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历史钩沉蒙古第二次东征日本,遇到“神风”后,十万大军真全军覆没了吗
844927

蒙古第二次东征日本,遇到“神风”后,十万大军真全军覆没了吗

紫网2023-10-14 17:35:290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微漫烟叶

字数:4733,阅读时间:约12分钟

编者按:关于第二次蒙古征日,即弘安之役东征军损失数量,网上论其损失达往往以《元史》所记“丧师十之七八”或者引用从日本逃回的于阊所言,认为东征军全军覆没了。“官军六月入海,七月至平壶岛,移五龙山。八月一日,风破舟。五日,范文虎等诸将各自择坚海船坐去,弃士卒十余万于山下,无食无主者三日。众议推张百户某为主帅,号之曰张总管,听其约束。方伐木作舟欲还,七日,日本人来战,尽死,馀二三万虏去。九日,至八角岛,尽杀蒙古、高丽、汉人,不杀新附军而奴之,阊辈是也”①那么,蒙古东征日本的损失真的有那么惨吗?

先看一下,日本的防御措施,日军防御主要分为以下几步,(1)强化九州御家人轮番守护制度,即九州御家人轮流防御九州,可以看出此时日本尚没有常备军。(2)极限动员,这次作战超过了奈良时代兵役标准即20岁~60岁男丁,太宰少贰经资八十四岁的父亲,十四岁的伊豫豪族河野有通之子八郎皆参与此战。(3)建造一条西起今津东到箱崎,约十六公里,坝高约五六尺,宽一丈的石坝。(4)与上一次仅仅只有九州本土势力参与防御不同,这一次四国,本州都参与对抗元军入侵的战争,特别是有“关八州兵力敌六十余州,武相兵力又敌关八州”之称的幕府精锐关东军也参与了九州防御战,其数量达到了空前规模。据日本《镇西要略》载:“小贰,大友,岛津,菊池及诸川候伯三十二人,山阳南海军,来会于大宰府,凡二十五万骑”②显然25万骑这个数字过于夸大,实际在九州的兵力大概4万人左右。另有宇都宫贞刚率领的六万骑作为后援。(5)禁止将领地传给女儿,目的是实际作战上女子无法提供战斗力,不过在实际上还是有人将领地传给女儿

至于蒙古方,在文永之役,忽必烈本想通过武力迫使日本重新加入朝贡体系,但是随着日本斩杀元使。忽必烈从迫使日本朝贡改为全面征服日本,从第二从征日,东征军带了锄、锹这类道具,并且战前忽必烈以得地不得民有何用,要求东征军一定要少杀,就可以看出东征军做好了长期作战与占领日本的打算。关于第二次征日军队,一般通说达14万之巨,但是蒙古人却只占少数。而且还有另外两支军队没有参与对日本作战,据《元史.囊加歹传》载:“寻领蒙古军副都万户、江东道宣慰使,佩金虎符如故。擢江东道按察使,复为本道宣慰使,领万户如故。召为都元帅,管领通事军马,东征日本,未至而还”另据其他史料记载,“十八年,建征东行省,出师日本。授公镇国上将军、都元帅,道高句丽,度辽水。劲风积雪,草行露宿,与士卒均劳苦。兵薄境上,飓风作,乃还朝,议班师”③对此,笔者认为第一支进入日本的东路军与江南军,实际上是炮灰部队。据西方使者记载蒙古人作战,“他们派出一支由俘虏和随同他们作战的其他民族分遣队从正面迎击敌人,或许有若干鞑靼同伴同这些人前进”④另外,在出发之前,忽必烈一再强调将帅要团结一心,显然是担心三人之间因为曾经的事导致失和。最后,由高丽蒙汉组成的东路军先发,由南宋降卒组成的江南军后发,在一歧会师。

