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汉语对联5副妙不可言的中元节盂兰会对联,对仗工整,真妙啊
844765

5副妙不可言的中元节盂兰会对联,对仗工整,真妙啊

紫网2023-10-14 15:16:240

七月半是中元节,也就是民间俗称的“鬼节”。

历史上有不少精彩的中元节对联,值得好好欣赏。

我是真猫,一个对联达人。喜欢对联的朋友一定要关注我哦。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5副妙不可言的中元节盂兰会对联,对仗工整,才华横溢,真妙啊。喜欢对联的朋友,赶紧收藏吧。

第1副对联:振锡演盂兰,愿火宅孤魂,味甘露慈,证宝焰觉;涂金翻贝叶,持水轮一字,转黑暗地,为光明天。

这是天津厉坛寺的对联,光是看对联内容,就知道厉坛寺与中元节有莫大关联。

其实,厉坛寺并不是大家印象中的那种寺院,而是一座无僧无尼,更无神佛塑像的小庙。与其叫“厉坛寺”,不如直接叫“厉坛”,它的功用也不是求神拜佛,而是祭奠亡灵,甚至在清代被称为“大坟头儿”。

据说,清代光绪年间,大批灾民跑到天津。官府和商家在三不管地带建了粥厂和暖棚安置灾民。没想到,突然一场大火,把暖棚连片烧起,数百个灾民葬身火海之中。

官府在灾民罹难之处建起“厉坛”,名字典出《左传》云:“鬼有所归,乃不为厉。”官府还请来一堆僧人超度亡灵,讲经诵佛,相当热闹。

上联所谓“火宅孤魂”,既是由这段典故而来。于是后来厉坛就成为天津老百姓祭奠亡灵的所在,自然与号称鬼节的中元节离不开关系了。

此联采用自对手法,也就是“味甘露慈”对“证宝焰觉”,“转黑暗地”对“为光明天”。

中元节在佛家是“盂兰盆会”,因而上联说“振锡演盂兰”,希望借助盂兰盆会让亡灵脱离苦海。

此联之“转黑暗地,为光明天”的祝福,符合“鬼节”的氛围,符合“厉坛寺”的功用,可谓切时切地,相当有水平了。

第2副对联:人言有天堂,今速起起;我不入地狱,后其茫茫。

这副对联也是切合中元节超度亡灵的氛围,通过“天堂”与“地狱”的对比,体现出生者对死者的关切与祝福,希望死者早日投胎转生。

此联之妙,在叠词的运用,即“起起”与“茫茫”的运用,具有一种口语感与空幻感,仿佛真是与亡灵对话,令人耳目一新。

第3副对联:释迦在舍卫国时,与比丘共千百余人,布园中黄金给孤独;世尊于灵山会上,为大众说二十八品,放眉间白毫照九州。

这是一个集句联,展示佛法无边来超度亡魂。

上联典出《金刚经》:“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下联的“二十八品”同样出自《金刚经》。“世尊于灵山会上”出自《五灯会元》:“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

此联通过阐述佛法的奥妙来超度亡魂,符合盂兰盆会的氛围,可谓妙不可言。

第4副对联:众生猛省,众生猛省;我佛慈悲,我佛慈悲。

此联同样是佛家语,不过因为加入了口语,使得对联风格通俗易懂,颇具禅机。

上联说人死魂消,死后无知,所以生者当以死者为鉴,浪子回头,放下屠刀,“众生猛省”,顿悟成佛。

下联则是说佛法慈悲,虽然死者各有所苦,而佛法愿意超度一切亡灵,让死者死后没有痛苦。

此联简单而又不简单,利用自对手法,颇具禅机,妙哉,妙哉。

第5副对联:鬼不用哭,神不用号,漫云客路家乡,都随浩劫归乌有;生是何因,死是何业,但愿东吴巴蜀,悉赖灵光赈黑无。

同样是自对长联,“鬼不用哭”对“神不用号”,“生是何因”对“死是何业”。“客路”对“家乡”,“东吴”对“巴蜀”。

上联有“客路家乡”之语,大概死者是死在异地他乡,所以超度亡灵时希望这些死者不用管家乡还是外地,反正已经是乌有了,还是安心上路吧。

下联也是一种解脱之语,既然死了就别管是什么因果报应,反正都超度了吧,然后祝福生者太平得了。

大家有没有自己创作对联呢?欢迎留言分享哦。

失业在家,写文糊口,喜欢我文章的朋友,请赞赏、收藏和转发!1块钱是情,2块钱是爱,再次感谢大家!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