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历史钩沉模范打工人王思政
843453

模范打工人王思政

奥卡姆剃历史奥卡姆剃历史2023-08-06 15:36:390

摘要

这才是为领导提建议最正确的方式,一,分析形势;二,提出理由;三,拿出对策;四,预计效果。

诸君,这才是一名合格的打工人。

形势已至此,元修对这个建议当然也只能全盘接受。

(王思政像)

01

作为一个打工人,最高境界是什么?

不要动不动就摆烂,说什么给多少钱干多少活儿,甚至活儿能少干就少干,蹚一天混水摸一天鱼,这是最没出息的;

也不要动不动就牛逼哄哄,以怼天怼地怼老板为能事,真有那能耐,你咋不自己当老板呢?

老板,永远比员工牛逼,这是宇宙第一真理。

认清了这两条,你就知道打工的最高境界是什么了——

干,死命地干,创造性地干,发挥出自己的最大能量,干得让老板和老板的竞争对手都对你挑大姆指!

至于老板是谁,并不重要。

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去干,这样,你才会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不是说“我命由我不由天”吗?

唉,多少人让这个金句给忽悠了!

你命确实可以由你可劲地折腾,但你的折腾,只限于老天给你划的那个道道里,比如,你的能力,你的才华,你的身体,但还有一些东西是不由你的,比如,你的出身,你的阶层,那是老天给你的,你得认!

自古至今,莫不如此。

西魏名将王思政,你的能力、身体甚至才华,肯定没人家好,但人家就早早参透了打工人的最高境界,在那个乱世之中,不仅得以善终,更赢得了身后好名声——《周书》中评价其:王思政驱驰有事之秋,慷慨功名之际。及乎策名霸府,作镇颍川,设萦带之险,修守御之术,以一城之众,抗倾国之师,率疲乏之兵,当劲勇之卒,犹能亟摧大敌,屡建奇功。忠节冠于本朝,义声动于邻听。虽运穷事蹙,城陷身囚,壮志高风,亦足奋于百世矣

在那个乱世之中,政治局势波诡云谲,人情冷暖尔虞我诈,多少王朝顷刻间灰飞烟灭,多少将帅丧魂于无妄之灾,王思政却如一股清流,不仅得以善终,更博得身前身后名,靠的是什么?

去干,努力地去干,做一名模范的打工人!

或许你会说,我有思想啊,我有想法啊。王思政也有,而且他比你更有资格有,甚至他有自己的政治立场,但你的思想重要吗?你的想法重要吗?你的立场重要吗?

不重要,就不要有!

02

王思政生卒年月不详,可知的是他活跃于北魏末年、东西魏、北齐和北周时代。

王思政是太原祁县人,自述是祁县王氏,但并不可考,祁县王氏在汉末王凌之后遭毁灭性打击,两晋时期在政治上备受压抑,无所作为,事实上家道衰落了,北魏孝文帝给祁县王氏评了个北方四大豪族之一,也就是个面子上的事儿了。

他的父亲叫王佑,并州主簿,也就是一个市的秘书长。

王思政勉强算个官二代,应该受过不错的教育。

顶着祁县王氏的名号,家里又有点关系,更重要的是,王思政本人帅得一批,史书上说他“容貌魁伟”,也就是高大帅气。颜值即正义,古今不易,再加之“颇有谋略”,王思政出仕就得到了北魏北海王元颢的青睐,成为了他的主要谋士。

元颢,就是那位后来投降南梁并被白袍将军陈庆之护送回北魏称帝并最终被天柱大将军尔朱荣剿杀的北魏宗室王爷。

这是王思政的第一任老板。

当时正赶上关中大起义,万俟丑奴、宿勤明达这些少数民族的头领在关中作乱,北魏朝廷派元颢率军征讨,王思政随军,他才华初显,征伐谋划,元颢都听从王思政,频频击破叛军,王思政也由此名声大作。

当时平阳王元修野心勃勃,素喜招揽门客,听到王思政名声后,就在元颢回军后向王思政伸出了橄榄枝,反正是要啥给啥,车子票子房子应有尽有,王思政扭头就跳了槽。

或许你会说王思政不仗义,轻易就把老老板给甩了,投靠了新主子。

拜托,成熟点好吗?

