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的凤仙郡在印度,为何说是中原国家?
《西游记》中凤仙郡求雨,不像是黑风山暴打偷袈裟的黑熊、三调芭蕉扇、车迟国斗法除三怪,没有打斗,戏剧性不明显。说是的凤仙郡三年没有下雨,路过此地的孙悟空上天求雨,经过一番波折,最终说动玉帝降雨。然后师徒四人就离开了凤仙郡,你会喜欢看这样温吞水的干瘪故事吗?
吴承恩当然知道打架和斗智才是吸引读者的重要手段,可他为什么还要写凤仙郡这一节?如果只有打斗而无更高层的立意,《西游记》的地位不会那么高。
凤仙郡已经快要接近天竺(印度)国了,是天竺国的外郡。这个外郡怎么理解呢?差不多相当于从欧洲去俄罗斯,先经过俄罗斯飞地加里宁格勒,距离俄罗斯就很近了,和阿拉斯加之于美国的关系差不多 。
天竺和唐朝相比,风俗人情完全不同。《西游记》里的凤仙郡,虽然隶属天竺,却明显是一个汉化之地,在历史上也是有原型的。
《大唐西域记》提到一个至那仆底国,在北印度之境。咱们的巴铁巴基斯坦,是印度河中下游主要流经的国家。印度河有一条支流,称为萨特累季河,发源于我国西藏的冈底斯山脉西麓,称为象泉河。象泉河穿过喜玛拉雅山脉进入印度,然后在菲罗兹布尔进入巴基斯坦并汇入印度河。至那仆底国的具体位置,就是印度边境城市菲罗兹布尔。
唐朝西域的汉化程度较深,但天竺境内和中原完全是两个世界,怎么会汉化呢?在玄奘之前约五百年的东汉时期,也就是汉顺帝(公元125-144年在位)时期,控制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中北部的贵霜帝国,出了一位叫迦腻色伽的明君。迦腻色伽把贵霜打造成强大的帝国,声振周边诸国,包括汉朝时的西域(河西走廊以西),那里小国林立。西域诸国敬畏迦腻色伽治理的贵霜帝国,小国只能派王子去贵霜当人质。这个至那仆底国,就是迦腻色伽安排西域小国王子的地方。至那仆底国,用唐言就是“汉封”。在贵霜看来,西域很多小国都在中原控制下。
这个西域王子是疏勒国(今我国新疆喀什)的王子,汉朝属西域都护府,唐朝属安西都护府。凤仙郡靠近天竺却是汉化之地,就是吴承恩从至那仆底国“国人深敬东土(中原),是我先王本国人”受到的启发。凤仙郡在天竺,却向道教的玉帝供奉。凤仙郡的郡侯复姓上官,猪八戒嘲笑孙悟空不知道上官这个姓:“百家姓后有一句上官欧阳。”说明凤仙郡和天竺的氛围格格不入,这是吴承恩有意为之。
在凤仙郡一节,郡侯和夫人闹别扭,不小心打翻了供桌,玉帝就给凤仙郡停了雨。即使是孙悟空,也没那么大的面子让玉帝降雨。
玉帝设了一个局,一只小鸡吃完十丈高的米山,一只金毛哈巴狗吃完二十丈高的面山,旁边还有一盏灯烧着金锁。说鸡吃完米,狗吃完面,锁被烧断,立时降雨。可这是海枯石烂的虚假承诺,凡人根本不可能做到。还是郡侯率全郡百姓烧香礼拜,这才让玉帝息了怒,凤仙郡普降甘霖,解了百姓危难。
凤仙郡无雨,百姓惨到卖儿卖女,可对唐僧师徒的款待却是“添汤添饭,就如走马灯一样,刚刚供上,直吃得饱满方休。”
凤仙郡这一节,看似清汤寡水,实则内涵深刻;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拉升了整部书的视野和格局。
- 0000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