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徒弟趁师父外出,溜进师娘卧房,师娘冷笑:等候你多时
古时南方某小镇上有一个姓刘的铁匠。刘老汉是外来户,他打铁手艺精湛,在当地名气不小。
然而,刘老汉出名并非他打铁技艺高超,而是有一位貌美如花的夫人。
刘老汉的夫人姓孙,身材窈窕,皮肤白皙,有着一双水汪汪的美眸。
每次身材短小,脸上还有一道醒目刀疤的刘老汉和夫人站在一起,顿时会让无数人心生不解和嫉妒。
每天一大清早,天刚刚亮时,刘老汉就会把挂在屋檐上的两个大灯笼给点燃,抡起大铁锤,开始了“叮当”打铁。
传闻,刘老汉可不是普通的铁匠,他不仅会打造寻常铁器,还会打造兵器,曾有不少大户人家找过他帮忙打造兵器。
大户人家有的是钱,刘老汉因此大赚了一笔,家底才会如此丰厚,并不怕闹灾荒。因此,有不少人愿意拜师学艺,然而,刘老汉说暂无收徒之意都拒绝了。
几年后,刘老汉突然宣布要收徒弟,顿时有不少男子前来报名,他们都想跟着刘老汉赚大钱。只是刘老汉收徒要求极为严格,要通过层层考验。结果可想而知,竟然无一人合格。
渐渐地,刘老汉收徒一事被人淡忘。夫妇俩结婚多年没有孩子,依旧是过着平淡如水的闲适生活。
不知不觉又过去了一年多,那年大旱,小村涌来了不少难民。
刘老汉夫妇心善,把这些年的积蓄都拿出来换了不少粮食,然后在门口支起一口大锅施粥救济难民。
一时间,难民们都对刘老汉夫妇感恩戴德,说他们俩是活菩萨。
有一天傍晚时分,正当夫妇俩准备将大锅收起来时,来了一个老妇人,身后跟着一个眉清目秀的年轻乞丐。
老妇人扑通一声给夫妇俩跪下了,“活菩萨,请收留我儿吧,老身愿意给两位当牛做马。”
孙氏连忙把老妇人搀扶起来,刘老汉则递过去最后一碗粥。
谁知,老妇人坚持不肯喝粥,说若是夫妇俩不肯答应,她就长跪不起。
刘老汉苦笑一声,“大娘,刘某有苦衷啊。刘某曾说过,通过考验方可收为徒。”
“真儿,你快点过来。”老妇人听了眸光露出喜意,继续对刘老汉说道:“活菩萨,小儿方成自幼就很聪明,还做事勤快,他一定能通过考验的。”
刘老汉见眼前的小伙子眸光清亮,手脚颀长,身体还算结实,是个好苗子,便点头答应让他试试。
刘老汉的考验,天赋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心性。打铁枯燥乏味,正所谓慢工出细活,需要时刻保持一颗淡然的心态,忌急功近利。
经过一番考验,方成勉强过关,刘老汉微微点头,打算将他收为徒弟。
一旁的孙氏却微微皱起了眉头,低声道:“老爷,收徒一事不可马虎,可得小心了。”
刘老汉微微叹息一声:“孩子可怜,只要心性没问题就成。”
就这样,刘老汉将方成收为徒弟。老妇人对夫妇俩感激一番后,叮嘱儿子几句就离开了。
方成身材魁梧,经过梳洗一番后气质不凡,就连孙氏见了都不禁脸红夸赞了一句。
外人见了议论纷纷,说刘老汉收徒会坏事,徒弟如此英俊,难道就不怕后院起火?况且夫妇俩还没有孩子。
对此,刘老汉只是微微一笑,并未言语。
话说方成在打铁上还天赋颇高,一点就通,这让刘老汉欢喜不已。
不知不觉半年时间过去了,方成的基本功已经练扎实,刘老汉开始传授他打铁技艺。
奇怪的是,方成有时候会愣神,刘老汉不解,便问他心中是否有牵挂。
方成神色凝重,说担心娘亲。
刘老汉笑了笑:“这有何难?把她接到家里住就行。”
方成听了一喜,对刘老汉感激一番后外出了一趟,很快他就找到了娘亲。方成的娘亲姓宋,便是那给刘老汉夫妇磕头下跪的老妇人。
宋氏在刘老汉家住下后,也没有闲着,一开始帮着孙氏料理家务事。不久后,她借用刘老汉家的厨房蒸炊饼,在门口摆小摊卖起了炊饼。
宋氏做的炊饼不仅份量足,还味道甜美,生意越来越好。
她懂得感恩,每天都会把第一锅出炉的炊饼给刘老汉夫妇送去。
刘老汉干的是体力活,肚子经常空空,犹豫一番后还是接受了她的好意。只是不知为何,刘老汉最近感觉手使不上力。
孙氏很心疼丈夫,立马请来了郎中。郎中给刘老汉把过脉后,说刘老汉身体很健康。
那几天,刘老汉没有做工,一直躺在家里休息,孙氏寸步不离在身边照顾,村里人都夸刘老汉好福气。
夜里,孙氏一脸担忧,犹豫良久才开口道:“夫君,要不你明天去找下周神医?”
