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历史钩沉南宋经济和人口远超金朝,为何北伐却屡屡失败?
842932

南宋经济和人口远超金朝,为何北伐却屡屡失败?

历史研究室历史研究室2023-07-30 15:59:450

如果说历史上有哪个王朝人人怒其不争,南宋必定名列榜首,南宋开局不要太好,却在宋高宗和秦桧的一枚求和下彻底放弃治疗,宁愿苟且偷安也不愿出兵北伐,没了初期的奋勇,后面的南宋帝王除了宋孝宗的隆兴北伐声势浩大之外,其余都没什么太大的影响。

北伐多次失败

虽然南宋巅峰时期有七千万人口以及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经济,但在举国上下却一直有偏安江南的心态,导致每次北伐都缺乏精兵良将而失败,就算北伐也是因为党争,在党争背景下的北伐能有多大胜算?后方不扯皮已经算好的了,那么南宋一百多年,为何北伐屡屡失败?甚至还不如东晋。

功败垂成、不得不屈辱议的宋孝宗已经是南宋第一明君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高宗禅位给养子赵昚,是为宋孝宗,宋孝宗一直被后人感叹是一位生不逢时、壮志难酬的南宋明君,可他刚接手的南宋是朝廷上上下下都是求和偏安的烂摊子,但他继承皇位后却厉兵秣马,一心要收复中原故土。

南宋割让的领土

隆兴元年(1163年),宋金关系紧张,宋孝宗决定先发制人,发动北伐,以张浚为统帅,带领八万大军、六万后勤民夫,号称二十万大军兵分两路讨伐金朝,开战一个月内连续收复多地,声势浩大,威震中原。

但随着金军的反击,接连战败下加上宋军主将不和,军心严重涣散,符离之战,宋军惨败,一路丢盔弃甲南逃,到了这里,北伐事实上已经失败了,面对咄咄逼人的金军,宋孝宗不得已下《罪己诏》,再次选择和金人议和。

最终失败

在和金人签订的《隆兴和议》中,宋金二国为叔侄之国,金国为叔,南宋为侄,虽然岁币每年减少了五万两,绢五万匹,但南宋却需要割唐、邓、海、泗、商、秦六州给金国,又割地又赔款,非常屈辱。

但即便是这样,后世评价宋孝宗却称他为南宋第一明君(卓然为南渡诸帝之称首),宋孝宗都这样了,后面的皇帝成就可想而知了。

宋孝宗

隆兴北伐为何失败?

再谈谈声势浩大的隆兴北伐为何失败,最大的锅还是赵构的,赵构断了脊梁骨,不惜自杀大将、荒废军制、对敌称臣,在二十多年的求和统治下,此时的南宋既无精兵又无良将,只能以刚愎自用的张浚为主帅。

赵构坚决投降

而张浚已经是宋孝宗唯一的选择了,在秦桧多年的祸害下,朝廷上下能办事的除了投降派外就是安于现状的主和派,主战派少之又少,能说的上话的只有老资格的张浚了,所以北伐主帅只能让他担任。

其次就是宋孝宗不敢和赵构一系决裂,宋孝宗本来就是太祖一脉的,在北宋末年只能算个徒有宗室名号的平民,其统治的法理来源于赵构,只要赵构在世一天,他就不可能和之前的赵构党羽们彻底决裂和切割,关键赵构寿命还长,太上皇还当了几十年,想要稳固皇位只能顺赵构的意。

而对手金国,虽然本族女真人只有六百多万人,但这些都是女真军户,是实打实的可以征召出战的,举国动员下,可以发动几十万的战兵,数量上远超南宋的北伐军,不仅如此,南宋还对金国境内南投的义军军民高度防范,义军和官军始终不能拧成一股绳,最终战败。

对归正人的防范

所谓归正人,就是从北方南投的军民,本来北方也属于宋朝子民,但几十年心安理得地偏安后,居然将北方中原视为疆外之地,在这里南投的子民却被南宋称之为“归正人”,对他们加以防范和警惕。

