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漫谈《道德经》第十七章:大道至简,道即贵言,不知有之,不求感恩
《道德经》第十七章,“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老子从管理学角度分了四类层次,或者按照为人处事方式区分四种,一是制度管人管事,与人交往不干涉,二是亲力亲为亲和力,与人交往很友善,三是发号施令耍权威,与人交往发脾气,四是指手划脚瞎指挥,侮辱别人被轻视。这里推崇的是无为而治顺其自然,不干涉不折腾不乱为,对比生活案例,遇事就表态,唯恐不能突出自己那点小聪明,遇人就要乱分析给忠告,自讨苦吃自找没趣。老子接下来说,“不讲诚信的人,得不到别人信任”,不相信别人别怪别人不相信你。给出建议:智者都是不妄言,少说话,不干涉,事情办成了,大家觉得本该如此,不会感恩,不求感恩,这就对了。做人做事最高水平,就是本章老子给出的“太上,不知有之”。小时候读神话小说知道有个太上老君,这个名字估计就是从这里引申的,太上当然是最厉害的,读小说只会感到技法高超功力无比,其实人家最厉害的就是明明很厉害却让你看似一点都不厉害。看不出厉害却很厉害,这就是太上老君,或者说是老子境界。外表看 “悠兮贵言”,假象是“不知有之”,内在则是“我自然”,与人交往做事情,不干涉,人不知,不声张,保持自然心态,容易吗?当然不,希望吗?当然是。重点难点要点还是“我自然”,这个境界必须透彻,否则总是患得患失,贪嗔痴慢疑。举个小故事。出发基层调研,特意不提前联系,末了发现联系电话给错了,还有对方不接听,这些情况正常吗,自然吗,当然是的,需要抱怨吗,当然不需要。接下来目标导向,直接奔赴,应对处理就是。自然而然处理事情,不是说事事顺利,不会遇到挫折,否则是天大误解老子了,老子说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就是强调接受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些都是自然现象,自然的来,自然的去,有损失承受,有成就淡然,哪里需要叽叽歪歪说三道四指手画脚呢。有不顺,不去抱怨;有付出,不求感恩;有水平,不知有之;这就是“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做事情去沟通,咱就描述事实,遵循客观,不分析不建议,避免主观,这就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