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话很多人理解错了!
民间有句俗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对这句话是抱有怀疑态度的,觉得这句话是骗人的。因为大家都觉得自己很苦,但却没有成为人上人。而那些人上人呢,感觉反而并没有吃多少苦。
看看那些官二代,富二代,没有吃什么苦呀,可人家就能仗着父辈的靠山,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过得滋润得不得了。而我们普通人呢,朝九晚五,辛勤工作,每天忙碌奔波,却挣不了几个钱,能够养家糊口就不错了,哪有可能成为人上人呢?
再说农民和民工,那就更辛苦了,干的都是最苦、最累、最脏、最卖力气的活儿,可谁见过农民和民工,因此而成为人上人呢?
难道这句话说错了吗?
这句话没错,只是我们理解错了。这里的“苦”,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苦,不是说辛勤工作、干苦力活这种苦,这种苦,谁都能吃。有的人之所以吃不了这些苦,那是因为还没有被生活逼到那个份上,真到了饭都吃不上的时候,这点苦就不算什么了。
这句话里的吃苦,用佛家的话讲,就是六度万行中的忍辱,其实包括下面这四种苦,能够吃得了这些苦,才有可能成为人上人。
一、脑力的苦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个人学习很用功,很努力,但不会独立思考,那他也不会有什么成就。因为那都是记问之学,只要用点功,记性不太差,谁都可以做到。
书是死的,人是活的,必须勤于思考,真正用心,才能读出书中的味道,才能真正学到东西。同一班的学生,大家一起上课听课,为什么会有很大的差距呢,就是因为在思考和用心上不同。
二、忍耐的苦
不管是自然环境的苦,还是生活环境的苦,都要学会忍耐,不断地磨炼自己,才能强大自己的身心。在困苦的时候,最能考验一个人的毅力和信心。孔子说过:“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在贫困潦倒的时候,君子能够坚守道德和原则的底线,而小人呢,就忍耐不住了,就会放弃一切原则和底线,开始胡作非为了。
三、寂寞的苦
人在习惯忙忙碌碌、人前人后以后,如果让下闲下来一段时间,没有人搭理他了,他反而会受不了,会觉得寂寞和孤独,会觉得百无聊赖,无事可做,对他们来说,这也是一种苦。
这就是因为人心的浮躁,精神的空虚,本来这是一种清福,应该是一种享受,但他却觉得是苦,是寂寞和孤独。
四、尊严的苦
每个人都有自尊,都爱面子,尤其是我们中国人,“士可杀不可辱”,宁可连命都不要了,也受不了半点人格上的侮辱。
但一个人身居低位的时候,总有求人办事的时候,如果不肯弯下腰来,说句好话,事怎么能办成呢?如果一点委屈也不能受,睚眦必报,那很快就会遭来灾祸,何谈日后的发达的呢?当年的韩信,如果不能忍受胯下之辱,又怎么会有后来的作为呢?
所以人们经常说“死爱面子活受罪”,有时候不要面子,才能获得最大的面子,适当地降低一下自己的尊严,谦卑低调一些,才会迎来更多的尊重和认可。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