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成圣和我们的修为
有一本书,叫《中国男人》,写的挺有意思,我在闲暇之余读了一下,颇有感慨。
这本书对近代中国有影响的人列举了一百多位,并且分别给了一副标签,当然这本书中没有列入孙中山、毛主席。而且一类人只给出一个代表人物,比如写了曾国藩,就没有写左宗棠、李鸿章了。
关于曾国藩,写的书不计其数,研究的人也数不胜数,我对他也没有太多的认识,曾经发表的文章也仅限于皮毛,不敢过多评价。
今天说他,也只是作为一个引子,从这本书对他的阐述说开去。
总的感觉,这本书对曾国藩的描述还是比较深刻的,其认为曾国藩是作为中国儒家社会的最后一个圣人而出现的,曾国藩的成功,虽然以军功卓著,但却以儒学而昭彰。
文中提到曾国藩有每天记日记的习惯,且在日记中对自己的过错不断的批判,以至于一件小事也放不过自己,日益修炼,达到儒家中的无我境界。
让别人,甚至包括家人也无法琢磨自己,他是个圣人,可是书中所言,虽然他做到了内圣外王,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圣人,但是却是对中国近代历史无用的人。
最后,书的作者还说,儒家的传统即是如此,强调的是个人的成功,而不在乎他是否合乎时宜。
说句实话,在看到作者描述曾国藩的行为时,我也心有戚戚焉,因为过去我也曾记日记,而且也曾“日三省乎自身”,追问自己的得失,直到现在我也是这么做的。
虽然记日记不是那么笔耕不辍了, 我的毅力也远不及曾国藩那么强。在作者给了曾国藩负面的评价之后,我也在追问自己,曾几何时自己是不是存在那么一点点的虚伪?曾几何时自己是不是也为了追求功名利禄?
在这里,我必须剖析自己而毫无留情。
我想,我必须承认的是,在小的时候,写日记,记录自己对生活点点滴滴的体会,也有那么一点功利心在内,在日记之中没有记录自己心里阴暗的东西,每每写下的都是励志的誓言。
后来,关于这一点,我曾说服自己,认为这么记录只有好处,而没有坏处:因为越是如此,心里就越来越没有阴暗的藏身之处,心里就会越来越光明。
今天我依然认为这一点是正确的,但却不得不承认当时我是有功利心的,因此,当时也是有些许虚伪的,虽然我当时是那么的年轻。回首过去,结合这些天看到的关于曾国藩的评论,我需要时刻提醒自己。
我想我该提醒自己的是,尽管功利心、虚荣心是任何人都难以克服的,但我们不能忽视它们的存在,我想使得它们,或者是说,传统中国儒家所谓的“内圣外王”的思想对我们的影响或祸害最小的办法,就是不要去想它们,而专注于我们的目标。
我们毕竟不是19世纪的文人骚客,而是新世纪接受新思想,面临新情况的新中国人,我们也以天下为己任,但却不是用儒家的思想和学说,我们应秉承对真理和爱的信仰,为中国找出一条更加实用主义的新路来,这是我们的使命所在。
另外关于我们自己的生命,虽如基督教中所言,信仰就是我们的生命,但在这里我还是想就我们在使命之外的世俗生活说一下,我想我们应该永远记住:如果说我们有使命,我们就不该在乎自己的得与失,就必须忘却自己的荣与辱。
我这么说决不是自我标榜,因为一旦考虑了自己的得失荣辱,那么就很难保持公共公平,那么就很难枉顾自己的利益,如此以来,又怎么能客观公正地去践行自己的使命任务呢?即便我们的心灵很坚强,也很难落入为自己牟利的恶性循环之中。
中国还是个发展中国家,后发国家的赶超需要一批仁人志士去为之牺牲,精英不去做,能够靠谁呢,还能等谁呢?当然,我认为的精英一定是在内心中有了祖国,有了真理,有了大爱的人。
或许,我不该害怕了,害怕自己会落入曾国藩一伍,自己成王成圣,而对历史没有担负起相应的责任。
我想,我更应该自省、自爱、自强了,既然为了真理,了无牵挂,我们就应该勇敢起来,而忘却担心和忧虑。
- 0004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