首先,你一个打工人还谈什么仗义不仗义?有能力,当然就要有好的收益,谁给的收益多,有前途,谁就是自己的老板。

其次,王思政倒也不是不仗义,关键是当时的形势使然,跟随元颢平叛,他看出了元颢并非成事之人,而尔朱荣已带着虎狼之师向着洛阳而来,果然河阴之变后,元颢跑路到了南梁。

所以王思政很痛快地接住了元修的橄榄枝,一心一意为元修服务。

随即就是高欢崛起,打散了尔朱荣集团,高欢把揽朝政,立元修为帝,即孝武帝。

高欢坐镇邺城,遥控洛阳。

王思政一直在元修身边,高欢立元修为帝时,王思政也是极力推进此事,毕竟,自己的老板成了皇帝,那自己的天地也更为广阔啊。

王思政也因拥立有功,被元修视为心腹,封王思政为安东将军、祁县侯。

元修虽为帝,但事实上是高欢的傀儡,而元修又很有乃祖的风骨,不愿作傀儡,要当真正的老板。

高欢此时正追剿尔朱荣的残部,虽说在洛阳安插了不少自己人,但毕竟没有精力过多考虑元修,这也给了元修壮大的机会,开始攒自己的班底,还任命王思政为皇宫守卫队的负责人。

等高欢彻底平定尔朱氏后,看着元修的动作越搞越大,终于坐不住了,率大军进逼洛阳。

元修也集聚起新征发的各州兵士,想与高欢一拼。

王思政一看,这明显是鸡蛋碰石头啊,咱这点乌合之众哪干得过高欢这个枭雄啊?

元修问,咋办?

能咋办?打,肯定是打不过;坐等,无非也像前面三位皇帝一样,或被废或被杀;和谈,那更是不可能的,元修是个烈脾气,高欢更是眼里不揉沙子。

王思政本着为老板尽心尽力的原则,出了一个计策,跑吧,咱们往西,跑到关中,那里的宇文泰集团正在崛起,而且和高欢集团是势不两立。

他对元修说,“高欢之心,路人皆知。洛阳四面受敌,不是建功立业的地方。关中有崤函之固,而且兵强马壮,粮储丰厚,进可讨伐叛贼,退可保守关、河,夏州刺史宇文泰联合众人,也愿意为朝廷效力。如果听说您西去,他一定会前来迎接。凭借那里丰富的资产,依靠原有的根基,用一到两年的时间练兵积粮,修复长安旧京,何愁不能击败敌人。”

看,这就是为领导提建议最正确的方式,一,分析形势;二,提出理由;三,拿出对策;四,预计效果。

诸君,这才是一名合格的打工人。

形势已至此,元修对这个建议当然也只能全盘接受,这样,在王思政的主持下,公元534年7月,在高欢大军进逼洛阳的情况下,元修带着一帮宗室和心腹大臣,离开洛阳,出逃关中,宇文泰接驾长安,史称北魏孝武帝西迁。

咱们这里说着简单,其实元修一路向西也是千折百回,高欢一路追赶,居然破了潼关,驻军华阴,距长安已是咫尺之遥。

高欢本想一鼓作气拿下长安,灭了刚刚崛起的宇文泰的关陇集团。

但此时形势又发生变化,一是宇文泰以逸待劳,其关陇兵团的战斗力也让高欢害怕;二是高欢的后方出现乱象,河南豪强纷纷起义,大有截断高欢后退之路之势。

权衡利弊,高欢撤军,东返洛阳,马上立清河王元亶之子元善见为帝,是为东魏孝静帝。

03

从高欢到宇文泰,元修都视之为臣子,这也注定了他的悲剧。

高欢容不下元修,宇文泰呢?

他愿意接纳元修,是因为可以效法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但这个“天子”始终找不到自己正确的位置,不听话啊,况且此时高欢已另立北魏宗室为帝,那你这个“天子”的分量,也就大大减轻了。

没几个月,宇文泰找了个理由,毒杀了不听话的元修,另立南阳王元宝炬为帝,是魏文帝。

北魏至此正式分裂,东魏有孝静帝,朝政由高欢把持;西魏有魏文帝,朝政由宇文泰把持。

再加上南朝梁朝,中华大地上,又出现了三个互相对峙的政权——东魏、西魏、南梁。

那么咱们的王思政呢?

在宇文泰诛杀元修的过程中,王思政在干什么?

没人知道他在干什么,史书中毫无资料可寻。

可知的是,宇文泰只杀元修,对元修带来的旧臣,一概录用,王思政就在这录用名单中,职名为太原郡公。

当然这只是一个空头爵位。

在其后宇文泰对阵高欢的几次战役中,均未见王思政的名字出现。

这意味着什么?

