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古文国学般若应化非身分——《金刚经》悟读【第32品】
842821

般若应化非身分——《金刚经》悟读【第32品】

新用户97560OBk新用户97560OBk2023-07-30 14:23:470

一念清净处,自有莲花开。

【原典】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祗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悟读】

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如如不动,如同真如实相那般清净不动。第一个“如”,是“好像”的意思;第二个“如”,是“真如”之意。强调的是修行成功的佛与阿罗汉们的心,面对一切世间的境缘,他们心里不产生执着。不取于相,是指他们不执着世间的任何一种事物;如如不动,是指他们心的平静状态,面对一切事物,心理上完全以随缘与平静来应对,不生法相,善护念,无所住

应化,又作应现、应化利生。佛、菩萨应众生之利益而变现与众生同类之形像,称为应化。万事万物随时随地皆处变化之中,故一切皆非真实的。本品强调的还是不要执念于虚无之万事万物。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是金刚经最后一个四句偈,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四句偈。

有为法与无为相对,无为就是涅盘道体,形而上道体。实相般若就是无为法,证到道的那个是无为,如如不动;有为,泛指一切有作为、有造作的因缘所生法。即包含一切事物、物质、精神,以及所有现象的存在,原意为“由因缘而起的存在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一般,皆是虚幻无常的。

人生之苦,苦在执着;人生之难,难在放下;人心之烦,烦在计较;在意什么,折磨于斯。

世界本来简单清纯,只是世人把它复杂化了。生命中有一种爱,是安静的,是无求的。远远的观望,不言不语;完全的给予,无悔无怨。不想说明,只愿心懂;不求回报,只愿爱在。

吕纯阳有一首诗描写人间之福气,“一日清闲自在仙,六神和合报平安;丹田有宝休寻道,对境无心莫问禅”。

一个人有人间之清闲,便是神仙之境界;六神和合,即为福报;丹田是指心田,心中清净,就是修行;对境无心就是禅,何必再问禅呢。

“有求皆苦,无求乃乐”。有求必苦,解脱之道就在于正视内心之欲望,然后慢慢学会丢弃欲望。唯有放下,方得超脱。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