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蟾中秋诗歌,亦实亦虚,似真似幻,相逢都是广寒人
白玉蟾是南宋的道教领袖和著名诗人,他的学识遍布诗书画等多个领域。他的这首中秋节诗歌和别的诗人不同,视角独特,既是写赏月观潮,还是赞美人们的崇高境界。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短小精悍,写月色的一望无垠,写观潮的空明澄澈。诗歌亦实亦虚,似真似幻。诗人客居钱塘江畔,仿佛来到了人间仙境,相逢都是广寒人,表达了一种高洁的情怀。《中秋月》南宋·白玉蟾千崖爽气已平分,万里青天辗玉轮好向钱塘江上望,相逢都是广寒人诗歌的开篇“千崖爽气已平分”,突出中秋时节天高云淡、秋高气爽的景象。春夏时节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倾盆大雨的现象没有了,眼前秋风萧瑟,气候干爽,令人舒服。
而且是“千崖”万壑都是如此,不分山峰与峡谷,不论高山与平地,都是“平分”秋色。这秋天如此公平公正,当然作者要大加赞扬了。“千崖”指千万坐山崖,多么博大辽阔。这种俯视群山的气势,只能是站在月亮那样的高度才能做到。这不禁让人想起杜甫登泰山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来。接着诗歌的第二句“万里青天辗玉轮”,写中秋之夜月轮圆满,月色皎洁。“青天”指天高云淡,天蓝如镜,与夏天的炎热相比,此时显得寂静寒凉。
“玉轮”指月亮,月亮如玉,洁白无瑕。像一个轮盘,既写出了圆的形状,而且还暗示了它的动态,为一个“辗”字做了铺垫。一个洁白无瑕的玉轮在空中滚动,多么形象。这里的“万里青天”和上句的“千崖爽气”形成工整的对仗,突出了宇宙和大自然的广阔,显现了月亮的运行自如,从侧面衬托出人的渺小和微不足道。诗歌的第三句“好向钱塘江上望”交代地点和缘由。原来中秋之夜诗人是客居异乡,来到钱塘江畔,现在是居住在客栈里。
而且是居住在江边,一个人感到孤独寂寞的时候,既可以望着窗户外边的明月遥寄相思,还可以把视线投向钱塘江边那些玩月赏月和观潮的人们。这一句从天上写到了人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暗示了钱塘江畔中秋之夜的热闹繁华。水天一色,人流如织。月光下,这是一个多么清纯澄澈的银色世界。诗歌的结尾“相逢都是广寒人”再次回到天上,赞美月下之人的高洁非凡。“广寒”,即广寒宫,也就是神话传说中的月宫。诗歌运用比喻的手法,月光下这些羁旅之人,这些望月思乡之人,这些赏月观潮之人,他们都是广寒宫里超凡脱俗的神仙,当然也包括作者自己。
白居易说“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他是对沦落的琵琶女的同情。而这里白玉蟾的“相逢都是广寒人”,是对中秋之夜月下独酌、行吟、观潮人的赞美。诗人没有随着众人一起观潮,也没有走出客栈去赏月,他是从窗户观赏外边的风景。看着清明澄澈的月夜,恍恍惚惚,仿佛自己来到了月亮的广寒宫。空中是一轮清冷孤独的明月,底下是一个寂寞孤独的诗人。但是作者客居异乡,并没有哀叹离愁别恨,而是感到天地清明,皓月朗照。仿佛自己来到了广寒仙境,所遇所见都是广寒人。
诗歌意境开阔,想象奇特,亦虚亦实,似真似幻,天上和人间融为一体,不愧为中秋诗歌的杰作。
- 0000
- 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