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 大暑: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每年7月22~24日,太阳位于黄经120°时是大暑节气,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大暑”即大热,大热曝万物,此时节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

“大暑天,三天不下干一砖”,酷暑盛夏,水分蒸发特别快,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伏旱期,旺盛生长的作物对水分的要求更为迫切。正所谓“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对此,《农政全书》也做了一番解读:“夏秋之交,稿稻还水后,喜雨。谚云:夏末秋初一剂雨,赛过唐朝一囤珠。言及时雨绝胜无价宝也。”但南方即使有降水,也往往难消暑热,“时暑日烈,其水之热如汤”。
大暑三候
一候腐草为萤
草是普通渺小的生命,它有着一岁一枯荣的命运。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卵化而出。在古人诗意的想象中,草木腐败之后化为萤火虫,又延续了一段美丽的生命。谓为“烛宵”的萤火虫,也是大暑时节的形象代言物。古人有“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描绘了大暑时节少女们扑虫嬉戏的画面。

二候土润溽暑
溽暑,特指湿热的天气。大暑后,湿气浓重,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古人认为从夏到秋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秋被夏压制着,“土润溽暑”致使秋天不敢露头,需要潜伏一段时间。

三候大雨时行
大暑过后,常在午后降下酣畅淋漓的大雨,可以稍稍缓解一些暑气。此时的雨既是解渴的雨,也是提升肥力的雨,天气也开始向立秋过渡。

大暑习俗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也是农作物生长最快、农业活动较为繁重的时节。尽管如此,人们还是不忘在每年这个日子里,忙里偷闲,举行各种民俗活动,寄寓对生活的美好希望。
送“大暑船”
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区,特别是台州好多渔村都有的民俗,其意是把当地传统文化中的“五圣”送出海。送“大暑船”时,还伴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表演,几十名渔民轮流抬着“大暑船”在街道上行进,鼓号喧天,鞭炮齐鸣,街道两旁站满祈福人群。“大暑船”最终被运送至码头,进行一系列祈福仪式。随后,这艘“大暑船”被渔船拉出渔港,在大海上点燃,任其沉浮,以此祝福人们五谷丰登,生活安康。

饮伏茶
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这种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古时候,很多地方的农村都有个习俗,就是村里人会在村口的凉亭里放些茶水,免费给来往路人喝。每个凉亭里都有专人全天煮茶,保证供应。

晒伏姜
晒伏姜源自我国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待充分融合后食用,对老寒胃、伤风咳嗽等有奇效,并有温暖保健的功效。

食俗
大暑时节,福建莆田人讲究吃荔枝,山东人“喝暑羊”(即喝羊汤),广东地区吃“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 “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在北方,多数人家会熬一锅绿豆粥。此时节,清心降火的菊花、莲子、百合、苦瓜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赏荷花
旧时消暑,临水赏荷,暑月游船。人们会携上家人或三五好友出门赏荷,喝酒聚会。据说,北京什刹海“荷花最盛”,旧时每至六月,士女云集。而杭州西湖自唐代以后开始种植青莲,文人雅士暑日则泛舟其上。南京人则在大暑前后乘船夜游秦淮,呼茗清谈,赏月观景,好不快意。

大暑养生
大暑节气,酷热多雨、高温潮湿,“桑拿天”在此时几乎成为常态。熬这“苦夏”,心态和起居皆宜“佛系”,轻音乐怡情,轻运动健身,轻午休安神。
防“情绪中暑”
按照中医“天人相应”之说,气候变化会引起人体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大暑时节高温酷热,人们易动“肝火”,会产生心烦意乱、无精打采等异常状态,这是“情绪中暑”引起的。为防“情绪中暑”,可以采用心理暗示和“心理纳凉法”等调整自己的情绪。
补水宜喝粥
在大暑节气养生,首要是补水。此时节喝粥能补气清暑、健脾养胃。李时珍曾言:“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也。”

冬病多夏治
大暑是全年阳气最盛的时节,在《黄帝内经》中有“冬病夏治”的记载,故对于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痹症等阳虚症是最佳的治疗时机。
大暑诗词
天气最热时,古人以各种方式乘凉避暑,“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于星斗满天之夜作诗,都是盛夏乐趣。而午后盼风雨欲来,迎大雨滂沱,山晚听轻雷断雨,亦别有一种清凉诗意。

《咏廿四气诗·大暑六月中》
唐·元稹
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
桂轮开子夜,萤火照空时。
菰果邀儒客,菰蒲长墨池。
绛纱浑卷上,经史待风吹。
《夏日闲放》
唐·白居易
时暑不出门,亦无宾客至。
静室深下帘,小庭新扫地。
褰裳复岸帻,闲傲得自恣。
朝景枕簟清,乘凉一觉睡。
午餐何所有,鱼肉一两味。
夏服亦无多,蕉纱三五事。
资身既给足,长物徒烦费。
若比箪瓢人,吾今太富贵。

《咏萤火》
唐·李白
雨打灯难灭,风吹色更明。
若飞天上去,定作月边星。
《咏萤》
唐·于季子
卉草诚幽贱,枯朽绝因依。
忽逢借羽翼,不觉生光辉。
直念恩华重,长嗟报效微。
方思助日月,为许愿曾飞。

《大暑竹下独酌》
宋·郑刚中
新竹日以密,竹叶日以繁。
参差四窗外,小大皆琅玕。
隆暑方盛气,势欲焚山樊。
悠然此君子,不容至其间。
沮风如可人,亦复怡我颜。
黄错开竹杪,放入月一弯。
绿阴随合之,碎玉光斓斑。
我举大榼酒,欲与风月欢。
清风不我留,月亦无一言。
独酌径就醉,梦凉天地宽。

《大暑》
宋·曾几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来源:微信公众号“人民出版社读书会”
编辑:苗苗、姜雯婷(实习)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