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文化杂谈​古蔺深山一户人家藏有一块1828年的匾
845004

​古蔺深山一户人家藏有一块1828年的匾

紫网2023-10-15 08:34:310

古蔺深山保存完好的道光布政使贺匾

——一张贺匾看一个家族曾经的荣华

罗 树

在皇华镇石祥村的茅草坪,地势偏僻,距离古蔺县城130华里,与最近的乡场石鹅也都有10多里路。茅草坪这个地名,让人感受到旧时这里非肥沃之地。在交通全靠步行的年代,更是闭塞和落后的代名词。茅草坪是黎氏家族后裔集聚地。始祖黎应朝经商入川,娶永属之十甲龙南寨李氏,定居茅草坪至今,健在的最长者是11代,最幼者已至14代,黎氏家族已近千人。黎氏家族至今保留了一块1828年(道光七年)匾,口传是入川第七代出了“状元”,四川布政使特送贺匾。

“品重儒林”匾 (李崇提供)

该贺匾正中为四个大字为“品重儒林”(从右至左),所送匾的人为:“总理四川省塘务都¨府李 奉,钦命四川等处承宣布政使董 题”左边为“大京元黎成元荣升,光绪七年季夏月吉旦”,此匾是恭贺主人功德声望,楷书,其“品重儒林”木质阴刻,字体端正规范、厚重稳健、寓意深远,共48字,¨是繁体“門”里一个“田”字,应属于异体字,笔者没揣摩出来。从历史文献和该匾综合来看,主人黎成元虽非“状元”,但考取了功名,且出类拔萃是真。有关黎成元的功名,地方史中没有记载,《黎氏家谱》记载也只是父母、婚配、子女几个信息,没其他内容。

深山家族出才子

黎氏家族十一代黎志康已经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他说,黎成元是黎氏入川第七代,他们的四世祖黎先春和黎先知(黎成元的爷爷)是同胞兄弟,这是他们黎氏家族所出的“状元”,可惜老谱上也没记载,2006年编修的《黎氏族谱》上也就无法写上。黎氏十三代黎启强说,他就是黎成元之后裔,他们家族口传的是黎成元这位祖人考中了“状元”,朝廷所送的匾,老人口传的是“jié生”(方言)。笔者所掌握的古代科举资料中,古代学历和官职没有“jié生”一说,极大的可能是口传“监生”方言为“jié生”,即入学“国子监”的简称。据文献,明清两代取得入“国子监”读书资格的人称国子监生员,简称“监生”。其中依靠父、祖官位入监的称荫监,由皇帝特许入监的称“恩监”,因捐纳财物入监的称“捐监”,“监生”可参加“乡试”。“国子监”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用今天的话来说,就相当于“中国社科院”。清沿袭明制,国子监总管全国各类官学(宗学等除外),设置管理监事大臣一员;祭酒满、汉各一员;司业满、蒙、汉各一员。另外还设监丞、博士、典簿、典籍等学官。匾上“大京元黎成元”的“大京元”,京元不是官位,是对贡生的称谓。“大京元”的“大”,则是习惯上的敬辞,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大中华”中的“大”。就这张匾的内容和贺送人的身份“总理四川省塘务都¨府李 奉,钦命四川等处承宣布政使董 题”来看,“总理四川省塘务都¨府 李”,署理塘务衙门,清代署理塘务的官员称为提塘,由各省督、抚选派本省武进士及候补、修选守备等,送请兵部充补,驻于京城,三年一代,称提塘官,主政官员姓李(古代一般只写姓氏),相当于今天的“驻京办主任”,主要负责投递本省与京师各官署往来文书。而“布政使”这一职位相当于今天省上一把手。详查《清实录》,道光七年四川布政使是董淳,董淳任职四川布政使是道光五年至道光九年。董淳是山东邹县人,进士,历任璧山、盐源、合州、犍为等县知县、知州,道光五年升任四川布政使,同年冬对武侯祠修葺,道光九年告老还乡,续修邹县县志,五年后去世。可见,贺匾人职位之高,且“品重儒林”之词,主人“大京元黎成元”其才其德,是非常杰出的人物。匾中“道光七年”是1827年,“季夏月”是农历六月。

清代主政永宁的“监生”

