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一览入朝作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斗序列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
1951年3月16日,中央军委决定从西南军区抽调3个军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兵团,陈赓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因病未到职,同年6月入朝任志愿军第二副司令员兼第3兵团司今员和政治委员),王近山任副司令员,杜义德任副政治委员,王蕴瑞任参谋长,刘有光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12军,曾绍山任军长,肖永银任副军长;第15军,秦基伟任军长,谷景生任政治委员,第60军,韦杰任军长,袁子钦任政治委员。
第3兵团组成后,于3月17日开始入朝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序列。1953年春反登陆作战准备期间,第3兵团部兼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东海岸联合司令部,王近山任副司令员、代司令员,杜义德任副政治委员。4月18日,许世友任司令员,曾绍山任副司令员。第3兵团先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作战和上甘岭战役、1953年春反登陆作战准备,并先后指挥过第38军和第33师。1953年9月,第60军回国。1954年四五月间,第12、第15军相继回国。1955年1月9日,第3兵团部从朝鲜东海岸回国,接管苏军在旅大地区的防务。1959年9月22日,第3兵团部整编为旅大警备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二军,前身是中原野战军第6纵队,1950年12月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军。1951年3月入朝,1954年4月离朝鲜回国。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二军编成时编制序列表(1950年12月)
军长 曾绍山,副军长 肖永银,副政治委员 李震,参谋长 肖永银(兼),政治部主任 李凯湘;
第31师 师长 赵兰田,政治委员 刘瑄;
第34师 师长 尤太忠,政治委员 罗洪标;
第35师 师长 李德生,政治委员 刘昌。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五军,前身是中原野战军第9纵队,1951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3月入朝,1954年5月撤离朝鲜回国。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五军编成时编制序列表(1951年3月)
军长 秦基伟,政治委员 古景生,副军长 周发田,参谋长 张蕴钰,政治部主任 车敏瞧;
第29师 师长 张显扬,政治委员 王新;
第44师 师长 向守志;
第45师 师长 崔建功,政治委员 聂济峰。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军,前身是华北军区第8纵队,1951年2月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0军,3月入朝,1953年9月撤离朝鲜回国。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六十军编成时编制序列表(1951年3月)
军长 韦杰,政治委员 袁子钦,副军长 查玉升,参谋长 邓仕俊,政治部副主任 李哲夫;
第179师 师长 吴仕宏,政治委员 张向善;
第180师 师长 郑其贵,政治委员 王观潮;
第181师 师长 王诚汉,政治委员 张春森。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
1950年11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兵团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宋时轮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陶勇任副司令员,覃健任参谋长,谢有法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20军张翼翔任军长兼政治委员;第26军,张仁初任军长,李耀文任政治委员;第27军,彭德清任军长,刘浩天任政治委员。
第9兵团,于11月初开始入朝。1951年9月至1952年12月,第9兵团司令部兼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东海岸防御联合司令部,宋时轮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52年6月,第26军回国。8月,宋时轮回国,王建安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0月,第20、第27军回国,另将刚入朝的第23、第24军调归第9兵团指挥。12月,志愿军总部直辖的第16军归第9兵团指挥。1953年4月,王必成任副司令员。在此前后,胡炳云接任参谋长。5月,志愿军原预备队第47军归第9兵团指挥。7月,第23军转隶第19兵团指挥。第9兵团先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第四次(第26军)和第五次战役、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第26军)、1953年春反登陆作战准备和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1954年9月,第47军回国。1955年4月9日,国防部决定调第9兵团部回国,充实加强防空部队领导机关,第9兵团番号撤销。10月,第24军回国。1958 年三四月间,第16、第23军撤离朝鲜回国。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军,前身是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1950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军入朝,1952年10月撤离朝鲜回国。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军编成时编制序列表(1950年11月)
军长 张翼翔,政治委员 张翼翔(兼),副军长 廖政国,副政治委员 谭右铭,参谋长 俞炳辉,政治部主任 邱相田;
第58师 师长 黄朝天;
第59师 师长 戴克林,政治委员 何振声;
第60师 师长 彭飞,政治委员 杨家宝;
第89师 师长 余光茂,政治委员 王直。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六军,前身是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1950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6军入朝,1952年6月5日撤离朝鲜回国。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六军编成时编制序列表(1950年11月)
军长 张仁初,政治委员 李耀文,副军长 张铚秀,参谋长 冯鼎三;
第76师 师长 陈忠梅;
第77师 师长 沈萍,政治委员 魏伯亭;
第78师 师长 齐安聚,政治委员 张健;
第88师 师长 吴大林,政治委员 龚杰。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七军,前身是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1950年11月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7军入朝,1952年10月撤离朝鲜回国。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七军编成时编制序列表(1950年11月)
