁字母,俄语使用斯拉夫字母,阿拉伯语、维吾尔语使用阿拉伯字母,及日文假名。

意音文字 是由表义的象形符号和表音的声旁组成的文字。汉字是意音文字。在汉字系统中, 独体的不可分析的象形字、指事字叫做“文”;合体的可以分析的形声字、会意字叫做“字”。

不同文字系统以不同方式记录语言,有的是记录语言中的音素,有的是记录语言中的音节,有的是记录语言中的语素。 所以文字可分为音素文字、音节文字和语素文字,如拉丁文字是音素文字,日文假名是音节文字,汉字是语素文字。

字母文字

结绳记事、岩画都是象形文字,是人类最早的文字。不能完整表达复杂的思想。最早的字母文字起源于前3000年古埃及圣书。这种文字因多刻绘于金字塔和神庙,希腊人称为“神圣的雕刻”。开始是象形文字为主,也有一些只表示发音的符号。西亚的闪米特人受这些表音符号启发创造出闪米特字母,这种字母被腓尼基人(闪米特民族的一支)发展为22字母。

腓尼基在闪米特语中是紫红色的意思,腓尼基人把海中的一种蚌砸碎,做出紫红色的燃料染在服饰上,鲜艳而不褪色,这种紫红色布匹远销各地。因此周边人把他们叫做紫色人,这就是腓尼基这个名称的来源。腓尼基人居住在地中海东侧、今黎巴嫩地域,腓尼基最初只是许多城邦。

3000多年前埃及和克里特衰落,继而兴起的腓尼基人环地中海殖民,几乎独霸地中海, 他们的商船商队往返于地中海海岸和各岛屿,建立了很多据点和贸易港口,远航到达南欧西欧不列颠,环非洲,通往印度洋,及波斯、中亚,腓尼基人后来建立的北非殖民城邦迦太基发展为强大富庶的奴隶制国家。

当时各种族相对孤立隔离,形成了自己的语言和象形文字,而贸易交流发达这种矛盾状态下形成拼音文字。在环地中海地区,由于开放地貌,或经商或战争,种族部族之间来往密切,文化相互交流不断。有人来到另一个部族,既看不懂他们的象形文字符号,又听不懂他们说话的意思,他只好把他们说话的发音用音标标注下来,这样你做一个音标,我做一个音标,年深月久产生了音标体系,取代各自原来使用的象形符号,成为拼音文字。

腓尼基人发明的22个字母传入希腊,希腊人加以改进成为希腊24字母后传入意大利,意大利中部的拉丁姆(意大利语:Lazio,英语:Latium)是罗马帝国势力发源地。

希腊字母的一个分支爱特路利亚字母被罗马人改造为26拉丁字母,并传给野蛮人,那些野蛮人就是现代欧洲人的祖先。今天的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都用拉丁字母书写。拉丁字母现在已传遍全球,包括中国的汉语拼音。

希腊字母的另一个分支西里尔字母被斯拉夫人使用,俄罗斯乌克兰保加利亚都用这种字母书写。腓尼基字母东传,成为波斯字母、梵文字母、缅甸字母。 拼音文字是迟发于象形文字的一个符号系统,它发生在半隔离、半开放的地理环境中。中国的地理环境没有这种内部隔绝状态,没有交流障碍,是中国没有发生拼音文字的重要原因。

现代字母文字都可以追溯到腓尼基字母、闪米特字母、埃及圣书。希伯来字母在希伯来语消亡两千年后由以色列建国而复活。西里尔字母(斯拉夫字母) 用于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 俄语、白俄罗斯语、乌克兰语、保加利亚语、波兰语、捷克语 塞尔维亚语、马其顿语等 。

人类思维 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

概念是对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是在感觉和知觉基础上产生的对事物的概括性认识。概念具有的外延和内涵两个方面紧密联系又互相制约。

但是拼音文字出现,概念在文字符号中消失,必须在命题的抽象逻辑推导中才能建立概念。这就导致他们每说一句话做一件事,甚至想一个概念和问题,都得在强逻辑的规定下进行思维,由此产生一个怪异的思维病状------逻辑强迫症。人们考虑任何问题时因为总是无法在文字符号上呈现概念,而不得不在强逻辑运行的逼迫之下运行思维,就形成一种纯思维的逻辑结构的思想体系,这个思想体系及其思维方式即哲学,所以哲学叫爱智慧而不叫实践,它是纯智慧的逻辑模型建构体系。哲学的后演分化形态叫科学,西方思维方式所缔造的西方文化叫哲科文化体系, 它与中国的实技文化体系完全不同,西方思维方式和东方思维方式分化隔离。