1281年5月1日,军士四万人,粮十一万石,战船900艘的东路军向日本驶去。这场作战注定不是一帆风顺,首先东路军在高丽巨济岛停留半个月侦查敌情。之后5月21日,东路军开始进攻对马岛的世界村大明蒲。高丽军先派出使者劝降,无果之后,金周鼎与其交战。在损失了两名军官和若干士卒之后,东路军控制了该岛。5月26日,东路军占领了一歧,据《八蕃愚童记》记载:“弘安四年夏,忽必烈从蒙古人、江南汉人以及高丽人中征发军士,说集中了十万八千八百艘兵船和数千万人(一看就是顺口编的),其中高丽的兵船有五百艘,他们首先攻击了壹岐和对马二道,把看见的人都杀了。”显然东路军并没有按照忽必烈的指示,反而大肆杀伤日本平民。同时为了抢功,推翻了原来要等江南军会师一歧的决定。5月26日,东路军决定避开日本的石坝,转而进攻志贺岛,但是在行军途中由于风暴的原因导致一艘船失踪,共损失166人。6月6日,东路军到达志贺岛海面,日军决定先发制人。6日夜,熟悉海战的松蒲党次郎经永,乘夜色偷袭东路军,放火烧船之后,乘乱斩杀21人,这件事极大刺激日本武士,纷纷出海袭击东路军,结果遭遇东路军“舳舻十里,以锁联之为圆,营外向,巨舰设石弩,使薄击,乃发。我兵进战者,船小不能敌,前后袭贼者皆败”⑤面对日本武士损失不断,日军统帅下令停止继续进攻。另一方面,东路军派出一支“长门突击队”用来突击长门,不过这支部队除了对日本造成不少恐慌之外,并没有造成实际性的伤害。东路军还派出张诚带领部下登陆志贺岛,据记载“八日,贼遵陆复来,君率缠弓弩,先登岸迎敌,夺占其险要,贼弗能进。日哺,贼军复集,艾返,败之。明日,贼大会兵来战,君统所部入阵奋战,贼不能支,杀伤过众,贼败去”⑥面对东路军在志贺岛登陆,日军放弃石坝而在志贺岛迎战,据元朝方面记载“志贺岛下,与日本兵遇,彼大势结阵不动。旋出千人迎战,数十合者凡两月,我师即捷转载而前,呼声勇气,海山震荡。所杀获十余万擒获太宰藤原少卿第宗资”⑦这里可以看出日本在志贺岛继续使用一队一队冲锋的战术,但是后面的捷转载而前,杀获十万明显是错误的。根据上引张成墓碑铭明确记载,东路军“行中书赐赏有差,赐君币帛二。军还至一岐岛”。高丽方面比较真实的记载,这两天战事和东路军回师一歧的原因,“忠烈王七年六月壬申金方庆、金周鼎、朴球、朴之亮、荆万户等与日本战,斩首三百余级。日本军突进,官军溃。茶丘乘马走,王万户复横击之,斩五十余级,日本兵乃退,茶丘仅免。翼日复战败绩。军中大疫,死于兵疫者凡三千余人”⑧据日本史料记载,共打死1000名东路军,显然东路军之所以退出志贺岛是因为瘟疫的原因。而本来要与东路军回师的江南军也状况百出,首先原定江南军实际总指挥阿刺汗在六月因病去世,改成阿塔海用来指挥江南军。由于人事变动使江南军没有办法按时会师,只能先派一支先锋军去日本会师。后面范文虎索性不在等待,带领江南军去日本会师。关于这支江南军一路上也是受尽风波,据宋旡《嗱呓集》《宋无自铭》:“五月,官兵集四明(宁波)入海,舟偕东北向,而省左右幕属各异舟,号令不相闻。后发者追程冒进,得耽罗国(今韩国巨济岛)。盖前锋先遭飓风,失导而至是[国],七月抵竹岛(日本鹰岛),雹雨风交做,舟不得泊”⑨

笔者这里不得不吐槽一下,笔者在网上不止一次见有人引用已故王先生的《忽必烈汗远征日本史事补正》,中的宋旡这段来论证江南只有先锋军到日本,但是王先生并没有说江南军只有先锋军到达日本,因为原文明确说了,江南军后发部队还是在七月到达日本了。所以笔者这里特地说一下。 此时的东路军面对江南军迟迟没来,并且疫情还进一步严重,据记载“辛巳(至元十八年)夏,又入日本,南宋军后期三月,因以淹留,腐船而疫兴,上用群帅每诱以还军,辛巳,征倭,军中多疾口,不能相恤。公(金周鼎,万户)力口卒口保护,多获全口”⑩对此东路军元帅的忻都和茶丘商议退军,但是遭到高丽军方面金方庆的反对。6月24日,江南军先锋部队到达日本,6月29~7月2日,九州日本军决定先发制人,派出数万人组成的庞大军队进攻一歧。据上引张百户墓地铭记载“六月晦,七月二日,贼舟两至,皆战败之,获器仗无算。”几日作战东路军占据上风,而江南军后续部队也终于在七月初在平户岛会师。7月27日,东征军移师竹岛(鹰岛),此时的东征军分别是平户岛,鹰岛与骷髅岛。关于东路军下一步行动,据近代专家认为,东路军会在日本深江登陆。但是随着神风袭来结束。

