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文化杂谈写下“天下谁人不识君”多年后,他也成了传奇
844368

写下“天下谁人不识君”多年后,他也成了传奇

紫网2023-10-14 09:43:580

公元723年,20岁的高适来到长安。

忆昔游京华,自言生羽翼。

怀书访知己,末路空相识。

许国不成名,还家有惭色。

……

——唐 高适《酬庞十兵曹》(节选)

没有经受过生活毒打的年青人很快就在帝都碰得头破血流。

高适,生于公元704年,那年距离他的祖父高侃生擒突厥车鼻可汗、因功被封为卫将军已有54年。

高适的祖父高侃生有三个儿子,高适的父亲最为年幼,名叫高崇文——门荫于渤海高氏世族,发迹永徽元年擒车鼻可汗之役,坐镇北庭,都督营州,后又建奇功于辽东,战安市,破石门,克白水山,威震海东。高侃后因功获封平原郡开国公。在这位战功赫赫的武将去世后,获赠左武卫大将军,谥号“威”,陪葬于乾陵。

高适的父亲高崇文担任过韶州长史,他的叔伯辈担任的也皆是刺史、将军这类位高权重的官职。

有人说,人生最好的体验应该是先苦后甜,而人生最大的失落与不幸大抵是从顶峰陡然跌落,尝过生活的甜后又不得不咀嚼现实的苦涩。

高适,这位国公爷的亲孙,长史的爱子,自然一度品尝过生活的甘甜。只是命运弄人,也许是父亲的早逝,也许是诸多现今已无法考证的原因,家道中落的凄凉降临在这位志向不凡的年轻人身上。

那年,满怀豪情,自负才华的高适来到京城,以为可以经人举荐进入仕途,然而,祖父的荣光已是昔日烟云,“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并不是诗仙的专属待遇。

二十解书剑,西游长安城。

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

……

——唐 高适《别韦参军》(节选)

“抬头仰望宫廷大门,指日便可位取公卿”,这样的狂妄,彼时的高适天真得近乎愚蠢。

一无所获的高适离开了长安,随后客游梁宋,并在宋城定居。没有了经济来源的贵公子亲自下田耕种养活自己和家人,自此至公元731年,这8年的时间高适一直居住在宋城,过着忙时种地、闲时读书的日子。

此后,高适北游燕赵,先后欲投奔朔方节度副大使信安王李袆、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幕府,皆未果。

此间,高适写了不少诗。这些诗有边塞生活的紧张与惨烈,有守边士卒的悲惨遭遇,有士兵的勇敢善战,也有高适对边境安全的深切忧虑,著名的《燕歌行》就写在这时候。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

——唐 高适《燕歌行》(节选)

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那个随同主帅出塞回来的人,写了一首《燕歌行》的诗给高适,感慨于边疆战守事情的高适应和了这一首《燕歌行》。当时出塞的人,早已在历史里湮灭了姓名,那些诞生于血与火中的诗篇,也已消散如塞外的野草荒烟。跨越千年,我们却仍然能从高适雄健激越、慷慨悲壮的文字里感受到战争的残酷。

光阴的急逝不过一个弹指。

居于宋城的高适曾游魏郡,访楚地,又曾旅居东平等地。但他从未放弃心中的理想,从未停止向着建功立业的目标奋进。

这一天终于会来。

公元749年,46岁的高适因睢阳太守张九皋的荐举,应有道科,中第,授封丘尉。

年近半百才谋得一个官职,事多位卑,还要违背自己做人的良知欺压百姓,高适一度写下这样忧愤的诗篇。

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

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

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

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

归来向家问妻子,举家尽笑今如此。

……

——唐·高适《封丘作》

47岁的高适在秋天北使青夷军送兵。

48岁的高适南归。

49岁的高适辞去了千辛万苦得来的铁饭碗封丘尉,客游长安。秋冬之际,他进入凉州河西节度使哥舒翰的幕府担任掌书记。

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时刻准备着的人,他这块金子,已经在尘世里被埋没得太久,终于在哥舒翰的手下开始煜煜生辉,大放光芒。

哥舒翰十分赏识他的为人,器重他的才华,不断提拔他,入朝面见唐玄宗时,也特地带上高适。52岁时。高适官拜左拾遗,转监察御史,辅佐哥舒翰镇守潼关。

公元756年,六月,安禄山的叛军攻陷潼关,高适从乱军中逃出,一路追随唐玄宗到成都,因为一篇《陈潼关败亡形势疏》,得到唐玄宗的赏识,再次升迁。

敲响辉煌大唐丧钟的“安史之乱”让高适崭露头角,而彼年十一月的永王李璘东巡事件,让政治敏感、胸怀韬略的高适迅速站队唐肃宗。十二月,唐肃宗任命高适为淮南节度使,他站在了昔日的至交、诗仙李白投靠的永王李璘阵营的对面,讨伐“永王谋反”。

胜者为王,历史从来由胜利者书写。一年后,夹杂在父亲与兄长之间,夹杂在瞬息万变、波诡云谲的政治权谋里面的天真王爷,魂断于大庾岭。

彼时身陷囹圄的李白,一个被打成“反贼”、有着“从逆”罪名的阶下囚,在牢狱中向昔日的好友、今日位高权重的高适求救。

接到求救信的高适不发一言,只是默默地删除了以往两人互相酬唱的所有诗篇。深谙为官之道的高适在仕途和友情之间选择了仕途,诗仙最后经人营救流放夜郎,最终因大赦天下而中途返还,那是另外的一段故事。只是终此一生,高适与李白,这两位曾经携手同游,把酒吟诗的朋友,再没有任何交集。

荣华如杯中酒,饮到梦断路断。他是谪仙人,要回到九重天上去,他只是世间人,免不了要在红尘俗世的名利场中打滚,为家族,为自己,为未有一日肯放弃过的理想和初衷。

此后的岁月里,高适为唐顺宗讨平永王后,又受命参与讨安史叛军,曾救睢阳之围。历任太子詹事,彭蜀二州刺史,剑南东川节度使是,最后封渤海县侯。

《旧唐书》里这样评价他:“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

他用自己的才华与能力逆袭了曾经潦倒的人生,一一尝过生活的百般滋味、苦辣酸甜之后,又勇敢坚韧地笑到最后,重饮挫折磨难之后的甘甜。他将自己的一生活成了一段传奇。

许多年前,他写过一首《别董大》的诗篇。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彼时的高适并不会知道,后来,后来的后来,直至千载之下,他亦不必担心,前路无知己,谁人不识君。

阅读链接:山居,数日闲

作者:月下婵娟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