西方文明中的概念思维是一种既深刻又片面的思维方式,我们对一个事物下定义,就得到这个事物的概念。有了概念,可以下判断,进行推理,加上分析和综合,就是概念思维,或者叫逻辑思维。古希腊人最擅长的就是概念思维。

汉英文字比较

汉字有笔画、偏旁部首、独体字、合体字、词语等;英文有26个字母、词缀词根、字母组合、简单词、合成词等。汉英文字的勉强类比是:汉字笔画相当于字母,偏旁部首相当于字母组合,汉字相当于英语单词。

汉字结构单位复杂,有30多种基本笔画横竖撇捺点勾挑折......,按笔顺先后左右上下内外.......按间架结构上中下、左中右、左右套上下、上下套左右、上下套左中右、左中右套上中下...... 还有偏旁,部首是偏旁、偏旁不都是部首,偏旁1000、常用偏旁100,笔画最多的部首17画。汉字笔画数,字典可查的有30多画,民间的有172画。字音不能直接辨认、一字多音。汉字有字义,有些字可以猜到字义但难以确定,因为一字多义异字同义本义比喻义引申义假借义象征义......汉语句子之间、句子内部各个字词之间的关系复杂难以反映逻辑信息,语法分析常常只能屈从于语言习惯而无可奈何。

即使纸上有田字格米字格,汉字书写时为了使笔画的粗细和长度斜度弧度、笔画顺序、间架结构、偏旁部首协调呼应,仍然需要书写者细致观察才能确定。多数情况下要进行变形调整,才能把一个字写得像一个字。爩、齾、谶、爨、夔、髓、邂、饕、餮、魍、巍、黝、鼹、骤、攥……这些笔画繁多结构复杂的汉字纯即使用硬笔书写也难,稍一不慎就笔画打架成墨坨、或者散架变成几个字,使他人甚至连自己也无法辨认。笔画横竖多棱角多,不便于连笔书写。如果写软笔书法,还要考虑笔与笔、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 变化、呼应、节奏、气韵和通篇的视觉效果、风格意境,更难。

汉字 一字一音、一字一形, 字音字形无基本对应规则。汉语不能标注标准语音,古今字音字形变化大,汉语字典字词不能按字音排列,也不能按字形排列。又因为字形结构复杂,字词也不能按笔画顺序或者偏旁部首排列。查汉语字典,要用拼音、部首、笔画三种方法结合。一查偏旁部首二查笔画检字表三查难检字表。然后查汉语字典正文,而正文的编排,并不按声母顺序bpmf......韵母顺序aoeIu.....而是按所谓拼音字母顺序abcde......其实就是英文字母abcde......顺序,无法摆脱英语的影响。即使有了计算机,仍然不能编制完全意义上的汉语字典。 查字义词类更难,所谓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古人造字用字的方法常常依靠具象思维,欠缺抽象思维,典籍解释不一甚至自相矛盾。

汉语地方方言众多,说是说8大方言其实远远不止,十里不同音,普通话推广60多年了多数人还是不会说普通话。

汉语发音和书写方式分离 ,汉字最小发音单位是音素(声母韵母),一般一个汉字的读音是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包含1到4个音素。汉语语音基本组合单位音节 与最小发音单位不统一, 故难以反映语音的逻辑信息,且在听觉上缺乏韵律美感。 汉字表意表音两方面的功能没有充分分化、常常相互纠缠,造字难以精准。没有丰富精准的语言文字系统和逻辑思维方式, 不利于自然科学技术领域的研究。从语义或形象角度记录语言,符号有限语义无限,无论怎样增加符号都无法满足语义表达的需求,而记忆能力有限。

英文字母直接表述字音、字形笔画简单、无字义,一个或多个字母组成单词,句子之间、句子内部各个单词之间的关系则以语法逻辑连接。英文书写按纸张上的四线三格,中间格写满,注意单词之间空格,字母大小写。字母最多3个笔画,笔画限于横竖弧点相对简单,圆弧笔画较多,便于连笔书写。 查英文词典,单词按字母顺序排列,不懂的单词,只要晓得26个字母顺序就可查到。至于词类词义,自己按需选取即可。