军长 彭德清,政治委员 刘浩天,副军长 詹大南,副政治委员 曾如清,参谋长 李元,政治部主任 张文碧;
第79师 师长 萧镜海,政治委员 萧镜海(兼);
第80师 师长 饶惠谭,政治委员 张英勃;
第81师 师长 孙端夫,政治委员 孙端夫(兼);
第94师 师长 官俊亭。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三兵团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3兵团,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野战军第15兵团。1950年6月,第15兵团与第13兵团番号对调,将原第15兵团改称第13兵团,担任中央军委战略预备队。7月13日,为保卫中国东北边境的安全,支援朝鲜人民的反侵略战争,中央军委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3兵团改称东北边防军第13兵团。10月8日,东北边防军第13兵团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3兵团。邓华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洪学智、韩先楚任副司令员,解方任参谋长,杜平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38军,梁兴初任军长,刘西元任政治委员;第39军,吴信泉任军长,徐斌洲任政治委员;第40军,温玉成任军长,袁升平任政治委员;第42 军,吴瑞林任军长,周彪任政治委员。
10月19日,开赴朝鲜战场。10月25日,中共中央决定,将第13兵团领导机关与彭德怀的指挥所合并,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所属第38、第39、第40、第42军归志愿军总部直接指挥。1958年回国后并入武汉军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八军,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1纵队,1950年7月称东北边防军第38军,10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入朝,1953年7月撤离朝鲜回国。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十八军编成时编制序列表(1950年10月)
军长 梁兴初,政治委员 刘西元,副军长 江拥辉,参谋长 管松涛,政治部主任 吴岱;
第112师 师长 杨大易,政治委员 李际泰;
第113师 师长 江潮,政治委员 于敬山;
第114师 师长 翟仲禹,政治委员 李伟。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九军,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2纵队,1950年7月称东北边防军第39军,10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军入朝,1953年7月撤离朝鲜回国。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十九军编成时编制序列表(1950年10月)
军长 吴信泉,政治委员 徐斌洲,副军长 谭友林,副政治委员 李雪三,参谋长 沈启贤,政治部主任李雪三(兼);
第115师 师长 王良太,政治委员 沈铁兵;
第116师 师长 汪洋,政治委员 石瑛;
第117师 师长 张竭诚,政治委员 李少元。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四十军,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1950年7月称东北边防军第40军,10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0军入朝,1953年7月撤离朝鲜回国。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四十军编成时编制序列表(1950年10月)
军长 温玉成,政治委员 袁升平,副军长 蔡正国,参谋长 宁贤文,政治部主任 李伯秋;
第118师 师长 邓岳,政治委员 张玉华;
第119师 师长 徐国夫,政治委员 刘光涛;
第120师 师长 罗春生,政治委员 张海棠。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二军,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5纵队,1950年7月改称东北边防军第42军,10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2军入朝,1952年11月撤离朝鲜回国。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四十二军编成时编制序列表(1950年10月)
军长 吴瑞林,政治委员 周彪,副军长 胡继成,副政治委员 郭成柱,参谋长 廖仲符,政治部主任 丁国钰;
第124师 师长 苏克之(代),政治委员 李铁中;
第125师 师长 王道全(代),政治委员 谭文邦;
第126师 师长 黄经耀,政治委员 车学藻。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九兵团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9兵团,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兵团。1951年2月16日,起由安东入朝,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9兵团。杨得志任司令员,李志民任政治委员,葛晏春任副司令员,郑维山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陈先瑞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63军,傅崇碧任军长,龙道权任政治委员;第64军,曾思玉任军长,王昭任政治委员;第65军,肖应棠任军长,王道邦任政治委员。
1952年7月,韩先楚兼任司令员,曾思玉任副司令员(郑维山调任第20兵团代司令员)。12月,第46军转属第19兵团。1953年1月下旬,第1军入朝,隶属第19兵团。5月,黄永胜接任司令员,陈先瑞任副政治委员。7月,第23军转属第19兵团,第1军改归志愿军总部直属。第19兵团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作战、1953年春反登陆作战准备和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1953年8月、9月、10月,第64、第63、第65军先后回国。1955年4月,第16军转隶第19兵团。10月,第46军回国。1958年2月至4月,第19兵团兵团部及第23、第16军先后回国,第19兵团番号撤销。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三军,前身是华北军区第3纵队,1951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3军入朝,1953年9月撤离朝鲜回国。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六十三军编成时编制序列表(1951年2月)
军长 傅崇碧,政治委员 龙道权,副政治委员 黄振棠,参谋长 杜瑜华,政治部主任黄振棠(兼)
第187师 师长 徐信(代),政治委员 张迈君;
第188师 师长 张英辉,政治委员 李真;
第189师 师长 许诚,政治委员 蔡长元。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四军,前身是华北军区第4纵队,1951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4军入朝,1953年8月撤离朝鲜回国。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六十四军编成时编制序列表(1951年2月)
