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净意公47岁遇灶神,从此改变命运的故事,让人受益终身!
我命由我不由天,福由心生,命由己造,我们的命运,都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古代,成功改变命运的两个著名案例,一个是明代的了凡先生,一个是明代的俞净意先生。今天我们就专门讲述一下俞净意先生改造命运的故事。
在明朝嘉靖年间,江西有一位俞先生,自幼聪明绝顶,博学多闻,十八岁就考中秀才。他十几位同学好友,共同创建“文昌社”,敬奉文昌帝君,奉行《文昌帝君阴骘文》,并且还制定了社规:珍惜字纸;每日放生;戒邪淫、杀生、妄语等等。
俞先生这样做了多年,可前后参加了七次考试,也没有考中举人。为了谋生,只好到私塾馆做了教书先生。一直到他壮年时,仍然家境贫寒,甚至愈来愈穷困潦倒。

并且在这期间,他生了五个儿子,四个都夭折了,只剩下老三,刚生下时左脚下有两颗黑痣,虽然这孩子聪明秀气,可在八岁那年,在外面玩耍时,突然失踪了。他还生了四个女儿,也相继死去,只留下一个小女儿。妻子为此哭瞎了双眼。
俞先生就想不通:“自己积极去按照《文昌帝君阴骘文》上的去做,努力修行,也没做什么大的恶事,为什么却怀才不遇呢?并且还丢儿丧子,穷困潦倒,为什么老天要这么惩罚我呢?”
于是,他就在每年的腊月三十这一天,借着祭拜灶神的机会,就把自己的情况写成一篇疏文,托请灶王爷带到天帝那里。但过了好几年,都没什么感应。
在俞先生47岁这年的除夕夜里,俞先生照旧写了疏文,在灶王爷前焚烧。不多久,忽然听见有人敲门,俞先生举着蜡烛打开门,原来是一位五六十岁的老者,身穿黑袍,须发半苍。老人看到俞先生,便举手作揖说:“我姓张,从远道而来,走到你家门口,听到你的叹息声,特地前来慰问。”

俞先生看这位老者仪表不凡,谈吐得体,所以对他非常恭敬。于是就把自己的情况说给这位张先生听。
张先生说:“其实我对你家的事情,早就知道得很清楚了,你之所以落到这般田地,是因为意恶太重,专务虚名,徒有其表,不善的地方太多了。你在灶神前焚烧的疏文,也都是怨天尤人之词,没有一点悔改的意思。恐怕你要遭受的惩罚还不止如此,更大的灾难还在后头呢!”
俞先生当然不服气,说:“我力行善事,依教奉行,怎么都是虚名呢?”
张先生说:“比如你们社规中的珍惜字纸这条吧,你们经常将一些书册和旧书用来糊窗户,看到别人用字纸糊窗户时,也没有阻止!你只不过是在路上,遇到字纸,就捡起来去焚化,难道这不是做给别人看,徒有虚名吗?”
“还有你们的放生,别人提倡放生,你就随喜跟着做;别人不做,你也就算了。你心中真有慈悲,真正想放生吗?即使是随喜之中,也没有尽心尽力,只是碍于人情随波逐流罢了。并且你家的厨房里,仍然有虾蟹之类,你若有慈悲之心,怎么忍心吃众生的肉呢?”

张先生又说:“还有妄语这条,你能言善道,很会说风凉话刺激别,大家说不过你,你还自以为能言善辩;你强词夺理,把没理的事情也说成有理;你好胜心强,与朋友谈论中言语不让,太过刻薄。你自己不知道反省,还以为良心不怀,是个好人,你这是在欺骗谁呢?”
张先生又说:“你虽然没有做邪淫之事,但你有这个想法,有邪淫的念头,看到美女,就多看几眼,只不过机缘不到而已。如果因缘凑巧,你能做到像鲁男子那样吗?”
张先生说:“这都是你社规的条例,你都做不到,更别说其他的了!你每年写的疏文,灶神爷确实都递交上去了,上面天天都来考察你的善恶,可实在没有真正的善行可记呀!你虽然没有贪嗔痴的行为,但还有贪念、淫念、嫉妒心、傲慢心,气量狭小,轻视别人,还有报仇报怨的念头。你心念上的恶丝毫没有改变,只是在身、口上假装。你逃避灾祸都来不及,还求什么福呢?你哪有什么福报?”
俞先生听了,心服口服,心里感到害怕,于是就伏在地上,苦苦哀求说:“先生一定是神仙,不是普通人,求你来救度我!”
张先生说:“你要断恶积善,养谦虚之德,改自己的毛病,如果勇猛精进,虔诚恳切,半年就会变样子,三年就会有效验。”

张先生告诉俞先生:“不怕念起,就怕觉迟,从今以后,你要把心打扫得干干净净,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行善。并且行善不图回报,不图名利,即使别人误会、不理解,也没有关系,也要踏踏实实去做。不可因此认为好事不能做,好人不能当了。一定要有耐心,只一个念头去做。”
张先生又说:“第一要有忍耐心,没有忍耐就不能成就;第二要有长远心,恒心不变,无论顺逆,都要尽力而行,不能欺骗自己。希望你以后努力修行,尚可扭转命运。”
张先生说完,起身走入内室,走到厨房灶下,忽然就不见了。俞先生这才知道,原来张先生就是灶王爷。
于是,俞先生便焚香叩谢灶神,发誓痛改前非。
第二天,也就是大年初一,他就为自己起名“净意”,自称“净意道人”。
从此以后,俞先生一言一动,一念一时,都如鬼神在鉴察一般,不敢自欺,不敢放肆,诚心诚意改变心念。心念转变,身口行为也跟着转变,从此以后,行善尽心尽力,随缘方便,广植阴功,修行功夫日见成熟。

万历二年,俞先生五十岁。在这一年的考试中,主考官张宰相挑选他做儿子的老师,带着他来到京城,从此以后俞先生的家境大为改善。
万历四年,俞先生参加考试,登科,第二年中了进士,功成名就。
有一天,俞先生拜见大内的老太监杨公公。杨公公收养了五个干儿子,其中一个十六岁。俞先生一见面,就觉得眼熟,因此就问他姓氏名谁,小孩竟然说:“我姓俞,老家江右,小时在江边玩耍,误入别人的船,自己被船带走了。”
俞先生听完,就请孩子脱掉左脚鞋子,发现左脚掌上果然有两颗黑痣,于是大呼:“你是我儿子呀!”
父子二人很快回到家中,将这个喜讯告诉夫人。母子抱头痛哭,儿子看母亲哭瞎双眼,泪如泉涌,便用手捧起母亲的脸,用舌头去舔她的眼睛,没想到,母亲的眼睛竟然复明了!
俞净意公辞去宰相府教书工作,回到家乡之后,仍然修善积德,每月向灶神汇报。后来,他的儿子娶妻生子,连生七个儿子,个个读书成名,书香门第,邻里皆夸。俞先生身体也健康长寿,活到八十八岁。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