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古文国学​论语: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17-4)
843190

​论语: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17-4)

经义工坊经义工坊2023-07-31 09:32:550

孔子善于利用一切机会对弟子进行教育。本章记录孔子用开玩笑的方式教育弟子要学道遵礼。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注释】之:适,去,到。武城:鲁国的一个小城,当时子游为武城宰。弦歌:弦,指琴瑟。以琴瑟伴奏歌唱。莞(wǎn)尔:微笑的样子。子游:孔子弟子,姓言名偃,以“文学”为孔子所称道。道:指存在于礼乐制度、文化中的先王之道。君子、小人:这里指执政者和平民百姓。【译文】孔子去武城,听见弹琴瑟唱歌的声音。孔子微笑着说:“杀鸡哪里要用宰牛的刀呢?”子游回答说:“以前我听先生您说过:'君子学习了礼乐就具有仁爱之举,百姓学习了礼乐就容易听从政令。’”孔子说:“弟子们!子游的话是对的。我前面说的话是和子游开玩笑而已!”武城是鲁国的一个小邑,孔子的弟子子游当时担任邑宰。孔子到武城与弟子子游见面时“闻弦歌之声”。“弦”即是琴瑟,“歌”即是诗歌,配着琴瑟之声唱着诗歌。孔子微笑着说“割鸡焉用牛刀”,治理一个小小的武城邑,何须要用“弦歌之声”这样的“大道”?礼乐是道的一种表现形式。以音乐诗歌调和性情,以礼乐教化增进修为。执政者学道,以礼乐治世,施行仁政,仁爱天下。平民百姓学道,以礼乐正心,修身齐家,家和邻睦。执政者行爱民之举定会让百姓感到幸福快乐,百姓对执政者爱民的政令定会听从、拥护。子游郑重其事地回答先生所问,而且以“偃”自称对先生表示谦恭诚敬。原来子游尊崇先生教诲,治理武城重礼乐教化,坚持以礼治身、以乐调心,努力促进社会和谐。孔子虽是玩笑口吻,却是对子游的由衷称赞。同时可见,孔子并非是僵化刻板的教育教导,而是言语诙谐,让弟子在轻松愉快之中接受教育。当然,孔子也可能是有感于当时连大国都没有如此重视礼乐,却在武城这个小邑得到推行,既有些许欣慰,又有深深无奈。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