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元清非中国论”到“新清史”,西方史学界到底有何企图?
在2018年的12月,国家召开了“清代历史文化认同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学术研讨会”,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诸多学者参与,其主题是“历史文化认同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强调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结构,把握统一多民族中国原则,树立中国在面对西方学术世界挑战过程中自身的学术话语。”
而早在2002年,国家就启动了《清史》的编撰工作,如今过去了十年,《清史》还没有最终定稿。为什么国家对清史的研究如此重视?仅仅是因为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专制王朝吗?仅仅是因为中国修史的传统吗?原因肯定不是如此简单。试想一下,明朝时期修史,用了10多人,仅一年不到就草草搞定一部《元史》,不也蒙混过关了吗?而《清史稿》写了15年,动用了300多人的学者,其水平比《元史》高了不少。但是,《清史稿》依然不能被视为清朝正史的最终定稿,这就说明清朝历史必须好好研究。
这里就必须牵扯一个历史话语权的问题了。如果我们翻开18到19世纪的欧洲绘制的清朝版图,会明显看到上面标记有大大的“CHINA”字样,因为当时的欧美学者认为清帝国就是“中华帝国”,但是如今他们却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清朝是属于“内亚”,而中国属于中国。
产生这种思想的源头就是日本。日本是一个单一民族的国家,他们对中国这种多民族国家的认识是完全不同的。古代日本人认为:从印度到日本属于一个世界,也就是佛教的世界。这个世界有大量的国家,日本、印度、中国(华夏)、蒙古、满洲都是其中不同的国家。按照日本的观点,中国的疆域就仅限于长城之南的中原和南方,其他地区则不属于“华夏”。
因此,明朝灭亡后,日本人就从心里认为中国已经被满洲所灭,满洲并不属于中国。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人开始从衣服、发型方面来蔑视清朝,认为中国人文化已经不再。实际上,清朝入主中原,除了改变了外在的形象,其文化本质还是儒家文化,治国制度还是中原明制。但是其表面的变化,最容易让人产生一些错觉。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人开始产生了主宰东方的想法,而驻扎东方就必须要瓦解中国的疆域。因此,日本的史学家开始为阴谋家奔走,比如内藤湖南就提出了大名鼎鼎的“元清非中国论”。按照日本学者的主张,中国仅限于长城之南,而东北属于“满洲”,北方属于蒙古,西北属于“回回(突厥)”、青藏属于吐蕃。而清朝入关是满洲征服了华夏。
由于当时日本已经学习了西方的文明,因此自认为高人一等,于是将“中国”“华夏”的称呼蔑称为“支那”,不准清朝使用“中国”一词。在日本的各种文献中,一律称呼当时的中国为“清国”。1871年,李鸿章和日本签订了历史上第一个条约,日本就坚持不准李鸿章写中国一词,必须使用“清国”,最终双方各让一步,其条约名字使用“大清国”,而具体条文使用“中国”。这件事情也证明了日本的“元清非中国论”已经上升为了国策。
之后,日本大肆散布“元清非中国论”,挑拨汉满矛盾。日本的目的,就是让清朝瓦解,然后分裂为几个部分,日本则趁机征服东北,进而征服整个中国,称霸亚洲,即所谓“吾人如欲征服中国,则必先征服满蒙;吾人如欲征服世界,则先必先征服中国。吾人如能征服中国,则其余所有亚洲国家及南洋诸国,均将畏惧于我、臣服于我。”
后来日本侵华的思路的确是这么走的。甲午之战后,日本大规模给中国培养革命党,其目的自然不是帮助中国早日走上现代化,主要还是为了实现汉满对峙。当时,支持孙中山的只要势力就有日本黑龙会,黑龙会成立的目的就是夺取中国的黑龙江。而“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一词,也是在极端民族歧视的情况下提出的。辛亥革命后,中国几乎分裂,幸好南北和谈,保住了局面。
1912年元旦,孙中山痛定思痛,将“驱除鞑虏”从纲领中删除,取而代之的是“五族共和”。1924年,孙中山又提出了“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从“驱除鞑虏”换成了国内各民族共同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
