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读书心得15岁少年疯狂大闹刑场,揭开大明朝最残忍酷刑:瓜蔓抄
842798

15岁少年疯狂大闹刑场,揭开大明朝最残忍酷刑:瓜蔓抄

雪忆柔雪忆柔2023-07-30 14:05:550

1403年的刑场之上,年仅15岁的刘超,眼见家人先后被斩首,忽然仰天长啸,而后竟然挣断了捆绑自己的绳索,一把夺下了刽子手的刀,一口气疯狂连杀数十人。消息传到朱棣耳中,顿时引得他勃然大怒。

1402年是大明朝至暗至明的一年,暗的是皇权之争血染山河,明的是山河初定结束了纷争。然而,这片江山打下来不易,死伤无数不说,朱元璋留下的贤臣、忠臣也几乎被诛杀殆尽,其惨烈无以言说。

这一切都源于那场惊天动地的“靖难之役”,主角朱棣为此开了几个刑罚先河,油炸铁铉,诛方孝孺“十族”(正史未明确此说法),甚至还创出了“瓜蔓抄”。

据《明史》记载:成祖怒,磔死,族之。籍其乡,转相攀染,谓之“瓜蔓抄”,村里为墟。

编辑搜图

所谓的“瓜蔓抄”已经远超诛族这般残忍,而是屠村,杀近友,乡邻亲朋无一人能逃出生天。究竟是什么人惹得朱棣施行如此残暴的刑罚呢?此人便与开篇所提到的刘超有关联。

刘超只是历史长河中一个微不足道的名字,年仅15岁的他留下了创举,是他成名的开始,也是他人生的结束。所以,他不过是匆匆而过的无名小卒,却让世人看到了天大的冤屈。

刘超的父亲刘固原是山东的一位小官员,与多数山东人一样,刘固天性纯良志孝,只因母亲生病无人照料,便向朝廷请辞了官职。

这原本是件无足轻重的小事,却被当时的御史大夫景清知道了。景清认为刘固的品德高尚,是朝廷可用之才,于是亲自给刘固写信,邀请他带着母亲共赴南京就任,而且承诺会安排好一切。

景清此前与刘固相熟吗?他们二人甚至都不认识,景清所做不过是因为他爱才惜才。但是,景清怎么也没想到,正是自己的这份伯乐之情反而导致了刘固一家被灭门。

编辑搜图

当时,景清给刘固写完信之后,便主动向建文帝汇报了此事。建文帝向来信任景清,也就答应了他的请求。

这里要介绍下景清其人,如果您看过影视剧《大明风华》,一定不会对这个名字陌生,剧中两任皇后孙若微和胡善祥的亲生父亲便是景清。但是,影视剧有杜撰成分,且不说两位皇后在史料中无亲眷关系,且也与景清毫无关联。

不过,景清在历史上确有其人。

景清是在朱元璋的时代入仕的,他原本是个孤儿,在乡邻的资助下,得以进入国子监读书,后来一举高中榜眼。景清自幼天资聪颖,而且为人耿直忠勇,所以刚入职的他还曾因为犯下小错而被入狱,好在朱元璋惜才,又重新重用了他。

编辑搜图

后来,由于太子朱标早逝,朱元璋只好把江山交到了朱标之子朱允炆的手中。孙子即位称帝,儿子们却遭到了“削藩”,这盘棋下的是险招。果不其然,就在建文帝朱允炆坐上龙椅不久,朱棣便举起了“清君侧”的大旗,磨刀霍霍向南京。

关于建文帝要削藩这件事,其实有着太多的不明智。当时,齐泰建议先从燕王朱棣下手,而黄子澄坚持要先剪掉燕王的羽翼。最终,建文帝更倾向于黄子澄的建议,这才给了朱棣喘息的机会。

1402年,朱棣在里应外合之下攻破南京城,自知大势已去的建文帝一把火烧了皇宫,而他本人也在大火中消失,生死未明。

大获成功的朱棣,先是拿极力反抗自己的兵部尚书铁铉开了刀,对其施以磔(zhé)刑,即“割肉离骨,断肢体,再割断咽喉。”此举确实震慑了建文旧臣,一部分大臣自然而然地选择归顺朱棣。

而后,朱棣又将目光转向了方孝孺。靖难之役爆发后,那一篇篇讨伐燕王的诏书和檄文全部出自方孝孺之手。

这一次,不愿得罪天下读书人的朱棣想给方孝孺一个机会,让他草拟即位诏书。没想到,方孝孺不仅当众大骂朱棣是“燕贼”且宁死不屈,最终被残忍诛杀。

编辑搜图

至此,拥护建文帝的忠臣都没能逃过朱棣的处置。与此同时,一向忠君的景清竟然“叛变”了。景清此前与朱棣的交情不错,朱棣便借机想要拉拢景清为己所用。只是,景清是假意顺从。在他归顺朱棣之后,一直在等待着刺杀朱棣的良机。

此后,景清大献殷勤,大表忠心,而他在忍辱负重一年之后,见朱棣放松了警惕,便在1403年3月的一天,穿着红色的朝服,将一把利刃藏于袍中准备行刺。朱棣见景清行动诡异,便让人对其搜身,这才发现了他的猫腻。

景清见行动暴露,压抑了一年的愤怒终于爆发,当堂将朱棣骂了个狗血淋头,气得朱棣直接下令将其凌迟处死。但是,仍然不解气的朱棣又命令施行“瓜蔓抄”,凡是与景清沾亲带故的人都被处死了。最终,景清的家乡尸骸遍野,成为了一片废墟,其状恐怖非常。

编辑搜图

而刘固一家就是因为景清的推荐,最终也成为了刀下亡魂。当时,年仅15岁的刘超眼见亲人各个血染刑场,也不知道哪里来的神力,挣脱了绳索,杀了十多个士兵后,终是被朱棣处死了。朱棣起初很欣赏刘超的英勇,可是为了以绝后患,还是没能留住这个年轻的生命。

一场皇权之争,从北京一路杀伐到南京,几乎血染大半江山。史书上寥寥数笔,却无法描述出一场靖难之役的残虐。虽然同是朱元璋的子孙,却得不到旧臣的认可,这究竟是不是贤臣的愚忠呢?只是,那些被连累的冤魂,至今又有几人能记得......

编辑搜图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