历史上,主政永宁的一把手,粗略统计有记载的114人,有进士、举人,但很少。而贡生、监生居多。历史上主政永宁一把手的“监生”有:永赤同知张英才、叙永同知王廷实(浙江,康熙四十年九年署任)、(光绪十八年六月二十五日署任)、孙成鼎(直隶监生署任)、戴口口(浙江开化县,乾隆十六年六月十二署任)、富尔敏(镶蓝旗满州,乾隆十八年三月初八署任)、何培(山东曹州府,雍正十一年署任)、边启元(乾隆三十四年四月初八署任)、刘君城(贵州贵筑县,乾隆二十二年二月十九署任)、刘祖曾(山西临汾县,乾隆四十一年八月二十日署任)、刘炳(镶白旗汉军,乾隆四十年七月二十二署任)、杨礼行(乾隆五十一年四月十九署任)、曾自柏(江西长宁县,嘉庆九年四月署任)、曹六兴(江西新建县,嘉庆六年十二月二十七署任)、周明德(江苏苏州,嘉庆元年七月十七日署任)、胡青上(浙江海宁县,嘉庆十四年年正月初二署任)、周伟业(浙江萧山县,嘉庆十五年六月二十六日署任)、郑尊仁(福建闽县监生,咸丰五年署任)、庆福(镶红旗古连林佐领下,咸丰三年四月十一日署任)、刘廷植(湖南江陵县,同治元年正月二十九代理)、范鹤年(光绪十八年六月二十五日署任)、但祖荫(湖北蒲圻县,光绪十一年十一月初二日署任)、傅达源(贵州贵筑县光绪二十二年十二月九日署任)、吴涛(江苏阳湖县,光绪二十四年正月初六日署任)、邓元鏸(江苏无锡县人,光绪三十三年二月初六日署任)。另,《仁怀直隶厅志》所载,有仁怀监生在朝廷任职。以上列举,可见“监生”之分量。《儒林外史》所说监生、贡生相当于秀才,级别不高没错。在特定的时代,知识分子施展才华的空间也许不太一样。

山乡精英为何无记载

首先从匾的质地和年代来看,不是今人伪造。而在清代,朝廷对功名的管理是极其严谨的,清代伪造也是行不通的,毕竟“欺君之罪”是重罪。不要说状元、进士、举人,就是贡生,在地方志上都要列出的。而黎成元的个人信息,在地方文献上未查到,像这样的人物,为何没有记载?这是一个极为困惑的问题。黎成元的坟墓是乱石所砌,石碑也是八十年代他们这一代人才立的。黎成元的母亲是“花坟”,可惜字迹不太清楚无法辨认,上面看不到有关的信息。黎成元生活的茅草坪在今天的皇华石祥村,道光时代属于永宁府管辖。至今健在九十多岁的黎治久老人说,他自小就听说过,黎成元戴的是“正顶子”(主官帽),母亲郭氏做大寿,48个戴“顶子”的官员前来祝寿,场面十分壮观。黎成元未载文献之谜在黎氏十三代后裔黎启强所说的家史中找到了答案。黎启强所说,黎成元和李氏所生四子。长子光瑞,颜氏后醮古蔺老山阮姓,今黎家在老山有后裔;次子光横,王氏醮贵州黄家;三子光但和四子光荣早逝。黎启强说黎成元四子均去世得早,黎成元在四个儿子去世后去世的可能性大,而两个媳妇都再醮夫家,孙辈幼小,也就只有侄子们为他料理后事,没修坟在情理之中。而在地方志上没有记载,是《叙永永宁厅县合志》是光绪三十四年(1908)修,据黎成元取得功名已过82年,正常的已经换了好几代官员,且他生活的地方属于永宁边远地区,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人物也就无人提及。如黎成元为官,主政过一个地方,那有可能在其地方志上有载,不过是我们暂时还没发现而已。深山育俊鸟,陋室出人才。每个时代,总有一些人在艰苦的生活中顽强拼搏,通过努力创造人生辉煌。志向决定动力,勤奋造就辉煌,或许,这就是我们在赞叹前人的时候得到的启迪。

资料来源:1.律师界朋友李崇提供线索。2.黎志康、黎启强、黎启榜、黎发等人口述材料。3.《叙永永宁厅县合志》《仁怀直隶厅志》《清实录》等相关文献。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