人类天生就有语音语言的获得能力,语言的发音和书写方式统一,在语素上一 一对应的文字, 天然合理。英法西葡荷德俄印等字母拼音文字都是这种文字。 大小写书写符号52个简单易学 。英文字母最小发音单位是音素(国际音标),与人的最小发音单位一致,英文字母的拼读方法可以细腻的还原人的复杂语音,反映语音的逻辑信息,通过自由的音素组合创建音韵美感。 人类语言从单音节到多音节、单辅音到辅音丛、无语法到复杂语法、词汇简单贫乏到词汇复杂丰富细腻,这个进化过程中文字起了重要作用。字母文字可以出色地演绎语言。 英语必须表征语态和时态、单数和复数、主格和宾格,这些都是建立准确语句含义的逻辑信息。拼音文字表达事物准确,利于抽象思维和数理化生等自然科学技术领域的研究。

汉字演绎语言能力不足。 如果把《道德经》和《论语》直接按单词翻译成英文会有很多语法错误,因为原文缺乏这些时态、数量、主宾信息。按英语语法和词法补充了这些逻辑信息后,这些典籍中的很多断言就容易被证伪。汉字与汉语发音分离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思想交流。汉字的低成本的、模糊的表述习惯,影响限制了中国人的抽象思维能力。不是说汉字不能做到精确,而是做到精确比拼音文字更难。有人说使用汉字的人长于形象思维,长于几何形状的抽象概念的感悟,但是在建筑、雕塑、绘画、图形设计等领域中国人并没有显示突出才能。

英语词汇上百万,很多汉语词汇都是从英语借鉴来的。 汉语语音系统的空间太小,即使有四个调声仍然难以容纳所有汉字,所以同音字多。 计算机的应用解决了部分汉字记录速度慢、高花费低效率的问题,但汉字词汇无词界(词与语素、短语的边界模糊),单字无序、字库庞大、显示方式复杂,导致编程困难和数据库编制困难。在信息时代,为适应记录、传输、处理、显示各个环节,人类对文字有了更高要求。字母文字天然有序易于检索,能够充分满足人类要求,汉字却处于杂乱无章的混沌状态。

汉语音节1300、英语音节上万,字母文字多为屈折语,以词形变化演绎丰富语法,词尾变化极为简便,汉字无法作词尾变化,只能增加字词。字母文字灵活多变便于渗透到各科学领域、汉字极难渗入、中国人在这些领域只能使用字母文字。 对外来语的兼容能力, 各种语言的语音音素都不多,如英语48国际音标, 汉语32音素,英语可以方便地记录外语,来丰富英语词汇,汉字基本无此功能。

信息时代,各行各业都需要信息。IT行业的 编程、 运维、 测试 ,也需要英语和逻辑思维。英文是线性的一维语言,程序恰恰是线性的一维的。而中文是平面的二维语言,简繁体没有统一,中文编程处于劣势。汉语远未取得应有的国际地位,世界三大语言汉语、英语、西班牙语,世界各语言作为第二语言使用人数排名:法语(1.9亿)英语(1.5亿)俄语(1.25亿)葡萄牙语(0.28亿)阿拉伯语(0.21亿)西班牙语(0.2亿)汉语(0.19亿)。

汉字多数情况下单音单字表义,比表音文字双音多音表义和冗长的字母组合表义的效率高,可以用较少的文字表达较多的信息,节省阅读的时间。方块汉字的书写格式整齐,汉语诗词的灵活语法和精妙韵律表现出独特魅力,字母文字诗歌要做到这些几无可能。汉字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 但书法并非中国特有,世界其他民族文化还有字母书法,字母书法有意大利、哥特、斯宾瑟等诸多字体,著名商标可口可乐Coca-Cola就是斯宾瑟体。

现在电脑手机聊天娱乐,只要能打字或手写就行,对一般人来说书法已不重要,但语法逻辑仍然重要。有的广告如药品广告---------“咳”不容缓、涂料广告------好色之涂,有的网络语言如傻逼、屌丝,有的影视节目嘲笑残疾人生理缺陷,不合乎语法逻辑,也不合乎社会道德规范。

