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4大文人败类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和风流才子,人们总会把它们连在一起,这也道出了大多文人的风流真相。
古代还有“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的说法,这也说明了有些文人的品行和道德问题。
感兴趣的朋友,现在跟我盘点一下民国四大文人败类,他们分别是谁?
第一位:郭沫若
郭沫若,本名郭开贞,笔名郭沫若,是中国现代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
他还研习过古典人道主义弗洛伊德等人发表的现代生命哲学精髓,但他却被称为文人败类、无耻文人。
在当时,政治风云变幻莫测,也让郭沫若如鱼得水。郭沫若在公众视野、私人生活中,他的劣迹为人所不齿。
林语堂评价他:“郭沫若集天下肉麻之大成”。
婚姻问题:郭沫若私生活混乱,薄情寡义。郭沫若先抛弃了老家的新婚妻子,跟一个日本女人结婚;后又抛弃了日本太太和5个孩子,跟于立群结婚。
挖坟问题:因学术研究,需要第一手文物资料,郭沫若爱上了挖皇帝陵。
在当时技术条件并不成熟的情况下,挖开了明朝定陵,导致大量文物被氧化,无法保存。
但是,郭沫若还不甘心,又计划着要挖武则天的乾陵和秦始皇陵墓。计划被周总理拒绝后,才停止继续开挖陵墓。
文人气节:郭沫若是个软骨头,谁有权就崇拜谁、吹捧谁。
郭沫若曾经作诗赞美过斯大林、江青。四人帮倒台后,立马调转枪口,写文章抨击四人帮。
郭沫若总的来说,就是个追名逐利,又软弱好色的人。
郭沫若在“才”方面,确实是个学术巨匠;但是在“德”上,远远配不上“文人”二字。
鲁迅评价郭沫若:“才子 珂罗茨基”(珂罗茨基,是“流氓痞棍”的意思),同样肯定了他的才华,但是看不上他的德行。
第二位:冯友兰
冯友兰,字芝生,他喜欢见风使舵。他在政治上是'软骨头',墙头草,随风倒,没有文人气概;思想倒退,被人称为'新儒家'。
在抗战初期,清华的教授中就流行了一句话:“岱孙怎么说,事情就怎么做;事情怎么做,芝生就怎么说”。
政治问题:在第五次反围剿后,由于左倾思想,冯友兰被国民政府逮捕。
然而,冯友兰的人生并没有就此上演一部,慷慨激昂地为理想信念,鞠躬尽瘁的英雄悲剧。
反而很快向国民政府妥协,甚至多次曾接受过蒋委员长的宴请,主动为其写文章歌功颂德。
建国之后的十年浩劫,更是一场对所有知识分子的屠戮。冯友兰好像又嗅到了政治变天的气味,便早早出来登报否定自我。
说自己之前的书是错误的,全盘否定了自己之前所有的成果,甚至说自己过去的学术著作“没有半点价值的”,其变脸速度让人咂舌。
冯友兰的反复无常并不是什么突然的事件。早年间,由于先后成为罗家伦和梅贻琦校长的亲信而被人戏称为'清华曾国藩',可谓并不光荣。
学术问题:当年他所著写《中国哲学史》,而被人称为'新儒家'。
可是在特殊时期,他却积极站在了批孔批林的立场上。文字,本来是他阐述自己思想,输出自己观点的工具,却被他当做反革命集团的枪口。
甚至专门发表了诗歌来赞颂反革命集团,还因此成为了他们的四大顾问之首,可谓毫无骨气。
历来崇尚文人风骨的人,都看不惯他。《南渡北归》里面,把冯友兰塑造成一个十足的反面角色。
胡适先生说:“天下蠢人恐无出芝生右者。”
第三位:老舍
老舍,原名舒庆春,是中国现代小说家、北京人艺编剧,新中国第一个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立场问题:老舍写了一些对新中国歌功颂德的文章,不受有些人喜欢。
家庭问题:老舍在有妻室、儿女的情况下,与女作家、画家赵清阁谈起了恋爱,私混住在了一起。老舍婚外恋一直是“公开的秘密”。
第四位:臧克家
臧克家,著名诗人,被誉为“农民诗人”,曾经是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他是闻一多的学生,是一位忠诚的爱国主义者。
家庭问题:臧克家与前妻王深汀是战地宣传的一对患难夫妻,两人在1928年结婚。臧克家和王深汀有了两个儿子。
老舍在妻子的掩护下,逃出了特务对他的抓捕,辗转到各个战区。在离多聚少的情况下,1938年,两人还是离了婚。
责任问题:离婚后,两个孩子就一直跟着姑姑长大。孩子流浪到青岛,在一所“流亡中学”读书,生活无着落,靠摆小摊卖烟度日。
臧克家得知情况后,拒绝把孩子接回扶养,推卸做父亲应尽的责任。还是在现任妻子郑曼再三劝说下,勉强把孩子接回扶养。
结语
民国四大文人败类,有些人认为这里面,并非所有人物都是缺心眼、人品低劣的文化人。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铁骨铮铮的文化人真不多。更多的是像一叶无依无傍扁舟,被历史洪流所裹挟,多少有些无奈和无助。
在那个时代,只是这几个做得比较过分而已,上有所好,下必附之。这也是中国知识界的悲哀。
古今中外,哪里也不缺吹牛拍马的文化人,不必大惊小怪,也不必当回事罢了。
希望大家保持理智,辨别是非,一分为二地评价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