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诗词歌赋杜甫五律《移居夔州郭》读记
844229

杜甫五律《移居夔州郭》读记

紫网2023-10-13 17:45:390

杜甫五律《移居夔州郭》读记

(小河西)

移居夔州郭

伏枕云安县,迁居白帝城。春知催柳别,江与放船清。

农事闻人说,山光见鸟情。禹功饶断石,且就土微平。

此诗作于永泰二年(766)暮春。杜甫在云安客居约半年后,沿江而下,到了夔州治所奉节。夔州属山南东道。云安、奉节均属夔州辖县。【《通典》卷175:“夔州今理奉节县。春秋時为鱼国,后属楚。秦、二汉属巴郡。三国時为蜀重镇。…大唐武德三年,避皇外祖讳,独孤信也。改信州为夔州,其后或为云安郡。郡城临江。领县四:奉节,汉鱼腹县地。…云安,汉朐䏰(qú-rěn)县地。…巫山,楚置巫山郡,汉为巫县。…大昌,晋武帝太康初置。”】

伏枕云安县,迁居白帝城。春知催柳别,江与放船清。

伏枕:卧病在床。见前篇《寄岑嘉州》:“泊船秋夜经春草,伏枕青枫限玉除。”

白帝城:古城名。原名子阳城。西汉末年公孙述建。后公孙述自号“白帝”,改子阳城为“白帝城”,改其所在山为“白帝山”。此处东望夔门,南与白盐山隔江相望。地处长江三峡西端入口。

催:《奉和献岁宴宫臣》(唐-虞世南):“春光催柳色,日彩泛槐烟。”《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唐-杜审言):“淑气催黄鸟,晴光照绿蘋。”

与:随从。《国语》:“桓公知天下诸侯多与己也。”例如:与世沉浮(随波逐流);与时偕行(变通逐时)。

大意:俺本卧病在云安县,今天迁居白帝城。春催柳条好像知道俺要离别,俺的船儿随着清清的江水东行。

农事闻人说,山光见鸟情。禹功饶断石,且就土微平。

农事:农业生产之事;有农事之处。《得家书》(杜甫):“农事空山里,眷言终荷锄。”《宿青草湖》(杜甫):“宿桨依农事,邮签报水程。”

山光:山景。《泛永康江》(梁-沈约):“山光浮水至,春色犯寒来。”《秋日别王长史》(唐-王勃):“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禹功:指夏禹治水的功绩。《左传》昭公元年:“美哉禹功,明德远矣。”《入峡寄弟》(唐-孟浩然):“往来行旅弊,开凿禹功存。”

就:本义“到高处去住”。引申为靠近,走近。《礼记-曲礼》:“主人就东阶,客就西阶。”《九章-哀郢》(屈原):“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春晚园林》(唐-王绩):”卷书藏箧笥,移榻就园林。”

大意:在这儿听到有人在谈论农事,山中的鸟儿好像也在对俺表示欢迎。也许是大禹治水之功,沿江到处是断石。姑且客居这儿吧,此处土地稍平。

这首诗首联写移居。从“伏枕”的云安县,“迁居”到白帝城。次联写别时之景。江岸春风杨柳,似在与俺告别。江中清波随船,似在为俺送行。三联写到时所闻。听到农人在谈论农事(俺也想种田),听到山中鸟儿在叽叽喳喳表示欢迎。末联写迁居之因。沿江到处是大禹治水留下的断石,白帝山下有一片土地稍平。俺姑且就在这儿住下了。(次序井然。)(杜甫在云安有严县令关照,心情不错。到了白帝城,也受到关照。心情很好。)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