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历史钩沉华东解放战争评述(5):淮北阴云
843372

华东解放战争评述(5):淮北阴云

哈哈狮的信箱哈哈狮的信箱2023-07-31 12:09:250

1946年8月下旬,国军参谋总长诚到徐州开会,与徐州绥靖公署主任薛岳等商定:以淮安、淮阴为目标,继续进攻华中,发动“第二期攻势”,南线由汤恩伯指挥,北线由李延年指挥,部队包括从南京北上进攻淮南的整74师。在蒋介石“15天内结束苏北战事”的要求下,国军进攻两淮的计划已定,但华中共军两部的领导仍在拉扯中。

8月23日,军委致电刘邓陈毅,指出蒋介石直接进攻兵力,单算正规军有:汤恩伯(徐州绥靖公署副主任兼1绥区司令)11个旅(扬州、如皋一线),薛岳(徐州绥靖公署主任)35个旅,刘峙(郑州绥靖公署主任)30个旅,程潜(武汉行营主任)7个旅,胡宗南(第1战区司令长官)16个旅(晋南、陕南及边区),王耀武(第2绥靖区司令)14个旅,孙连仲(第11战区司令)14个旅,杜聿明(东北保安司令)24个旅,共计151个旅,这是最高限度的兵力,现在已全部摆上来了,难再增加,既使增加也为数不大。我们的任务,就是要从这151个旅中,歼灭约40几个旅,就能解决问题。过去东北歼灭的不算,热河和胶济线歼灭的小部也不算,午元至未马共已歼10个旅。李默庵遇到粟裕算倒大霉了,部队丢了近一半,一绥区司令职务也丢了,换成汤恩伯。

8月25日,军委致电刘邓并告陈毅,要求充实15个到20个团,每团人数在2500人至3000人,经常保证满员,作为突击力量,勿取平均主义。这个建议很好,满员充足的部队才有力量连续作战。

图片

8月26日,山东军区张云逸、黎玉、舒同袁仲贤致电军委并陈毅,称徐州之敌继续东进,似有控制陇海路东段,分割华中和山东解放区,然后向北打通,南北夹攻,企图各个击破之目的。建议山野如在淮北无好仗可打,应将主力北靠陇海线休整,准备消灭东进的整28师及整74师,以打通陇海路东段,便于将来野战军对山东和华中机动作战,对刘邓作战也有配合。事后诸葛亮:他们判断错了,这一路是佯攻。

8月27日,军委致电陈毅并告刘邓、张黎,认为现在秋高水落,正是歼敌时机。薛岳手中有30多个旅,我军无论在津浦线、陇海线还是两线之间,必须寻机歼灭薛岳部8到10个旅,刘邓须歼灭刘峙部8到10个旅,方能初步解决问题。请考虑切断津浦,调动敌人打野战,是否尚有希望?如有希望,则以切断津浦线执行原计划有利,如无希望,则须考虑是否有东进之敌将我主力割断于陇海路南的危险,并请考虑在睢宁、宿迁间歼敌,与在陇海线上歼敌哪个更为有利?如无割断危险,并在睢宁、宿迁间歼敌有利,则应在该地歼敌。如有割断危险,且在陇海线上歼敌也有利,则应照张黎主张行动为宜。究应如何方有利于打开局面,请考虑见复。军委在后方,具体情况不清楚,还得前方指挥者拿主意。如果前方指挥者也不清楚,就有大麻烦了。

8月29日,军委致电陈毅、张黎、张邓、粟谭,并转各区党委、各师各纵首长,要求山东华中必须大量歼灭王耀武部14个旅、薛岳部35个旅、汤恩伯部15个旅,方能解决问题。胶济、鲁南、苏北对王耀武和薛岳两部,应以歼灭三分之一(5到12个旅)为第一步目标,苏中我军已于过去一个半月歼敌正规军6个半旅和交警5千,接近歼敌二分之一,今后以歼敌十分之八至十分之九为目标。歼敌方法,是集中兵力打敌一部。野战军补充应有重点,胶济苏北苏中三战区各应补充野战军10至15个主力团,每团2500人至3000人,给以最好的武器和充足的弹药,作为突击力量,勿采取平均主义。军委对其他各路的要求是歼灭三分之一,对粟的要求是歼灭十之八九!粟的兵力还是最少的。

军委又致电陈毅,让他率主力在睢宁以东地区待机,仿粟裕办法,集中主力歼敌一部,休整若干天又打,打后又休整若干天。如此保持高度士气,纪律也可改善。9月正是作战时机,刘邓、中原军均希望你军配合。此时不打,敌占地愈多,威风愈大,我士气民气均受损,故必须寻机作战,灭敌人威风,壮自己志气。打当然要打,学也应该学,但能否打好,能否学得会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图片

