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用这个字当做名字。甲骨文字典说字——昕
【甲骨文字典,昕】
甲骨文字典上对昕的解释:从囧从斤,从囧与从日同,犹明之作朙也。
昕是一个形声字,左边是囧,囧是一个圆形里面有三条弧形线条,三在古时也表示多,囧与日同,有光明,明亮的意思,这个字符现比较少用,甲骨文的明中也有囧这个字符,而且随着演变,明的小篆和隶书中囧这个字符一直保持着。
说文对昕的解释说是昕,旦明,日将出也,从日,斤声。
【昕,演变】
昕以日为形旁,以斤为声旁。就是指太阳快要出来之前的那段时间。比如咿喔天鸡鸣,扶桑色昕昕。出自于唐·刘禹锡《有僧言罗浮事因为诗以写之》。天鸡是神话中传说的一种鸡,据说它啼鸣后天下所有的鸡跟着齐鸣。扶桑是古代神话中海外的大桑树,说是太阳出来的地方。昕昕是指太阳将要升起的时候。说文中说到昕同晞,读xi,晞指天刚破晓的时候,也就是天刚亮了一点点,看东西还不是看的很清楚的那个时间段。比如《齐风》中有东方未晞,颠倒衣裳,意思是天还没亮,因为看不清楚,然后把衣和裳穿颠倒了,古时上为衣,下为裳。
【和太阳相关的动物,说法不同,有的叫金乌,有的叫天鸡】
在古时,古人根据太阳运动到不同的时间段,然后造出不同的的字来表示,比如太阳刚出来那段时间就用旦表示,当太阳到了树的上方,照在大地上,温度慢慢上升,到中午之前这段的太阳,甲骨文的杲字能体现,正中午十二点整的太阳用是表示,这个时候人的影子是最短也是最正的,过了十二点之后太阳慢慢西斜,就是昃,昃的甲骨文字形就是一个倾斜的人字和一个日字组成,那个倾斜的人就像是人的影子,然后太阳慢慢落到草丛时就是暮,然后整个落下就是昏。
【昃,甲骨文字典】
昕指太阳将出来的时候。昕有昕旦,昕暮,昏昕。如《仪礼·士昏礼》:凡行事必用昏昕。昏昕又有早晚的意思。宋曾巩 《广德军重修鼓角楼记》:至於伐鼓鸣角,以警昏昕。又指曚昽的早晨,古时当官的上早朝都是天还未亮就去了。大臣们下朝参天子称昕谒。
昕又引申指明亮。如:昕,明也。——《小尔雅》
又比如《礼记·文王世子》中有:“天子视学,大昕鼓徵,所以警众也。”大昕指天已大明,通常指太阳初升这个时候。
大昕一词在《礼记.祭义》也有提到:古者天子、诸侯必有公桑蚕室,近川而为之,筑宫仞有三尺,棘墙而外闭之。及大昕之朝,君皮弁素积,卜三宫之夫人、世妇之吉者,使入蚕于蚕室,奉种浴于川。
【古代缫丝图】
这里大昕指三月初一,朝指早晨。古时候天子和诸侯都设有公家的桑园和养蚕的宫室,一般是依临着河边建造,因为有水源方便漂洗蚕种。仞:古七尺为一仞,仞有三尺,就是养蚕的宫室有一丈高,然后在养蚕的房子周围种上荆棘当墙。到了三月初一的早晨,君王戴着皮帽穿着白色衣服。通过占卜选择后宫中符合吉兆的夫人和世妇到蚕室去养蚕。她们捧着蚕种到河里漂洗,通过漂洗把蚕卵洗下来,而且蚕蛾产卵后,蚕卵上粘附着一些卵壳、蛾灰等物质通过漂洗可淘汰掉。等到春季已尽,世妇们养蚕的事情也结束,于是捧着收获的蚕茧请国君过目,然后就献茧于夫人。夫人会象征性的缫丝,这些蚕茧缫丝后专用于来做君王祭祀时穿的礼服。在古时天子对于祭祀看得非常庄严,会非常隆重的对待,也非常虔诚,在祭祀前沐浴并斋戒,而且祭祀时穿的礼服也非常讲究,比如祭祀天帝,山川,地祗,宗庙等,天子都会穿着不同的祭服去祭祀。
古时有昕天说,是东吴太常姚信提出来的,他认为天高若车轩因而命名,昕通轩。在《晋书·天文志》记述:“人为灵虫,形最似天。今人颐前侈临胸,而项不能覆背。近取诸身,故知天之体南低入地,北则偏高。又冬至极低,而天运近南,故日去人远而斗去人近,北天气至,故冰寒也。夏至极起,而天运近北,故斗去人远,日去人近,南天气至,故蒸热也。极之高时,日行地中浅,故夜短;天去地高,故昼长也。极之低时,日行地中深,故夜长;天去地下浅,故昼短也。”这里说到因天体南北高度不同而出现冬、夏二至的气温差别,以及昼夜长短有明显的差别,所以认为天体北高南低,这是他对宇宙观的一种认识。夏至万物在这时壮大繁茂,阳气也达到极致,是一年中夜最短、昼最长的一天,也是由阳入阴的转折点。冬至与夏至相反,夜长昼短,晚上时间变长白天变短,冬至也是阴气最盛的时候。对于宇宙观有不同的说法,比如有盖天说、浑天说和宣夜说等,又比如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在敕勒歌中也有说到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以上是对昕的理解,说的不对的地方请老师们指正,感恩。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