最新历史教材参考对“驱除鞑虏”的解释
北洋军阀混战期间,日本在东北扶持军阀——张作霖,当张作霖不听话,就将之炸死。后来,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名义上归顺于中华民国,日本则直接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并且建立“伪满洲政权”。在日本侵华期间,他们一直是将日本、满洲、中华并列,其分裂中国之心昭然若现。
1945年,日本投降,二战宣告结束,世界进入到了“两极格局”和“冷战时代”。在冷战时代,美国和苏联的对抗成为了时代的主题曲。当时苏联有22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共15个加盟国。如此庞大的国家,的确让欧美十分头疼。为了瓦解苏联,美国的各个行业都开足马力,就是思想界、文化界、史学家也不予余力地“瓦解苏联”,这便是“和平演变”。
“和平演变”主要的两把兵器,分别是“民主主义”和“民族主义”。“民主主义”又涉及到人权、自由等,欧美学者大规模向苏联百姓宣传欧洲制度的优越性,抨击苏联制度的“非民主”“非人权”“非自由”,最终让苏联百姓对苏联失去信心。当然,当时苏联的体制确实出现了很多问题,这才能欧美学者能够抓住把柄。
“民族主义”方面,则宣传民族的独立、自主,要求建立单一民族国家。而苏联有100多个民族,15个加盟国,如果每个民族都独立了,那苏联自然也就瓦解了。在这种思潮的宣传下,苏联的加盟国纷纷走向了独立,最终苏联在1991年解体。除了苏联之外,南斯拉夫也解体为了好几个国家。当然,苏联采取的“大俄罗斯民族主义”,用俄罗斯族来压迫其他民族,使得苏联内部民族矛盾尖锐,也是苏联解体的内因。
自苏联解体之后,欧美学者开始寻找下一个对手,那自然就是中国了。他们发现中国和苏联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例如民族多、地域广,另外还有周边诸多势力牵制。于是,和平演变的政策开始转移到中国这边。这里就说说史学方面的“和平演变”——新清史。
雍正帝的《大义觉迷录》,批判了华夷之辨的思想
新清史,实际上就是继承了日本的“元清非中国论”,但是手法更加隐秘,更加高明,因此能够在学术界渗透。相反,日本的“元清非中国论”无法渗透在学术界,只能给极端民族主义者(例如明粉)洗脑。1940年,美国学者欧文·拉铁摩尔在《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一书中将满州、蒙古、新疆、西藏等称为“亚洲内陆边疆”,简称“内亚”,而长城以南则称呼为“中国”,从此新清史诞生了。
“新清史”学者认为“内亚”不属于“中国”,因此北魏、契丹、金朝、蒙古、清朝都是内亚的王朝征服了中国,不属于中国的历史。东亚大陆的历史主题曲就是内亚和中国长期对抗。这种历史观念也就是为了挑拨中国的民族关系,目的自然也就是明确了。
具体在研究清朝方面,“新清史”对满族的汉化、清朝的制度基本都是忽略的,而是专门写满族和汉族不同的地方,清朝制度和明朝制度不同的地方。因为这些著作都是以学术方式出现的,因此非常具有欺骗性。如果你支出这是“元清非中国论”,他们有矢口否认,说这是学术探讨,与政治无关。实际上,“新清史学派”的领军人物欧立德的老师恰恰是日本人冈田英弘,他《从蒙古到大清》就是在日本侵华战争时期发表的,目的就是鼓吹“元清非中国”。
试想一下,如果让“新清史”不断在中国的学术界渗透,那么中国学术界就可能被他们给遥控了。久而久之,中国的读者经常读到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文章,那早晚就会产生“元清非中国”的思想,那是非常可怕的。
现在在网上,就有许多人帮助他们宣称“元清非中国论”。我知道有些是无知,不知不觉就成为了别人的“棋子”。但是还有一些人的确是间谍,以前有个新加坡的网站,专门宣传“元清非中国论”和“大汉民族主义”以及抹黑清朝,现在关于清朝的许多谣言都是这些网站出来的。而这些网站的资金支持者基本都是日本人或者美国人。
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才出面重修清史,其目的就是要掌握清史的话语权,反击西方的“新清史”。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们看待自己的国家历史,那就应该全面对看待,而不是仅仅以汉人的角度出发,不然很容易陷入欧美学者的圈套之中。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