四 语法

人类正常的语言习惯,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具有一定的民族性和相对的稳定性。  关于语文结构规律的科学,研究词的变化规则和用词造句的规则。 此文仅从历史和现状的角度简述语法包括汉语语法、但不涉及汉语语法的具体内容。

300万年前有了人类这种动物,5万年前有了人类语言。五千多年前有了书面语言即象形文字。

四大文明古国的语言研究,几乎是同时起步,但后来的发展路线不同。前32世纪埃及就有文字记录,但现代埃及语言为埃及阿拉伯语,前7世纪两河亚述帝国编有苏美尔-阿卡德语 双语难词表。前4世纪巴尼尼的《梵语语法》是印度最早的语法著作。中国先秦诸子如荀子有对语言的论述。希腊语言是从埃及与两河学习来的。

前5世纪,古希腊人最早涉及语言研究是从哲学家们探讨词和事物之间的关系开始的,克拉底洛认为事物名称与本质有一种必然关联不可分离,赫尔摩根认为事物名词是由人们约定俗成而来,苏格拉底持中立态度。普罗塔哥拉研究了名词,在修辞范围内划分句子类型。柏拉图划分句子中的名词性成分和动词性成分,亚里士多德认为陈述句是基本类型,又区分连词、冠词、代词。狄奥尼修斯. 特拉克斯(前170 — 前90年)的《希腊语法》分出八个词类,奠定了传统语法学的基础。

罗马人继承希腊传统研究语法,形成拉丁语语法体系,前45年瓦罗《论拉丁语》把语言学划分为词源学、形态学、句法学。欧洲中世纪经院哲学与拉丁语法相结合产生思辨语法。

1653年约翰.乌尔利斯发表《英语语法》。之后罗伯特.罗斯主教编撰《英语语法简介》,欧洲的传统语法学充分发展。英国语言学家 威廉·琼斯(1746----1794) 构建语言谱系,标志着语言学诞生。某些语种的语音、词汇、语法规则之间有对应相似关系,划归同系语言。全球7000余语种划归141个语系。印欧语系、汉藏语系是世界主要语系。前者通行于印度、中东和欧洲,后者通行于中国。语法是研究语言结构规律的科学。即研究词素、词、词组、语句等等语言单位及其关系的科学。印欧语系的语法是由语言学家总结出的一般规律,符合印欧语系语言特征。

1915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使语言学成为独立学科,创立了结构语言学。1957年语言学家乔姆斯基的《句法结构》标志着转换生成语法的诞生,1981年乔姆斯基《支配和约束讲演集》使语言理论继续发展。从柏拉图到乔姆斯基,可以看到语言学的巨大改变。正如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所说,没有任何事物会静止不变,不变的只有改变。

中国先秦诸子如荀子就有对语言的论述,汉代以后产生了研究字形的文字学、研究语音的音韵学和研究字义的训诂学,陆续有《尔雅》《方言》《说文解字》问世, 却一直没有产生语法学。原因在于:

跟其他学科一样,中国学者可以研究那些观察到的直观现象如字形、字义、发音,却没有研究语言结构规律的语法学。因为形而上的语法规律看不见摸不着,研究其规律需要想象和假设,需要逻辑。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不习惯这些,使得语法学无法出现。

古汉语的那些什么词类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宾语前置,谓语前置之类,过于灵活而欠缺标准、令人难以捉摸。

更重要的原因是秦汉以来的愚民政策,讲规矩不讲道理。不利于皇权专制的诸子百家自然必须罢黜封杀,所谓独尊的儒术也必须为了维护皇权而反复增删修改得面目全非。如果神智清醒、逻辑明晰地写文章来搞思辨论证、语法研究,或文学批评、针砭时弊,稍一不慎就犯了妄议之罪,陷于文字冤狱。

这样,古人就只能搞些文字音韵训诂,无法研究语法,最后只能模仿学习西方的语法学来发现汉语的语法规律。

1814年英国传教士马士曼的《中国言法》问世,是全世界第一部汉语语法书。1815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的《通用汉言之法》出版。马礼逊和马士曼一样,都是利用西方的语言学概念来分析汉语,试图找到一些规律来帮助初学者。

