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帮贾赦抢夺古扇,贾雨村图什么?
红楼无闲笔,每一句话每一个情节都是有用意的,这是在读红楼时需要考虑的基本原则。但是,读到石呆子的古扇,却有一个解不开的疑惑:贾雨村为什么要帮贾赦抢夺石呆子的古扇?这样做对他有什么好处?
这个情节,作者是通过平儿口述的,而且有意背着人,说明不想声张。
事件很简单,贾赦愿意花钱买石呆子的古扇,石呆子“穷得连饭也没得吃”,却宁肯“冻死饿死,一千两银子一把也不卖”。
这就等于双方杠上了,这笔交易做不成,所以贾琏放弃了。
本来事情可以到此为止,贾雨村却主动冒出来,“设了个法子”把石呆子弄得“如今不知是死是活”,贾赦如愿以偿,低价买进了古扇。
粗略地读这个情节,只会觉得贾雨村够恶毒,为攀附权贵,无所不用其极。
但是,细想下来,却有诸多不合理之处。
这不合理之处,从两个方面综合体现出来,一是贾雨村的性格特点,二是贾赦的利用价值。
作为奸雄的贾雨村,如奸商般不做赔本买卖
贾雨村是个文人,这是不争的事实,只不过他从文的目的不是经世济民,而是争权夺利。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需要为自己做包装,即装成受主流社会欢迎的样子,作恶也会用技巧来掩盖,不会明目张胆。
因为包装成功,他谋得了林如海家的西宾之位,又借助林如海的人脉关系,搭上了贾政,成了贾政的座上宾。
贾政的那些清客里,他最满意的就是贾雨村,因为雨村最有学问。
贾政为官清正,自然也只愿意结交清正之人。贾府的权势还在,贾政又是贵妃之父,地位显赫,所以贾雨村还得继续伪装。
至少,他不能露出一点让贾政不喜欢的言行来。
陷害石呆子这种事,风险实在太大,连平儿都知道来龙去脉,贾政就连一点风声都听不到?
以贾雨村谋事滴水不露的特点,他应该不会冒这么大风险来做这种事。
除非冒险的结果对自己极为有利。
这个事件,雨村能得到什么有利结果?当然是贾赦的青睐,即巴结贾赦。
那么问题来了,巴结贾赦有什么好处?值得贾雨村冒风险吗?
除了一个爵位,贾赦几乎一无是处
巴结上贾赦,他能带给雨村什么?
贾赦的风评很差,就从被亲妈当弃子这件事来说,就足以让他在外面抬不起头来。于是他索性破罐子破摔,把精力都用在收集古董和纳妾上,一切都以自我享受为目标。
可以想见,他的社交圈子里,都是和他差不多的人,有权有钱有闲但不怎么务正业。
雨村也许想进这个圈子认识更多人,但还不到他露出真面目的时候,贾政和王子腾的这条线,至少暂时足够他去扩展人脉了。
贾政和贾赦的兄弟关系,维持着兄友弟恭,但却是道不同不相为谋,贾政追求极雅,贾赦追求极俗,以贾政痛打宝玉来看,他对贾赦损人利己的行为是远离的。
当然,作为弟弟,他管不了哥哥,也不会去干涉,彼此相安无事。
但是,如果让他发现贾雨村与贾赦同流合污,应该会责怪甚至远离雨村,以保住自己清正的名节。至少,雨村不可能继续成为贾政的座上客。
以贾雨村的智慧,他会看不清其中的厉害关系,以失去贾政的风险去巴结贾赦吗?
所以,这个情节的安排不合理。
那么,作者曹先生安排这个情节的目的是什么呢?表现贾赦的恶?看似毫无必要。表现雨村的恶?还不到如此明目张胆的时候。
从整个情节来看,作者想要表现的,应该是两点,一是表现贾琏本性之善,不肯做伤天害理之事;二是突出薛家的棒疮药。
对贾琏的了解,很容易被他的好色所误导。虽有偷情之举,但如果拿他和父亲贾赦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这一个情节,可看作是贾琏的正传,作为贵公子,而且有官职,官位还被妻子王熙凤偷拿着去作恶,但贾琏本人,却是一股清流。面对石呆子这样的底层,以礼相待,以情相商,宁愿被父亲责罚也不放弃做人的原则和底线,并说出“为这点子小事,弄得人坑家败业,也不算什么能为”的话,实在难能可贵。
在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提到了王熙凤的能力胜过贾琏,“谁知自娶了他令夫人之后,倒上下无一人不称颂他夫人的,琏爷倒退了一射之地”,作者在这里进一步解析说明:贾琏不是能力不行,而是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整个情节,通过平儿以私房话的形式说给宝钗听,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突出薛家的棒疮药。
宝玉挨打是薛家的棒疮药治好的,贾琏挨打,又来求助薛家。从宫花到棒疮药,贵为皇亲的贾府,其用物竟不如薛家,这便是形式和实用的区别:支撑贾府的是形式上的面子,比如贾赦的古董,贾母的珍藏,还有贾政的风雅。相比之下,薛家更追求生活的实用性。这便为宝钗嫁宝玉埋下了伏笔,当贾府卸下贵族的面具走投无路时,能出手相帮拯救宝玉的只有宝钗。
薛家的存在,就是为贾府善后的。
为了突出体现贾琏和宝钗,作者不得不拿贾雨村来垫底,让雨村提前暴露了奸恶的本质。虽然不合情理,也只得如此了。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