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文化杂谈白话金匮要略:痉病湿病暍病的关系
845301

白话金匮要略:痉病湿病暍病的关系

紫网2023-10-15 13:04:460

秦山楚水古方中医▲ 点击“秦楚古方”关注公众号痉病湿病暍病的关系/ 中南山

这是秦楚古方261篇原创文章

金匮要略痉湿暍篇,将三种病合为一篇论述,其实都是围绕人体津液在人体基表的表现不同而呈现的三种病症。

1、痉病。痉病多因於风燥;湿病主要为伤湿;暍病则是伤於暑,三者虽然病因不同,病变的过程、机理不同,但是,其病邪则均首犯於太阳经。

本篇主要所论及的痉病,是由於六淫之邪气侵袭,化风化燥致伤筋耗液所引起。其所示汗下的三个方剂,用葛根汤,栝蒌桂枝汤,一为发汗,一为解肌,但都有滋养津液,舒缓筋脉之功,故治风寒之邪,亦必注意生津;用大承气汤取其急下存阴,是适宜於燥热实证的痉病。因此,知本篇所载三方,是於痉病的正治法之外,又有因证施治的汗下法,所以金匮要略的规律,就是略常规、详变例的一种体例。

湿是六淫之一,感湿致病,一般有内湿和外湿。其病在上、在表者为外湿;其病在下、在里者为内湿。本篇所载湿病,外湿占的比重大。湿病的主要证状是“骨节疼烦”或“一身尽痛、发热”、“小便不利”等。

2、湿证。湿病分类,一般可以分为“湿热”和“寒湿”两种。本篇所论寒湿之治疗比较详细。湿热之治疗则因详於《伤寒论》而叙述简略。

湿病之治法,内湿在里者,当利其小便,使湿邪从水道去之;外湿在表者,当取微微似欲汗,使湿邪从表分而解。然湿邪在表分者,如表实无汗,宜麻黄加术汤,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等方发表散湿;如表虚汗出,宜防己黄芪汤;若湿盛阳微,虽有表证,也当选用桂枝附子汤,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甘草附子汤等方助阳祛湿。

治疗表湿,必须微微发汗,使营卫畅行,则停留在肌腠或骨节的湿邪,得以缓缓而解。同时,湿为阴邪,最易伤阳,因此在发汗时,要不妄利湿,在泄湿时,更要照顾阳气。

3、暍证。暑气也是六淫之一。暑热伤人,多从外受,所以本篇中暍三条均冠以“太阳”字样。然本篇所论之“中暍”,是一种伤暑病证,即《素问》热论里所说的“后夏至日为病暑”的疾病,和后世所说之中暑、中暍之由於因避暑而伤於寒或由於烈日远行,中恶触秽致卒然昏倒的中暍不同。

本篇所论述的虽只三条,例举了虚证、实证、挟湿证,可以说暑病的主要证候已经完备了。对於中暍,首先指出不可汗、下、温针,而作为治疗暍病的纲领。本病纯於热者,宜用清热法,如白虎加人参汤是;其挟水湿者,宜用行经去水法,如一物瓜蒂汤是。

金匮要略为什么要将三种病放在一起讨论?三者有什么联系?

这正如黄元御所说:痉湿暍者,风郁于表而里气内应,燥盛则木枯而为痉水盛则土溃而为湿,火盛则金烁而为暍。三气非同,但都是因为受到湿的影响。

痉,燥病也,而曰若发其汗,寒湿相得,则恶寒甚,是痉病之有湿也。暍,火病也,而曰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是暍病之有湿也。

这三者的本质,都在于湿气困脾,气血不能畅发,一被感袭,闭其皮毛,木遏风动,血燥筋缩,则为痉病金被火刑,气耗津伤,则为暍病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