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古文国学《资治通鉴》249:等待本身就是行动
844159

《资治通鉴》249:等待本身就是行动

紫网2023-10-13 16:48:050

学习内容:卷第七十,魏纪二(公元223年—227年,共5年)主要历史事件:刘备白帝城托孤刘备逝世于永安,刘禅即位诸葛亮全力抓农业生产,让人民休养生息邓芝出使吴国,吴蜀再次结成同盟曹丕第二次攻吴诸葛亮南征,讨伐雍闿曹丕第三次攻吴诸葛亮七擒孟获孙权带兵攻打江夏诸葛亮作《出师表》准备北伐

【原文】

初,帝问贾诩曰:“吾欲伐不从命,以一天下,吴、蜀何先?”

对曰:“攻取者先兵权,建本者尚德化。陛下应期受禅,抚临率土,若绥之以文德而俟其变,则平之不难矣。

吴、蜀虽蕞尔小国,依山阻水。刘备有雄才,诸葛亮善治国;孙权识虚实,陆议见兵势。据险守要,泛舟江湖,皆难卒谋也。

用兵之道,先胜后战,量敌论将,故举无遗策。臣窃料群臣无备、权对,虽以天威临之,未见万全之势也。昔舜舞干戚也借指征战。而有苗服,臣以为当今宜先文后武。”

帝不纳,军竟无功。

【原文华译】

当初,曹丕问贾诩:“我要讨伐不听命的人,一统天下。吴、蜀,应该先讨伐哪一个?”贾诩说:“靠攻取的人,应先考虑军事权衡;而建立根本的人,则崇尚仁德教化。陛下应命受禅,君临天下,如果绥之以文德,以待其变,则平天下也不难。吴、蜀虽然都是蕞尔小国,但是依山阻水,刘备有雄才,诸葛亮善治国;孙权懂得虚实之道,陆逊善用兵势。用兵之道,先胜后战,量敌论将,才能算无遗策。我看群臣中没有谁是刘备、孙权的对手。就算是陛下亲征,也不见得有必胜把握。当初舜做干戚之舞,而苗族归服。臣认为,当今天下,也应该先文后武。”曹丕不听,军事行动最终也无功而返。


【学以致用】01,等待,本身就是一种战略贾诩对曹丕说的这一段,很有道理,只是曹丕听不出来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时间有些层面,硬是需要时间到了那个节点上,才能做成那个事情就像“拔苗助长”的故事一样,时间不到,做的都是白费功夫“靠攻取的人,应先考虑军事权衡;而建立根本的人,则崇尚仁德教化”这里面有个关键词:根本如果你是流动作战阶段,每一场作战都是需要考量计算的,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得跑,还得计算成本与回报(孙子兵法里面,其实每一场战争都得进行五事七计的计算)但是,现在你获得了Z府的合法地位,已经禅让了,接过了权力棒那么,就得从政治教化上面入手这是军事与政治的占比而军事仅仅是政治的延伸这个现象,如果放在我们当下的企业里面来看一个企业,小企业,如果迈过了第一个生存难关,比如有了一两条业务线,这个业务线最起码还可以做个2-3年身边的人员也开始适应初创的磨合,并且还是成长起来(一年以上的老员工了)那么,接下来,虽然军事行动(业务销售)继续为主,但是也得考虑政治思想建设当然,这是企业领头人该思考的事情这里面包括机制建设,人才吸引与发展,企业的道路与方向,价值观与愿景战略的规划....等等而这些就是贾诩所讲的“根本”我们当年的井冈山,苏区,抗日时期的边区Z府,哪个时间段的军事力量强过对方的?都没有最后怎么样呢。这就是在根本上下功夫,绥之以文德,以待其变。但是呢,实行这个是需要时间的,最开始展现的效果是看不出来的所以需要领导人有战略定力和战略眼光,能够熬得起,愿意在这一点上与时间做朋友

02,打仗,是先胜后战,胜利,是因为对方给了可胜的机会吴、蜀两国的创始人还在,并且手下又有能干的人进行辅佐,内部还没有出现矛盾,同时,自己这一方呢,前文说过,真正能打仗,愿意打仗的高管没多少了,各个太有钱了之后,战斗意志已经不如从前了,所以,很难有胜算没有胜算,那就不要轻易行动,要等待可以胜利的机会出现但这个等待不是啥也不干,而是“绥之以文德,以待其变”就像这三年的yi情,这段时间的创业者都不容易自然环境的影响,导致很多业务都没办法开展那怎么办?有些领导趁着这个机会开始思考公司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以前一直往前冲,很多细节,现象来不及处理,来不及深度思考这个时候恰好静下来时间,把各个方面琢磨一遍,也有了点时间学习,也想通了很多问题, 身边有些朋友都反馈受益很大。当初舜做干戚之舞,而苗族归服。臣认为,当今天下,也应该先文后武所以,什么时候用文,什么时候又到了该用武的时刻,我们要能觉察的到。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