军长 曾思玉,政治委员 王昭,副军长 唐子安,副政治委员 黄文明,参谋长 马卫华,政治部主任 袁佩爵;
第190师 师长 陈信忠,政治委员 栗彬成;
第191师 师长 谢正荣,政治委员 罗立斌;
第192师 师长 何友发,政治委员 张星灿(代)。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五军,前身是华北军区第8纵队,1951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5军入朝,1953年10月撤离朝鲜回国。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六十五军编成时编制序列表(1951年2月)
军长 肖应棠,政治委员 王道邦,参谋长 阮平,政治部主任 陈宜贵;
第193师 师长 郑三生,政治委员 史进前;
第194师 师长 赵文进;
第195师 师长 李金时,政治委员 杨银声。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兵团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兵团,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兵团。1950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兵团番号撤销。1951年2月,为实行轮换作战,决定以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兵团所属各部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兵团。杨成武任司令员,张南生任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萧文玖任参谋长。下辖:第67军,李湘任代军长,旷伏兆任政治委员;第68军,陈坊仁任军长,李呈瑞任代政治委员。
第20兵团组成后,于6月19日由安东、长甸河口入朝参战。1952年7月,郑维山接替杨成武任代司令员。1953年4月18日,杨勇任第20兵团司令员(延至7月11日交接);6月,王平接任政治委员。第20兵团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作战、1953年春反登陆作战准备、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和金城战役,并先后指挥第12军、第60军、第21军、第54军和第33师。1953年9月,第60军回国。1954年9月,第67军回国。1955年4月9日,第68军回国。1958年3月12日,第20兵团兵团部国,改编为国防科委第20试验训练基地。第21、第54军于1958年7月回国。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七军,前身是华北军区第2纵队,1951年6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7军入朝,1954年9月撤离朝鲜回国。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六十七军编成时编制序列表(1951年6月)
军长 李湘(代),政治委员 旷伏兆,副军长 李水清、刘儒林,参谋长 刘苏,政治部主任 钟华农;
第199师 师长 罗肖文,政治委员 高占杰;
第200师 师长 李静,政治委员 张宗胜;
第201师 师长 马辉,政治委员 李布德。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八军,前身是华北军区第6纵队,1951年6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8军入朝,1955年4月9日撤离朝鲜回国。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8军编成时编制序列表(1951年6月)
军长 陈坊仁,政治委员 李呈瑞(代),副军长 宋玉林,参谋长 宋学飞,政治部主任 严庆堤;
第202师 师长 陈应寿,政治委员 李斌;
第203师 师长 杨栋梁,政治委员 李致远;
第204师 师长 曹玉清,政治委员 范保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三兵团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3兵团,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3兵团。1949年9月19日,国民党绥远省主席、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董其武率部起义;1950年12月,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3兵团。1951年9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3兵团。董其武任司令员,高克林任政治委员,姚喆任副司令员,裴周玉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36军,张迈春任军长(王建业代),康建民任政治委员;第37军,张世珍任军长,帅荣任政治委员。
9月7日,第23兵团由安东、长甸河口任朝,担负清川江以北泰川、院里、南市3个机场的修建任务。10月底,完成上述机场修建任务。11月30日,奉命撤离朝鲜回国。此时,第23兵团下辖第36、第37军和骑兵第4师。1952年2月,第36、第37军番号撤销,第23兵团直辖第107、第109师。4月,第28师编入第23兵团。12月,第23兵团番号撤销,改编为第69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六军,由绥远起义的国民党军一部改编而成,1950年11月下旬,军长刘万春涉嫌“反革命”被捕,由张迈春继任军长职。1951年9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6军入朝,执行修建机场和后方警戒任务。11月底完成机场修建任务后奉命回国,进驻河北省定县地区并恢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6军番号。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十六军编成时编制序列表(1951年9月)
军长 张迈春、王建业(代),政治委员 康建民,副军长 张惠源,参谋长 樊折桂,政治部主任 李远;
第106师 师长 赵晓峰,政治委员 廖鼎琳;
第107师 政治委员 李登嵩;
第108师 师长 张副元,政治委员 王志武。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七军,由绥远起义的国民党军一部改编而成,1951年9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7军入朝,执行修建机场和后方警戒任务。11月底完成机场修建任务后奉命回国,进驻河北省定县地区并恢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7军番号。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十七军编成时编制序列表(1951年9月)
军长 张世珍,政治委员 帅荣,副军长 卫景林、冯梓,政治部主任 张逊之;
第109师 师长 温汉民;
第110师 师长 白正刚,政治委员 白正刚(兼)
第111师 副师长 王万云。
中国人民志愿军其他各部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前身是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1953年1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军入朝,1958年9月至10月撤离朝鲜回国。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军编成时编制序列表(1953年1月)