周神医外号“赛华佗”,在江湖上很有名气,只是他行迹飘忽不定。
刘老汉和周神医有些交情,他沉思一番后点点头。
二人谈话时,一个黑人影悄悄趴在窗头。等黑影人离去时,刘老汉有意无意朝窗头位置望了一眼,轻声对孙氏说道:“夫人,为夫不在的这些时日你要多加小心。”
孙氏点点头,叫他尽管放心去。
第二天一大早刘老汉就出发了,宋氏依旧送来了几个炊饼,叫刘老汉路上吃,刘老汉言谢后接了过来。
不久后,宋氏说有事离开了,临走时叮嘱儿子方成一定要听师娘的话,方成重重点点头,嘴角浮现一抹怪异的笑意,“娘,你放心,孩儿不会让师娘受欺负的。”
娘亲一走,方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话匣子多了起来,经常找师娘孙氏聊天。
孙氏没有拒绝,不过为了避免闲人闲语,她始终和徒弟保持距离。
一天,有个年轻后生找到了方成。此人名叫柳正,是个花花公子,他觊觎孙氏美貌,得知刘老汉外出后经常在刘家附近转悠。
只是孙氏很少出门,他苦于没有机会,便决定从方成身上打开突破口。
方成没有给柳成好脸色,一个劲要赶他走。
柳正却露出了神秘笑意,对他耳语了几句,方成听了后神色复杂起来。
“方兄,这东西你拿着。”柳正突然开口道。
“这是什么……”方成一脸惊愕。
“合欢散。”柳正笑意不减道,“这东西无色无味,你尽管放心。”
其实,方成一直惦记着师娘的美貌,只是不敢乱来。他知道柳正不怀好心,犹豫一番后还是接了过来。
当天晚上,方成在饭菜里偷偷下了毒,孙氏并未察觉。
半夜,方成偷偷溜进了师娘卧房。谁知,师娘并未睡熟,突然转过身子冷笑道:“徒弟,师娘等候你多时。”
方成以为师娘同意了,正准备要扑过去,谁知孙氏开口道:“你是玉面书生吧。”
方成听了一愣,随即摇头道:“师娘,你是不是弄错了……”
不等他说完,孙氏扣动手指,几道冷箭突然袭来,破空声响不绝于耳。
“不好!”方成身子猛地一跃,不过还是慢了一步,一支箭将他的肩膀给刮伤,方成疼痛难忍,只得不甘离去。
“夫君猜得没错,方成果然是匈奴人派来的。只是让他跑了,可惜啊。”孙氏嘀咕道。
原来,刘老汉的身份不简单,他是少府治下的考工,他们刘家以打造兵器著称,世代负责给朝廷打造兵器。
五年前,刘老汉打造的兵器被小人动了手脚,结果那场战役我朝大败,刘老汉被免了职。
刘老汉心系朝廷安危,虽被免职赋闲在家,他发誓一定要找出陷害自己的小人。
经过一番调查,他惊骇地发现,陷害自己的可能是匈奴人。匈奴人不仅要让刘老汉免职,还要偷取他们刘家祖传的铸剑秘术。
刘老汉思量一番后,决定来一招“引君入瓮”,所以才公开收徒。
那天前来的宋氏母子,其实是匈奴人假扮的。他们用意很简单,想偷取铸剑秘术。
宋氏悄悄在炊饼中动了手脚,让刘老汉中毒,逼他交出铸剑秘术。好在刘老汉提前发觉,还得知了方成的身份,此人竟然是江湖上销声匿迹已久的玉面书生。
传闻,玉面书生是个大淫贼,被江湖正道人士不齿,他被迫逃到了匈奴。
刘老汉料到方成会对妻子孙氏心怀不轨,便在她卧房布下机关。没想到方成武功高强,还是逃过一劫。
此处已经待不下去了,孙氏准备连夜去找夫君。谁知,这时宋氏和方正赶了回来。
“夫人,识相的赶紧把铸剑秘术交出来。”宋氏冷冷说道,她的身份不简单,是匈奴王爷手下第一杀手。
宋氏知道刘老汉夫妇是硬骨头,硬来肯定不行,所以才和方成假扮乞丐在他们家住下。
这段时间,宋氏几乎把刘家翻了个遍,也没有找到铸剑秘术。她心生一计,叫方成用美男计。
方成没想到孙氏心智如此坚定,正在发愁时,柳成送来了合欢散,方成大喜,决定当晚就动手。
只是方成这一招,正中孙氏下怀。
“想要夫君的铸剑秘术,你们做梦去吧。”孙氏冷冷说道。
宋氏气得不行,把孙氏给绑了起来,只是孙氏无论如何也不开口。
刘老汉找到周神医求得解药后。迫不及待的赶了回来,他还请来了帮手。
一番打斗后,宋氏和方成不是对手,被怒火中烧的刘老汉给拿起大刀给砍了头。
他们二人怎么也想不到,那铸剑秘术,竟然藏在了屋檐下的两个灯笼中。
刘老汉提着二人的头颅献给了朝廷来表明心迹,说自己是被冤枉的。很快,刘老汉又得到了重用。
有了刘老汉铸剑的精良兵器,我朝军士士气大振,把匈奴人再次赶到了漠北。此举也印证了张汤那句名言,“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