现在就来说说风暴到底造成东征军多少损失,据笔者所见最早对元史进行质疑的是,李则芬先生在《中外战争史》中对于阊所言进行反驳(1)于阊只是一个小卒不可能对详细情况了如指掌(2)东征军只有14~15万,已经溺死过半,如何还有十万人?(3)十万人在一小岛上待七八天不饿死?(4)东征军要真有十万人在岛上何须推一百户为统帅?(5)日军一天之内杀死7万人,俘获3万人,显然有些不可能(6)按日方史料记载岛上军队只有数千人。⑪之后已故的王先生在《忽必烈汗远征日本史事补正》一文中是这样认为的“征东”士卒逃归者的数量,可能远比一般所认为的要多得多。“东路军”的忻都、洪茶丘、金方庆“江南军”的范文虎、李庭、张禧等无一丧生。而《至正昆山郡志》卷5提到的朱清、许兴祖、刘必显、黄成等人,行文都并没有涉及他们的“遇难”朱清,{已卯}[辛巳]从征日本徐兴祖,复从右丞范文虎征日本,有战功刘必显,辛巳从李元帅(庭)征日本黄成,至元辛巳,右丞范文虎征日本迤南,辟置麾下,多委力焉。而且,当时似乎还有“全师”归返的单位。程文海《雪楼集》卷17《巴约特墓碑》:“至元中,进[伯都]阶怀远大将军、管军万户,领江淮战船数百艘东征日本,全军还;有旨特赐养老一百户。另外,还有很多取道高丽逃回的士兵。《元史》卷 162《李庭传》:[李]庭抱坏船板,漂流抵岸,下收馀众,由高丽还京师,士卒存者十一二。《滋溪稿》卷 21《张氏墓志》“公(马其)由耽罗逾高丽、渡辽水以趋京师,遂归于池州路。[53]《桐江集》卷续32《孔端卿东征集序》“君(孔端卿)偶得不死,附小校破舟登所谓合浦者,过平壤之都,渡辽阳之水,历故女真、契丹之境,由平滦路抵燕山,凡九十四日,徒步七千馀里。又久之,然后复得南归”⑫综合所述笔者认为,东征军损失数量绝无元史所说的如此之大,还是有大量幸存者的。

当然,元军征日对中国朝鲜日本都是一场灾难,战后日本镰仓幕府不久就倒台,朝鲜因为日本报复不断遭到倭寇袭击,同时由于征日本的原因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另一方面元朝也因为第二次征日损失大量军队,当忽必烈提出第三次征日之后在众大臣反对声音之下作罢。注释①苏天爵:《元文类》②转引自赫祥满:《朝贡体系的建构与解构.另眼相看中日关系史》,并且这里强调一下《镇西要略》成书与江户时代离弘安之役时代过远,所以其记载难以信任。③修晓波:《元史.哈刺解传》献疑极其史源讨论,不过关于这条史料有一些不同解读,已故王先生的《忽必烈汗远征日本史事补正》中认为,是为了壮大东路军声势先期北上。 ④英道森编,吕浦译,周良霄注《出使蒙古记》⑤日(江户)大桥顺:《元寇纪要》⑥吴文衔.张泰湘《元管军上百户张成墓碑铭略考》⑦元王恽《秋涧先生大全集》⑧《高丽史节要》转引自余太山.乌云高娃著:《元朝与高丽关系史研究》⑨元宋无旡《嗱呓集》《宋无自铭》⑩《高丽墓志铭集成》转引自已故王先生的《忽必烈汗远征日本史事补正》⑪李则芬先生在他的《中外战争史》中还考证了东征军到底损失多少人,认为是60%但是他完全忽视了东路军与江南军船只不一样,所以损失并不一样。据史料记载“志贺西岸不百里有岛曰毗兰,俗呼为髑髅岛,即我大军连迫遇风处也。大小船舰多为波浪前触而碎,惟高丽船坚得全,遂班师西还;是年八月五日也”另据《元朝的征日战船与原南宋水军——关于日本鹰岛海底遗迹出土的南宋殿前司文字资料》一文:“……元年殿司修,检视讫官……”铭文,是殿前司在修理弩等武器时,主管官员作为检查完毕的记录。在第二次远征日本中,江南军船队多由原南宋水军战船组成,内河船占大多数,士兵多为南宋水军,配备的武器也多从南宋接管而来。这样的战船吃水较浅,抗暴风雨能力较弱,即使没有“神风”,普通的台风便可使之遭受致命打击。⑫前文还说陆文圭《墙东稿》卷 12《吴祐墓志》:“至元十八年,泛海征日本,授「吴安民]宣武将军、寿春副万户、先锋。抵[平户]岛上,飓风骤起,众散而归。笔者这里补充一下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微漫烟叶,任何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