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读书心得“不在梅边在柳边”另有含义
845340

“不在梅边在柳边”另有含义

紫网2023-10-15 13:43:010

01

宝琴《梅花观怀古》中有一句“不在梅边在柳边”,这是红楼梦中很有名的一句话,它传递出来的信息很明确很清晰,非常容易引起读者注意。

正因为如此,对它的解读也非常多。

根据这句话的意思,多数观点认为宝琴最终没有嫁给有婚约的梅翰林儿子,而是嫁给了柳湘莲。

02

从逻辑上看,上述观点并没有特别的漏洞。

从第五回的判词和曲子我们知道,红楼梦的许多谜语都非常简单直接,并没有想象得那么复杂和困难。

所以从梅边、柳边联想到梅翰林、柳湘莲十分顺理成章,而且也基本符合红楼梦设谜的一般规律。

而有些谜语我们之所以判断不出来,或者因为我们没有追上作者的思路,与作者的写作意图存在偏差,或者确实因为我们读书太少、知识储备不够。

03

梅花观怀古这个谜语,恰如宝钗所说,是十首怀古诗中的两首“无考”之作之一。

从内容来看,这个谜语故事和内容均源自《牡丹亭》第十四出,“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

在《牡丹亭》故事中,杜丽娘梦中所见是大梅树下一书生手执柳枝而来,实际故事中发生的是,捡到杜丽娘画并使其还魂重生的书生,名字叫柳梦梅,包括梅、柳二字,且还有个梦字。

因此,《牡丹亭》中的“不在梅边在柳边”,本质上是梅、柳共存,而不是没有梅只有柳,或二选一。

04

但是,对于上述的主流谜底的解读,即将本谜语的内容归为描写宝琴的未来结局,我持有不同看法,认为不妥。

从红楼梦的描写看,小说中的谜语、谜底,或诗、谶等,主要针对十二正钗。

在十二正钗之外,副册、又副册中的人物只涉及香菱、晴雯、袭人三人。除此之外,在男性中尚有宝玉、贾环二人。

其余人等,均与这类描写无关。

按照第四十九回的描写看,宝琴、邢岫烟、李纹李绮四人确实应当是副册或又副册上的人物,但是从她们的出场情况看,也决定了她们的作用有限。

这一点,从五十二回之后对三人的描写就能够看得出来。

以她们在小说中的作用和地位,特别是她们出场的时间,单独为她们设谜或诗、谶,将会破坏整部小说的协调性,可能性几乎不存在。

因此,我倾向于这首谜语诗不是描写宝琴的。

05

除上述原因外,宝钗对最后两首谜语的非议,也从另一个方面佐证这个观点。

宝钗认为,前八首“史鉴上有据”,而后两首则“无考”,因此她建议宝琴将这两首删除,重新补写。

为此,黛玉、探春、李纨三人连续发表意见,反驳宝钗的这个观点,最终保住了这两首诗。

作者用如此一大段内容,让黛玉等三人发表的观点,与石头与空空道人的对象基本观点一致,二者存在着承继关系。

因此,我们非常有理由怀疑作者在这两首诗中融合了非常特别的内容。而写这一段故事的根本目的,就是让读者充分关注这两首诗,不要轻易把它们给忽略掉。即读红楼梦的“醒目之处”。

06

本号《宝琴的怀古诗在说什么·赤壁怀古》一文指出,宝琴的十首诗有自己的总体结构,与红楼梦曲子一样,既有引子、也有收尾。

最后一首梅花观怀古,除了自己担负的某一特定意义外,也有对十首诗作收束的功能。

对于梅花观怀古这首诗,如果参考《牡丹亭》来解读,无非就是团圆、相聚很难。

然而如果我们结合第一句诗来理解,其表述的背后意思另有含义。

07

虽然“不在梅边在柳边”这句诗源自《牡丹亭》,但是对于梅柳这一意象的使用,远在唐代就已经有了。

已知最早、最著名的,也常被人引用或化用的,是杜审言即杜甫祖父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这是杜审言读了陆元方寄给自己的《早春游望》后所和的诗,它描写了杜审言作为异乡宦游人的归思之苦。

与红楼梦几乎同时期的《桃花扇》也引用了杜审言的这句诗,作为侯方域的出场诗:王气金陵渐凋伤,鼙鼓旌旗何处忙?怕随梅柳渡春江。

梅花开在冬季、杨花(柳絮)开在春天,随梅柳渡江是强调随着冬季至春季的季节变换,人们追随春光从北往南而渡江。

因此,结合《桃花扇》故事,“梅柳渡江”特指因逃避战火而南迁,同时也包括衣冠南渡后的文人们的“思乡”之情。

08

同为怀念前明的人,《桃花扇》作者孔尚任的这种引申之意,红楼梦作者不可能不清楚。

如此一来,梅花观怀古中的“不在梅边在柳边”,其指向就十分清楚。

“不在梅边”指离开了北方,“在柳边”指衣冠南渡,偏安江南。而末一句“一别西风又一年”,当与脂批所说“西堂故事”有关,但偏安江南年年复日日,却也无法可想了。

此乃宝琴梅花观怀古的另一层含义。

09

红楼梦引用了当时比较著名的一些戏曲,比如《牡丹亭》《西厢记》《长生殿》《一捧雪》《邯郸记》,以及《西游》《水浒》等,同时期著名的戏曲几乎都引用过。

但是一个貌似非常让人不解的现象是,它独独避开了一时“洛阳纸贵”的《桃花扇》。

从时间上看,红楼梦成书晚于《桃花扇》,以作者涉猎之广,不可能对《桃花扇》不了解。恰恰作者对《桃花扇》一句不染。

对此能够解释的原因,一是《桃花扇》的主要内容并非侯、李之恋,而是记录了南明史实,分析了南明灭亡原因;

二是红楼梦时期,清朝文字狱在经历了大规模的镇压之后,变得更加严密、更加残酷;

三是康熙当年虽然恼怒孔尚任的《桃花扇》,但因清初仍需笼络文人之心,且孔尚任是孔子后裔,康熙也只能先施怀柔之策,最终还是忍不住在《桃花扇》完稿公开后的九个月,以“疑案”理由罢掉孔尚任官职。

正因为如此,红楼梦不敢公开引用《桃花扇》,免得触了霉头。

另一方面,恐怕也与百家姓“朱秦尤许”只用“秦尤许”、“冯陈褚卫”只用“冯陈卫”一样,是作者的醒目之笔。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