马建忠生于江苏一个家学渊源深厚的天主教家庭,他于1898年出版《马氏文通》,是中国人编写的第一部汉语语法书,其语法框架是在模仿和借鉴印欧语语法体系的基础上形成。从此中国学者开始了以白话文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近现代汉语语法研究。黎锦熙1924年出版《新著国语文法》,是第一部完整的汉语白话文语法著作。

1942年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和1943年王力的《中国现代语法》被公认为代表汉语语法研究水平。

古代汉语语法著作:1959年周法高著《中国古代语法》,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出版。1962年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中华书局出版。

无论白话文还是古汉语的语法研究,都是借用印欧语系的理论体系,先搞个理论框架,再从语言中找对应语例,显然难以完全适应现代或古代汉语的实际情况。

五 逻辑

逻辑是关于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即研究概念、判断、推理这些思维形式,及正确运用这些思维形式所必须遵循的规律。概念 是反映客观事物根本属性的思维形式。概念需用语言表达,语词是表达概念的声音与符号。词语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内容。

判断 是对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是否具有某种属性的判明和断定。

推理 是从事物的相互关联中由已知推导出未知的思维活动。

逻辑思维,即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论证等。在逻辑思维中,要用到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方法。

逻辑三大规律:同一律、排中律、矛盾律。

违反同一律 概念混淆或偷换概念判断,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

违反矛盾律 概念相互矛盾 判断相互矛盾

违反排中律 概念对存在互为矛盾的概念,同时加以否定或肯定。判断对存在互为矛盾的判断,同时加以否定或肯定。

现象: 是人们对事物的感知,纯粹客观。

表象是人们对事物的印象,是指大脑出现的事物的形象,主观感知。 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及其外部联系,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概念: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逻辑思维的最基本单元和形式。概念 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产物。概念比感觉知觉能更全面更深刻地反映客观事物。概念的外延和内涵是紧密联系、互相制约的。概念可区分为实物概念和抽象概念。

内涵: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也就是概念的内容。外延: 具有概念内涵的所有对象构成的类。

内涵减少的概念外延较大,内涵较多的概念外延较小。限制是通过增加内涵,缩小外延,从属概念得到某种概念的逻辑方法。

定义: 对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所作的简要说明。 “定义”一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具有不同的词性、含义和语法功能。“定义“作为动词使用时,它的词面含义是确定(认识对象或事物的)意义,是指人类的判断认识行为。“定义”作为名词使用时,它的词面含义是指(认识对象或事物具有的)确定的含义、位置、界限和规定。 人们相互交流必须对某些名称和术语有共同的认识才能进行,为此要对名称和术语的含义加以描述,作出明确的规定,也就是给出它们的定义。含义:(词句等)所包含的意义,也作涵义。

推导 据已知的公理、定义、定理、定律等经过演算和逻辑推理而得出新的结论。

思维 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

思想 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观点及观念。

抽象

从表面看到本质,从片面看到整体,然后抽出那些稳定的、共同的特征。

语法和逻辑关系密切,一般来说语法要服从逻辑,但语法和逻辑不是同一件东西。人的思维活动主要用语言表达出来, 语言是思维的形式, 思维是语言的内容,二者不可分离。反映语言规律的语法和反映思维规律的逻辑必然相互联系。语法中的词和逻辑中的概念相联系, 概念通过词表达出来。语法中的句子和逻辑中的判断、推理相联系, 判断、推理通过句子表达出来。 王力说,所谓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形容词和名词搭配不当等等,严格地说,都不是语法问题,而是逻辑问题。   语法中的词、短语、句子和逻辑中的概念、判断、推理, 它们之间尽管有密切的联系,但不是一一对应的。语法和逻辑关系密切,但并不是同一个东西,逻辑是思维的内部规律不受语法约束,语法是语言的内部规律不被逻辑决定。

六 修辞

修饰文辞。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修饰、调整语句,以提高表达效果的语言活动。

语法和逻辑是修辞的基础和前提。合乎语法才说得通, 合乎逻辑才说得对,说通了说对了然后才能讲究修辞说得好。如果语法或逻辑错误,修辞毫无意义。

亚理斯多德《修辞学》提出尊重事实与真理,论证要言之成理,合乎逻辑。孔子说,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辞达而已矣。

常用修辞方法:

比喻:生动、形象、具体、逼真。给人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拟人:事物人格化,生动、形象。

