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有三愁,寡妇要嫁人”,三愁是指啥?还有道理吗?农民早了解
老话常说:“寡妇门前是非多”,在过去女人的社会地位低,并且还规定女人要对男人从一而终,即便是丈夫去世了,也是不能随意改嫁而是要守寡到老。
但是这对当时的女性来说,本来就是弱势群体,而寡妇的日子就更难熬了,没有了丈夫来撑腰,生活的很多方面都会受人欺负。因此在民间,也有不少和寡妇相关的老俗语。
比如现在立秋节气就要到了,而近日我就从村里老人聊天中得知了这样一句老谚语“立秋有三愁,寡妇要嫁人”,你知道是啥意思吗?“三愁”又是指什么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看看老祖宗的谚语还有没有道理。
立秋有三愁,寡妇要嫁人,是什么意思?
这其实是过去老一辈人总结的一些农事经验,它的字面意思是说在立秋节气当天,如果出现了这三种发愁的事情,那么寡妇就日子不好过了,而为了度过难关对于他们来说就只能是重新改嫁。
要知道在以前寡妇改嫁是需要很大勇气,因为要面对很多的阻扰,这也凸显出了立秋节气出现的“三愁”影响很大,是很麻烦的。那这“三愁”到底是什么呢?
①发愁是在六月立秋。
在古代的时候,立秋可不单单是一个节气,还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它是古代“四时八节”之一,从官方到民间对其都是很重视的。
而“立”,就是开始的意思;“秋”,则是指禾谷成熟了。另外古人还认为立秋是一个关键点,这个时候阳气渐收、阴气渐长,因而它是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转折。而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所以立秋节气期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
不过虽然立秋在公历的时间都是在每年的8月8日前后,可是在农历的时间却是变化不定的,每年的时间也不一样,其中多数是在农历七月份,也有些年份是在农历六月份。如果是在农历六月份立秋,那就非好事了。
古人认为六月立秋意味着当年的农作物会减产,在民间就有不少这样的农谚,比如“六月立秋颗粒无收,七月立秋样样收”,还有“六月立秋,两头不收;七月立秋,早晚都收”,还有“六月立秋,五谷不收,七月立秋五谷丰收”等等。
②立秋打雷也发愁。
意思是说在立秋节气当天如果遇到了打雷的天气,那也并不是好的预兆,在民间有着“雷打秋,对半收”的说法。
这是因为老祖宗认为,如果在立秋当天出现了打雷的天气现象,这一年的粮食收成就会减半。
因为在古代的时候是男耕女织的社会,男人从事体力劳作,而女人在家相夫教子。寡妇就是失去了丈夫的女子,家里就肯定缺少干体力活的人。如果当年的粮食减产了,那对寡妇来说日子就会更难熬了。
③立秋当天是晴天更发愁。
古人认为立秋当天下雨才好,这样预示着农作物会丰收。而如果在立秋当天是晴天,那就不是好兆头了。
其往往有两种结局,一个是后面的雨水偏少,在秋季容易出现旱情。另外一个就是农作物也会减产,至少会减产一半,严重的则会颗粒无收。
在民间确实有着“立秋宜雨不宜晴”的说法,比如在我的家乡这边就有“立秋无雨一半收,处暑有雨也难留。”的说法,即立秋节气当天滴雨未下,那么农作物会减产。
尤其在是广大的北方地区,更是流传着“立秋下雨人欢喜,处暑下雨万人愁”的农谚,因为在北方秋季容易出现秋旱,而如果立秋下雨了就是一个好兆头,至少雨水会对旱情有所缓解,毕竟立秋节气的时候还是三伏天,下雨既会带来降温,同时对农作物的生长也有利。
结束语
在过去农民都是靠天吃饭的,当时的农民一年收成好坏,真的很大程度是由“老天爷”决定的,而立秋节气又是很多农作物成长的关键期,马上就要迎来丰收了,期间的天气确实会对农作物的产量有很大的影响。
但是如今时代不同了,现代化的农业不完全是靠天吃饭了,只要是管理得当,不出现大的气候灾害,那么农作物还是会大丰收的。对此,你们怎么看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