这也是为何能出现辛弃疾这样的人才却在南宋得不到重用的原因,对于归正人,南宋一直加以各种打压歧视,“只许添差某官职,而不厘务差遣”,限制他们掌握大权。

辛弃疾一生都被打压

辛弃疾一生起起伏伏,二十三岁入南宋,多次被罢官,最高职位不过是地方知州和安抚使等职,就这样在南宋蹉跎过了几十年,直到开禧北伐的时候被征召,此时辛弃疾已经六十八了,不久就病逝,实在令人遗憾。

辛弃疾都这样了,更别说其他南投的北地人士了,归根到底就是南宋对他们各种限制,南宋宰相史浩声称“中原绝无豪杰,若有,何不起而亡金?”、“胜、广以鉏耰棘矜亡秦,必待我兵,非豪杰矣。”

什么意思?就是说陈胜、吴广这些平民都能灭了秦朝,这些归正人如果有能力,直接在中原灭了金朝,现在却等着南宋的兵马支援,看来他们能力真的不行,不值得被重用。

王师北定中原,只能是梦里了

史浩的话也代表了南宋士大夫对这些归正人的普遍看法,史浩的儿子史弥远当宰相后更是和父亲一样,他专权数十年,独揽大权,对于归正人更是加以防范,可怜辛弃疾和陆游一直等着王师北定中原,但却遇到这么个朝廷。

岳王爷最大的憾恨其实是后继无人

如果说南宋战斗力的巅峰,那肯定非岳家军莫属,颖昌之战和朱仙镇之战打得金军胆战心惊,整个南宋时期没有一个军队的战斗力超过岳家军,不管军心还是实力上,虽然隆兴北伐动员兵力有十万左右,端平入洛有六万人,但战斗力远不如岳家军。

风波亭遇难后,南宋再也没有像岳家军这么能打的军队了,对于后人来说,岳王爷最大的遗恨不仅仅是风波亭,而是他后继无人,南宋一代名将奇缺,顶多南宋末年出了一个孟珙、余玠,但他们只善于防御战,不擅长进攻的野战。

岳王爷

不仅名将稀少,就连兵力也不足,虽然南宋号称有八十万大军,但实际上大部分都是吃空饷的账面数字,这也是南宋上下心照不宣的事情,后来贾似道想要彻查花名册,却直接让一大批将领直接北上降敌,毕竟真的经不起查验,可以说南宋上下可用之兵大概就二十万人左右,除去各地防御,能支持北伐又有多少?

嘴上都是北伐,内心都是党争

别看隆兴北伐之后还有开禧北伐、联蒙灭金、端平入洛等等,但其实都是南宋内斗和党争的延伸,很多时候就是因为内斗而北伐的,整个南宋时期,主战派和主和派从南宋建立一直打到南宋灭亡,就没消停过。

隆兴北伐是宋孝宗启用主战派张浚,清退秦桧死后的主和派,但可惜失败,张浚下台,主和派的汤思退重新上台;

开禧北伐是主战派的韩侂胄发起“庆元党禁”,将理学一派全部搞掉,然后北伐,结果又是战败,被主和派的杨皇后、史弥远给杀了;

端平入洛赔了夫人又折兵

而联蒙灭金和端平入洛背后也充满了内斗的妥协和争议,金朝没了,面对蒙古大军,南宋继续内斗,先夺了孟珙兵权、后逼死余玠,清查花名册,刘整等人直接北投,斗来斗去,最终南宋灭亡。

远不如东晋了

与南宋相似的其实是东晋,同样是异族灭亡,同样偏安江南,东晋的北伐却比南宋好多了,虽然成果不大,但战斗力能与北方五五开,刘裕就不说了,桓温、谢玄的治军才能也是有目共睹的,桓温的西府军和谢玄的北府军在当时都是一等一的精兵。

东晋也菜,但比南宋好很多

更加形成鲜明的对比就是南宋的户口大概是东晋时期的二十倍,东晋是因为人力不足导致兵力不足,况且当时南方还未大规模开放,然而南宋已经拥有七千万人口以及当时最发达的经济,每次北伐却只有几万精兵,远远不如东晋,况且东晋还五次收复洛阳,北伐次数远超南宋。

当然东晋的口碑比起南宋也好不到哪里去,但就这么个垫底的朝代军事成就居然好于南宋,不得不说南宋却是挺奇葩的。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