军长 黄新廷,政治委员 梁仁芥,副军长 徐国贤,参谋长 杨文安,政治部主任 吴融峰;
第1师 师长 罗坤山,政治委员 刘佩荣;
第2师 师长 游好扬,政治委员 栗光祥;
第7师 师长 吴子杰,政治委员 戴金川。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六军,前身是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纵队,1951年9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6军,1958年4月撤离朝鲜回国。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六军编成时编制序列表(1951年9月)
军长 尹先炳,政治委员 陈开云,副军长 杨俊生,参谋长 杨俊生(兼);
第46师 师长 齐丁根,政治委员 范阳春;
第47师 师长 郑统一,政治委员 郭强;
第186师 师长 蒲大义,政治委员 胡立声。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一军,前身是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1953年3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1军入朝,1958年7月撤离朝鲜回国。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一军编成时编制序列表(1953年3月)
军长 吴咏湘,政治委员 谢福林,副军长 周长胜,参谋长 胡炜;
第61师 师长 黄光明;
第62师 师长 孙云汉;
第63师 师长 李光军,政治委员 辛震。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三军,前身是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1952年9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3军入朝,1958年2月撤离朝鲜回国。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三军编成时编制序列表(1952年9月)
军长 钟国楚,政治委员 卢胜,副军长 杜屏,参谋长 万振西,政治部主任 张孤梅;
第67师 师长 刘春山,政治委员 陈洛痕;
第69师 师长 李木生,政治委员 郭济民;
第73师 师长 吴怀才,政治委员 张万合。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四军,前身是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1952年9月改称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4军入朝,1955年10月撤离朝鲜回国。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四军编成时编制序列表(1952年9月)
军长 皮定均,政治委员 皮定均(兼),副军长 梁金华,参谋长 李家益;
第72师 师长 陈仁洪,政治委员 时生;
第70师 师长 康林,政治委员 李怀德;
第74师 师长 肖选进,政治委员 赵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六军,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9纵队,1952年9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6军入朝,1955年10月撤离朝鲜回国。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四十六军编成时编制序列表(1952年9月)
军长 肖全夫,政治委员 吴保山,副军长 曾雍雅,副政治委员 张秀川,参谋长 张万春,参政治部副主任 樊学文;
第133师 师长 王振东,政治委员 江易;
第136师 师长 李丕功,政治委员 江鸿海;
第137师 师长 程登志,政治委员 赵靖远。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四十七军,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10纵队,1951年3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7军入朝,1954年9月17日起撤离朝鲜回国。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四十七军编成时编制序列表(1951年3月)
军长 曹里怀,政治委员 李人林,副军长 刘贤权,政治部主任 陈发洪;
第140师 师长 颜德明,政治委员 晏福生;
第139师 师长 陈福章,政治委员 赵平;
第141师 师长 叶建民,政治委员 彭清云。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十军,前身是国民党军长春起义部队,1950年10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0军入朝,1951年3月15日回国休整,同年7月第二次奉命开赴朝鲜负西海岸防御以及抢修机场等任务,1955年4月撤离朝鲜回国。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五十军编成时编制序列表(1950年10月)
军长 曾泽生,政治委员 徐文烈,参谋长 舒行,政治部主任 何运洪;
第148师 师长 白肇学,政治委员 陈一震;
第149师 师长 龙耀,政治委员 金振钟;
第150师 师长 王家善,政治委员 李冠元。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十四军,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7、第8纵队,1948年11月,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和部队番号的命令东北野战军第7、第8纵队分别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4、第45军。1952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4军与第45军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4军。1953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4军,所属第130师先期入朝。同年5月2日军部率第134、第135师入朝,1958年7月撤离朝鲜回国。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五十四军编成时编制序列表(1953年5月)
军长 丁盛,政治委员 谢明,副军长 吴瑞山;
第130师 师长 蒋润观,政治委员 姚国民;
第134师 师长 张晓冰,政治委员 蓝文兆;
第135师 师长 任思忠,政治委员 任思忠(兼)。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六军,前身是华北军区第1纵队,1950年10月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6军入朝,1951年3月15日撤离朝鲜回国,1952年8月第66军所属炮兵奉命再度入朝作战。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六十六军编成时编制序列表(1950年10月)
军长 萧新槐,政治委员 王紫峰,副军长 陈坊仁,副政治委员 张连奎,参谋长 刘苏,政治部主任 张连奎(兼);
第196师 师长 晨光,政治委员 智生元;
第197师 师长 成少甫,政治委员 钟炳辉;
第198师 师长 宋玉林,政治委员 黄连秋。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