陈毅曾考虑以华中野9纵2纵强袭大王集,考虑到各路敌军前进慎重,队形密集,不易分割,加上雨水影响,未能找到战机,于是决定留下9纵迟滞当面之敌,山野主力转移到泗阳以东地区休整。敌人不是傻子,哪里那么容易露破绽给你抓呢?何况对方指挥者还是名将。得搞清楚敌情,了解自己的优势、敌人的弱势,善于调动敌人,知道什么情况是良机,才能发现和抓住战机。

华中野9纵轮番阻击、交替转移,一直未能得到补充和休整,部队非常疲劳。疲惫之师不可战,应该有其他部队接替轮换,至少也应协助。

8月底,华中野9纵退至泗阳、洋河地区,背靠运河,南有洪泽湖,不便机动作战。考虑后,向军委提出山野主力在泗阳及运河以东地区整训待机,下一步可南可北,亦可相机向西反攻,令华中野9纵位于运河、洪泽湖之间,与敌保持接触,同时以部分兵力加强7分区,在淮北坚持游击战争。主力留在这是可以的,能阻止国军进攻淮阴的计划,只是后来转到北面去了,而且9纵孤军奋战成问题。

据此,华中野9纵司令张震将部队分成两部分,主力3个团和骑兵团在正面迟滞敌人,79团和81团归华中7分区指挥,坚持淮北路东地区,他们面对优势敌人,损失很大,79团副团长钟志远在敌后侦察时被俘,被押解南京途中跳火车牺牲。

9月4日,淮北地区国军部署进攻淮阴,同时以一部向东佯动,整74师和整69师进至宿迁、睢宁一线,7军2个师进至泗阳以北的洋河、凌河一带。薛岳还是有两把刷子的,用佯动隐蔽真实意图。

陈宋召集各部首长开会研究,认为位于睢宁地区的整28师、整74师和7军等部若全力向沭阳突击,对我军后方形成巨大威胁,遂准备集中全力在宿迁、沭阳、新安镇之间迎击东犯之敌,或向西进攻睢宁、泗阳,改变淮北战局,并决定将2纵和7师摆在泗阳以东、运河北岸,令华中野9纵移驻泗阳以南、运河南岸,接替2纵9旅的防务。事后诸葛亮:陈宋判读错误。国军计划是首先解决苏北,在山野华中野主力尚强的情况下,强行分割山东和华中两地区需要大量兵力,否则难以实现,而且容易遭受南北夹击。

图片

于是,陈宋致电军委并告张黎、张邓,提出山野行动的三个方案:北移沭阳、出击洋河、现地待机,倾向于第一方案,迎击自宿迁东进的整74师和整69师。陈宋采取第一方案给了薛岳直捣淮阴的可乘之机,后面华中军区和粟裕都看出来薛岳企图,劝陈毅不要率山野主力北渡六塘河去沭阳以南,但他不听。

9月5日,邓子恢致电陈宋并报中央,认为山野行动以留现地待机为上策。同时,华中将陈毅电文转告苏中前线的粟裕。邓子恢的建议是合适的。

同日,粟裕致电张邓,认为敌军占宿迁、洋河一线,有进犯两淮之极大可能,企图直捣我华中心脏并切断山东和华中联系。以山野目前布置,似乎让敌过黄河以东再与其决战,如决战顺利,两淮当无问题,否则华中局势当受极大影响。不知军长整个作战步骤与决心如何,如山野不打进犯两淮之敌,则华野主力西进截断扬泰线;如山野于泗阳歼敌,则华中主力攻占海安后再攻如皋。粟裕一眼就看出了薛岳企图,并明白无误地指出来不打进犯两淮之敌的后果。

图片

9月6日,邓张致电陈宋、张黎、军委、粟谭,认为蒋军南北夹击两淮,势必影响整个华中、苏中前线及未来战场,陈宋所提三个方案,只能采取第三方案,请陈宋考虑调叶飞纵队南下,或调粟谭主力北上,集中力量解决蒋军主力。同时将粟裕意见转告中央和陈宋。华中军区的邓子恢和张鼎承的意见是适当的。

中央致电陈毅并张黎、张邓,请陈考虑调8师回鲁南,暂时受叶飞指挥,协同1纵及2个地方旅组成鲁南前线,准备派徐向前负鲁南前线指挥之责。让陈率2纵、7师组成淮海前线,准备敌截断陇海线时,有一个时期留在淮海区域。如此则胶济、鲁南、淮海、苏中4个前线均有适当兵力及指挥人员,而由陈负统筹各个前线之责,并直接指挥淮海,请他考虑后提意见或建议答复。军委根据听了山东军区的建议,根据陇海线可能被截断的情况,打算派徐向前来指挥鲁南前线的叶飞1纵和山野8师。只是后来8师未北上,徐就没来。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