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中秋诗歌七律,一反常态,不写团圆写别离
文学史上流传下来的中秋节诗歌简直多如牛毛,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望月思亲,表达人们渴望团圆的愿望。如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如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是白居易的一首诗歌却一反常态,他从另一个视角来写中秋之夜。当一部分人在享受团圆之乐时,还有一部分人在遭受别离之苦。写中秋明月之夜,不写团圆写别离,这就是白居易这首诗歌的独特之处。
《中秋月》白居易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诗歌的题目是“中秋月”,全诗围绕着“月”字来展开。望月怀远,望月思乡,不是写人们庆祝团圆,而是写月光照在离人身上,给他们带来了种种离愁别恨。
这首诗的中间四句,作者就是举例写中秋之夜离人的四种情况。一是征人思家,二是家中离愁,三是宫内哀怨,四是战俘怀乡。
诗歌第一句“万里清光不可思”就是埋怨月光,指出月亮不可思议。它不分青红皂白,把清晖撒遍千里万里,让人费解。这样子无异于给那些离别的人伤口撒盐,会带来相思的痛苦。第二句“添愁益恨绕天涯”,指出月光越是明亮,越是会给人添加愁怨。那些颠沛流离、沦落天涯的游子,不要对月亮抱有什么幻想。不要以为中秋的月亮圆了,你们也可以回家团圆。
第三句“谁人陇外久征戍”,举例指出戍守边疆将士的离别之苦。他们在陇山之外防守疆土,不说中秋节不能和家人团圆,就是几年十几年也难得和亲人见上一面。
第四句“何处庭前新别离”,写的是普通家庭的新离别之痛。杜甫诗歌里就写有垂老别、无家别和新婚别。有些新婚夫妇,他们昨天晚上刚举办结婚仪式,今早就要分手去远方服徭役。第五句“失宠故姬归院夜”,还有那些失宠的后妃姬妾,她们回到居所后是何等寂寞凄凉。她们无所事事,轻摇小扇扑流萤,成了白头宫女,有的甚至被驱逐出宫回到老家无依无靠。
诗歌的第六句“没蕃老将上楼时”,写那些拘留在异国的老将军登上楼台远望自己的故国家园。就像汉朝的苏武与李陵,苏武拘留匈奴十九年才得以回国,而李陵却是老死在异邦。
第七句“照他几许人肠断”,则是写中秋的月亮照得这些离人肝肠寸断,痛苦不堪。“几许”即几多、多少,意思是这样遭受着别离之苦的人还不是少数。诗歌的最后一句“玉兔银蟾远不知”,是谴责月亮只知道普照,却对离人的痛苦毫不关心,一无所知。因月宫中有玉兔和蟾蜍,因此诗中的“玉兔银蟾”是指代月亮。
中秋的月亮只知道一味地发出自己的清晖,以为天下之人都为得到了照耀而高兴。殊不知还有很多人在遭受痛苦和折磨,这样越是照耀,就越是能够引起他们的忧伤。
由此看来,中秋明月不分是非曲直,既照在“绮罗筵”,也照在“逃亡屋”,引起几家欢乐几家愁,这并不是明智之举。想来作者应该是有所寄托吧。总之,白居易这首中秋月的七律诗歌,从团圆节想到天底下还有许多人不能团圆,因此一反常态,不写团圆写别离,是中秋诗歌的经典之作。
实际上这也是一首讽喻诗,反映了当时一定的社会现实状况。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白居易对社会底层人们的同情和悲悯之心。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