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为何要拆分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在哪?
唐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唐朝大将侯君集奉太宗之命,讨伐位于今新疆吐鲁番以东不远的高昌国。高昌是个小国,岂是大唐的对手,国王麴智盛很快就投降了。唐朝进攻高昌的目的,是为了控制西域。太宗拒绝了魏征“重立高昌国以臣服于唐”的建议,在西域设立郡县,以高昌国为西州,北边还有一个庭州。
图-西域地形
为了更好的管理西域,唐朝设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交河城(吐鲁番西北)。当时的西北形势,北有西突厥 ,南有吐蕃,都是唐朝经营西域的劲敌。无论是谁控制了西域,都对唐朝的西线构成巨大的威胁,西域必须有唐兵镇守。随着西域控制面积的扩大,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朝把安西都护府治所迁到了龟兹(今库车)。因为西域形势复杂多变,安西都护府治所迁来迁去,就像是跑江湖的马戏团。吐蕃强大之后,全力和唐朝争夺西域。直到武周长寿元年(公元692年),名将王孝杰再次收复安西四镇,武周(为行文方便,以下皆称唐朝)在西域的统治才算稳定下来。
图-安西四镇
唐朝屡次丢掉安西,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安西都护府的辖区实在是太大了。北至中俄蒙哈四国交界处的阿尔泰山和哈萨克斯坦的巴尔喀什湖,西到乌兹别克斯坦,南至青藏高原边缘,东至凉州。
唐朝兵力总是有限的,在西域同样如此,唐朝对西域的管理有些捉襟见肘。一个比较稳妥的办法,就是拆分安西都护府。二十多年前,国家设立了重庆直辖市,除了三峡因素外,给庞大的四川省减负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当时的四川面积约56万平方公里,人口突破一亿,把四川省东部四个地级行政区(重庆、涪陵、万县、黔江)统一划归重庆直辖市,四川这辆大车明显轻松多了。
安西的北部有突厥(也称后突厥或后东突厥),南有吐蕃,西接阿拉伯等国,而像龟兹、疏勒、碎叶、于阗等镇,都位于安西的中部偏西(南)。也就是说,安西在防御吐蕃和阿拉伯时有地缘优势。但焉耆以北的广大地区(今新疆北部),用来防御突厥的战略力量就相对薄弱了。别的不说,一旦突厥方向有事,从阿尔泰山一带到安西治所龟兹的距离就有一千多公里。古代没有现代通讯和火车,信息交流只能通过骑马,即耗时又费力。一趟来回两三千公里,是很难及时处理的。基于此,在安西都护府北部设置一个新的都护府,就非常有必要。换言之,在北边设置的新都护府,是专门防御突厥的。
图-库车,古龟兹(安西都护府)
唐朝的安西在地理上分为两大块,以天山山脉为界。阿尔泰山脉以南至天山以北,俗称北疆。安西都护府的北部有三大州:伊州(今哈密)、西州(高昌,今吐鲁番)、庭州(今奇台西北) 。三州的地理位置,伊州太过偏东,西州又有些偏南,只有庭州的位置相对偏北一些,在安西都护府北部又较为偏中。也就是说,庭州和突厥、河西走廊、安西都护府治所龟兹、今中哈边境的距离都差不多,是非常合适的治所设置地。武周长安二年(公元702年)十二月(实为703年初),在庭州设立了北庭都护府。
图-北庭都护府的主要城邑
从此唐朝的西域分为两个都护府,南边的安西都护府重点防御吐蕃和阿拉伯,北边的北庭都护府重点防御突厥。武则天时期的突厥,对唐朝的威胁非常大,那个经常折腾的默啜可汗,堪称是武则天的心腹大患。
突厥的东线是东北地区,如果突厥联合东北各部,对唐朝的威胁更大。武则天设置庭州都护府,在突厥的西线可以牵制突厥的很多力量。庭州都护府的设立,对安西都护府不但是“减负”,也是一种“释放”。安西都护府不用再分心突厥事务,这样一来,安西都护府的实力不减反增。
从这个角度讲,北庭都护府的设立,是为了让安西都护府更好的对付吐蕃。突厥对于唐朝统治中心的威胁,实际上要小于吐蕃对于唐朝统治中心的威胁。突厥在蒙古高原上活动,南界在黄河“几”字型那“一”型的北边,要打进关中盆地并非易事。吐蕃就不同了,东北部是现在青海省海拔较低的河湟谷地。这里距离关中盆地非常近,而且海拔差不多,一旦让吐蕃军突破兰州一线,就可以顺着渭水杀进关中平原的西口,长安还能保得住吗?
虽然武则天的统治中心放在洛阳,但长安的政治意义依然非常重要,如果长安出事,对武则天的统治将有可能引起雪崩效应。
真让吐蕃军杀到潼关,洛阳也很难守得住。这还不包括吐蕃通过祁连山对河西走廊能产生威胁,以及吐蕃直接能对安西都护府产生巨大威胁。
吐蕃的重点是打算切断河西走廊,让唐朝和西域断掉联系。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吐蕃军进攻河西走廊的凉州,随后就向唐朝请和。可条件却让武则天吐血:唐朝必须把安西四镇的兵力撤掉,同时还要把十姓突厥之地割让给吐蕃。在大臣郭元振的据理力争之下,武则天拒绝了名臣狄仁杰割地的建议,准备和吐蕃翻脸。好在吐蕃随即发生内乱,这个对唐朝无理的要求才没有实现。吐蕃的贪婪让武则天震怒之余,也意识到安西都护府对于钳制吐蕃有着重大战略意义。
综合考虑之下,雄才大略的武则天最终拆分安西都护府,设置了北庭都护府。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