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漫谈《道德经》第十三章:大道至简,道即吾身,宠辱不惊,身为天下
《道德经》第十三章曰,“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这章大概意思:受宠受辱都是受惊,自家性命和最担心事情都是最为看重。宠辱若惊,受宠是软弱而非示弱,得宠惊喜,失宠惊恐,受辱也是如此。担心事情和担心性命一回事,之所以恐惧,由于太在乎性命,如果死都不怕,还有什么可以恐惧的呢。因此,像尊重自身一样先尊重别人,才会得到别人尊重;像关心自身一样先关心别人,才会得到别人关心。很有意思的一章,“弱的怕硬的,硬的怕不要命的”,“我是流氓我怕谁”,“人不要脸,天下无敌”,“老子豁出去了”,这也可谓底线思维,类似老子反复强调的示弱心理。结束语则类似人际交往黄金法则,“你想要别人怎么对你,你就要先怎么对别人”。老子认为想要做到宠辱不惊,就要保持心情平静,理念就是有豁出去了不要脸不要命思维,方式就是像对待自己那样主动对待别人,才会人际和谐生活幸福。宠辱不惊,以身为天下,这些都是反人性本能的,正因为反人性才会有用处,又是生活辩证法。比如怕死是人性,不怕死是反人性,反过来说,不怕死反而更大概率获得尊严,在残酷环境中活下来,这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就心理健康而言,不无自我疗法就包含“不怕死”,破罐子破摔看似自暴自弃,但从心理健康角度却是有益的,因为释放了能量,没有了期待,缓解了压抑。一不怕死二不怕苦,这句话看似简单,却有着自我暗示般催眠作用,关键时候可以挺身而出,绝不含糊,因为底线思维的威力是巨大的。比如以身为天下,类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贵”自己就要“贵天下”,“爱”自己就要“爱天下”,类似“己所欲施于人”,自己先做好示范,不求回报,这就是“道”。人际交流黄金法则是“己所欲施于人”,想让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更进一步是白金法则,“自己做了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做的要满足别人需要”。人际交流黄金法则和白金法则对比起来,就是以自我为中心转换到以别人为中心,用白金法则来解释老子这章结束语,“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可以理解为:以别人需要方式尊重别人,才可以得到别人尊重,以别人需要方式关心别人,才可以得到别人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