不管愿意不愿意,老板换了,而新老板宇文泰,并不信任自己。

宇文泰起家是武川军团,后接收贺拔岳部,打败侯莫陈悦,扩充成了关陇集团,有自己厚实的班底,著名的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不要说柱国了,就连十二大将军,也没有王思政的名字。

这说明王思政自始至终,并未真正取得宇文泰的信任,在西魏政权中,王思政始终未能进入中枢决策层。

换言之,王思政之于宇文泰,一直就是一个打工人的身份。

事已至此,王思政倒是再一次准确了定位了自己打工人的身份,虽然因为自己不是宇文泰的嫡系,“心常不自安”,但既然老板不信任自己,那就争取信任就是了。

王思政没有赌气,没有抱怨,开始想办法取得宇文泰的信任。

有一个故事,说宇文泰在一次晚宴上,和群臣打赌掷骰子,谁能掷出五个黑色的,就把自己的金腰带赏赐给谁。

这玩意儿纯粹是碰运气,没一个人能掷出。

王思政一下子站了起来,一手拔刀架在脖子上,一手拿着骰子,对宇文泰说,蒙您器重,不舍旧臣,我王思政对天发誓,尽忠于您,我要说的是实话,老天会让我掷出五个黑色;若掷不出来,那就证明我说的是假话,我当您的面自杀。

宇文泰大惊,还来不及阻拦,王思政已把骰子扔了出去。

大家定睛望去,果然是五个黑色!

这就是个故事,听听而已;故事越精彩,可信度越低。

王思政不傻,不会用这么极端的方式表明自己的忠心;宇文泰更不傻,你这么忽悠一通我就信了?

演戏而已。

事实上,王思政是采取了积极有效的行动的。

诸君,面对实力强劲的新老板,只有付诸行动,才能让新老板重视你。

王思政首先利用自己的祁县王氏名声,在河南一带为西魏招募了不少的精兵士卒。

士家大族毕竟还是有号召力的,这让宇文泰看到王思政的能力。

随后宇文泰让王思政随八大柱国之一的独孤信攻取洛阳。

独孤信,就是著名的八大柱国之一,更著名的,是他的金牌岳父的称号。

独孤信的三个女儿,分别嫁给宇文泰之子北周明帝;李虎之子李昞,也就是唐高祖李渊的父亲;大将军杨忠之子隋文帝杨坚。

乱世统一于隋,复治于唐,这独孤信一人而影响北周、隋、唐三朝,由此也可见关陇集团对后世王朝的影响。

但独孤信可不是靠女儿起家的,相反,正是因为他的能力与才华,他自身煊赫的地位,才使能女儿能嫁入三家豪门。

话再说回来,王思政由此慢慢有了带兵打仗的资格。

在随后的河桥之战中,王思政交出了一份令宇文泰满意的答卷。

倒并不是他取得了什么样的战绩,而是他的表现让宇文泰很满意。

河桥之战起自538年,孤独信和王思政占领洛阳,招来高欢的大军。

过程不必细说,宇文泰大败。

王思政从洛阳城中杀出,很快陷入重围,但他毫无惧色,手持长矛左右横扫,击杀了不少敌军,但寡不敌众,被敌军砍倒在地,晕死过去。

王思政穿的是普通军士的衣甲,敌军以为他只是个普通士兵,纵马而去。

晚上打扫战场,王思政的部下雷五安想找回王思政的尸首,遍寻不见,放声痛哭,谁知王思政这时缓过气来,听到雷五安的哭声,这才将他召唤过去,王思政就这样逃过一劫。

从此,王思政的打工人生,就开了个挂。

04

河桥之战后,王思政被封为侍中、东道行台,负责镇守弘农,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灵宝。

弘农是关中东出的要塞,王思政有了重镇郡守的实职。

这无疑是打工人的一个显著的职业生涯的跃升。

王思政作为合格的打工人,在研究了一番弘农的地理位置以后,给老板宇文泰提出建议,强烈要求在玉璧修筑城池,抵挡高欢的进攻。

西魏和东魏长时间在河南山西一带搞割据战,王思政早看出了三个战略要地,一是豫西,即弘农,直通关中,但西魏重兵把守,并不易攻;二是豫西南,靠山,双方在这条通路上谁也占不到什么便宜;三就是晋南,它没有任何的据点,但是进可攻击东魏,退可借着黄河天险阻拦东魏大军。

王思政由此将目光锁在了晋南的玉璧山上。

玉璧是典型的台地地形,四周陡峭高耸林立,顶部却是一块宽敞的平台,海拔在400米左右,犹如一个巨大的黄土城堡。

而在台地北面有汾河谷地,台地东、南面则有涑水河环绕。占领玉璧,就可以在东南控制涑水河谷的南北孔道,在西北则控制汾河河谷东西孔道,进可攻河南、山西,退可据险自保。

王思政首先发现了玉璧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军事战略的重要性,花费大力气建成了一座玉璧城,随即将弘农治所搬至玉壁。

542年十月,高欢亲自率领大军从晋阳出发,一路沿着汾河谷道南下来到了绛州(今山西新绛)再向西转,没多久就来到了玉璧城下。

当高欢看到一座高耸巍峨的玉璧城出现在眼前时,大为震动,不知如何攻打,但他知道王思政不是宇文泰的嫡系,于是就玩起了策反的把戏。

王思政这个打工人好不容易建立起了新老板的信任,哪能这么容易就再换个老板呢,所以直接拒绝。

高欢没办法,只好硬打,大军对玉璧城进行了九天的轮番攻击,各种招数用尽,但王思政见招拆招,玉璧城岿然不动。

老天也来帮王思政的忙,十月初冬,玉璧连日降下大雪,气温骤降。东魏军驻扎在冰天雪地的野外,冻死饿死的士兵不计其数。

"围玉壁,凡九日,遇大雪,士卒饥冻,多死者,遂解围去。"