夸张: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增加语言感染力。

排比:加强语言气势。富有节奏感。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

对比: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鲜明突出。

对偶:格式整齐、声韵和谐。

反复:突出思想感情。描写事物情态。摹写声音和颜色。

反问: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

设问:标题与开头设问,引发读者深思,领会主题。段与段之间设问,承上启下或过渡。结尾处设问,点明主旨,增加回味。

引用:使论据确凿、充分、有力。

七 纸笔

前3000年埃及人就使用莎草纸,并出口到两河、希腊,后来有羊皮纸。前4000年就使用芦苇杆笔、8世纪有鹅毛笔,19世纪发明钢笔。这些纸笔比较廉价适用,。在中国,前5世纪的孔子“述而不作”,原因大概是纸笔太贵。前3世纪蒙恬发明毛笔一直使用,书写效果好,但书写速度慢、磨墨不方便。竹简木渎作书写材料并不适合,缣帛又太贵。 东汉蔡伦造的纸可能价格依然昂贵,才会有“洛阳纸贵”这个成语。宋代蜀绢还是珍贵的书写材料,郡守林希大人把蜀绢珍藏多年后,装裱成卷, 并遍求当时名家作书,但各家只敢在卷尾题字,唯有米芾才敢在绢上长篇大书,这就是后来许多人认为书法水平高于《兰亭序》的《蜀素帖》。中国纸张可能是13世纪流入西亚和欧洲,但不大适合他们的硬笔书写。

八 印刷术

唐代发明的雕版印刷术用整块木板制作印版,刻版费工费料,书版不便存放,错字不易更正。

1041年毕昇改造木板印刷,发明活字印刷术,但因为字模制作、印刷材料、印刷设备的限制,和专制制度下的文化垄断愚民政策,活字印刷未获应用。沈括(1034--1095)晚年的《梦溪笔谈》记录了木活字、胶泥活字,当时木活字印刷已获得成功,但之后仍未推广应用。

1445年,德国工匠古腾堡制成铅活字和木制印刷机械。拉丁语只有26个字母,字模制作简单,古登堡还发明铸字模具、压力印刷机,研制印刷专用的脂肪性油墨,这一整套印刷技术一直沿用到19世纪。后来欧洲各国陆续发明平版印刷、彩色石印,上世纪50年代发达国家都完成了印刷工业的机械化。70年代以后印刷工业不断采用电子、激光、信息及高分子化学技术成果,感光树脂凸版、PS版实现多色高速,彩色图像复制数据化, 1979王选团队实现汉字信息处理激光照排, 计算机全面进入印刷领域。

活字印刷的书籍价格便宜传播广泛、读者数量增加,教会对学术的垄断遭到挑战,宗教著作被人文主义作品取代,学术思想传播加快, 《圣经》的广泛印刷推动了宗教改革, 为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 大量书籍的出版促进了西欧各国语言的标准化系统化 ,提高了民众识字率 ,工匠看书写书发明创造,成为 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的主角,如1764仪器维修匠瓦特发明蒸汽机,1803理发匠卡特莱特发明水力织布机,1814史蒂芬森发明蒸汽机车。

铅活字印刷术传入中国 1805伦敦布道会派传教士马礼逊来中国,他在广州秘密雇人刻制中文字模、中文活铅字,由于清政府的严禁,刻字工人害怕而将字模焚毁,马氏当时兼任东印度公司翻译才未被驱逐。1814马氏重操旧业,派人在马六甲排印了《新旧约中文圣经》 。之后西方各国纷纷仿效,中文铅活字制作技术逐渐成熟,又制成排字架、铸字机,实现机械化印刷。19世纪末照相铜锌版传入,1901上海徐家汇蔡相公、范神父等人制成照相铜锌版。 20世纪50年代开始西方印刷术采用电子、激光等新技术,中国在90年代还使用活字印刷。

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舞蹈节目《活字印刷术》中,上下浮动的活字表演、巨大的“和”字突出了和为贵的中华民族的思想精华,值得肯定。可惜这个舞蹈也表现出活字的缺陷,活字在排版印刷时绝对不允许“活”,一个字稍有松动就会倾斜或下凹上凸,这个字印刷后就不清晰或消失,导致整版的印刷质量降低,这个节目使那些了解古代印刷原理的人啼笑皆非。 古登堡发明一整套印刷技术,就是不让活字“活”以确保印刷质量。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