高欢只能哀嚎着撤军了,王思政也因功封为骠骑大将军。

其后,王思政调任荆州。

考虑到玉璧城的重要性,宇文泰让王思政推荐镇守玉璧的将领,王思政推荐了时任晋州刺史的韦孝宽。

546年,高欢亲率十万大军再次围攻玉璧。韦孝宽依托玉璧城完备坚固的防御设施,沿用王思政的防守战术,顶住了东魏军的火攻、水淹、土攻、地道战、战车术、心理战等各种进攻。东魏大军围城60天,死伤过半,高欢急火攻心,身染重病,只好无功而返。

撤军不久,高欢悲愤过度,不治身亡。

从某种意义上,宇文泰最大的对手高欢之死,全拜王思政所赐,他构筑了玉璧城,又推荐了韦孝宽,最后导致了高欢攻城受挫身染重病而死。

有这样的员工,哪个老板不喜欢。

05

王思政打工人生最为高光的一刻,是颍川之战。

547年,高欢病死不久,大将侯景即在颍川叛乱,东魏派兵征讨,侯景向西魏求救。

侯景就是后来祸乱南梁的那个宇宙大将军,狡诈多端,宇文泰起初不相信侯景,不想派兵接应。

王思政得知这个消息后,主动率军1万多人从荆州出兵,这个荆州不是南梁的那个荆州,是西魏侨置,在河南。

王思政自有打算,他才不害怕侯景狡诈无信,他要的是侯景的地盘。

你看,这就是一个高级打工人的自觉,有困难主动往前冲,时时以老板利益为利益,时刻为老板争取更大的利益

侯景果然狡诈,见西魏不搭理自己,就又向南梁请降,离开颍川南下,这正和王思政心意,他顺势进入颍川,占据了魏侯景盘踞多年的七州十二镇,为西魏开拓了大片河南战略要地。

高欢这时已死,他的长子高澄接替高欢职位,咽不下这口气,547年4月,派大将高岳、慕容绍宗、刘丰生等率10万大军进攻颍川。

王思政只有8000守军,但他们奋力防守,一直持续了到第二年,颍川城内人马、粮草几乎断绝。

东魏各种招数使尽,最后在城外筑堤,向城内引水淹灌,颍川城岌岌可危。

东魏主将慕容绍宗、刘丰生乘船侦探,不巧一阵狂风将小船冲向了城边,王思政命人钩住船只,放箭射死了慕容绍宗和刘丰生,生擒并处斩大将慕容永珍。

盛怒之下高澄亲率11万大军围攻颍川,王思政的8000士卒只剩不到3000,兵疲力尽、粮草断绝的王思政自知回天无力。

作为一个打工人,陷入如此绝地,该怎么办?

史书上说他本想自杀以殉国,但被部下拦住,随后出城降了东魏。

战已无可再战,力已全部用竭

为了将士性命,王思政,降了,但面对高澄,并不卑躬,反而大义坦荡。

高澄也敬佩这样的打工人,对王思政极为礼遇。

06

王思政也许是能得到敌对双方都认可的唯一的降将。

西魏得知颍川失守、王思政投降的消息后,非但没有怪罪,反而大加封赏,增加王家食邑3500户,王思政之子王康袭爵太原公,他的其他儿子也都分别封为公、侯、伯,女儿封为齐郡君。

也许你会疑惑,王思政打成这样,西魏为什么不救援?

其实,宇文泰是救过的,大将赵贵带兵而来,却因水淹而不得近颍川,无奈回师,“ 东魏人遏洧水灌城,军不得至,思政遂没”;同时由于南梁、东魏的牵扯,西魏始终不能向河南地区部署有效兵力投放,虽一直试图援助王思政,但不能成行,究其根本还是因为西魏国力不足,在这一场三国争夺河南地区的事件中只能试图以最小的代价赚取利益。

而降东魏后的王思政,一直受到东魏厚待,直到北齐代东魏,史书中可见王思政为都官尚书、仪同三司,直至病亡善终,又被加授兖州刺史。

当然,王思政降后,也就再无执掌军权的机会了,具体有什么作为,史书也不见记载。

或许,作为一个打工人,当他最后一次无奈地更换老板后,已经心死了。

但他,王思政,仍不失为一个模范的打工人,哪怕最后手摇白羽扇投降自己的敌人,哦,不,老板的敌人,也是那么的从容而坦荡。

诸君,你学到了吗?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