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岁之后,读懂《道德经》里的4个成语,才算活明白了
郑板桥有一句名言:“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
从人生的发展来看,小时候读书,让自己对世界,明明白白;中年时工作,糊涂和明白各占一边。
到了五十岁之后,人生下半场开始了,最好的活法,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具体来说,建议你读懂《道德经》里的四个成语,给自己“明白”的智慧。
01
功成不居:不管成绩多少,学会后退。
五十岁的人,不管你在哪里工作,不可能一点功劳都没有,也不可能什么功劳,都是你的。
但是我们有一个不好的习惯,把自己的功劳夸大,忽视一些客观的因素。
聪明的人,宁愿舍去自己的功劳,然后自然往后退。
人在职场,是不能永恒的,到老年的时候,就得退休。五十岁之后,退居二线,是常态。
就在在工厂里,安排你从主要岗位上退下来,去次要的岗位,甚至安排你带几个徒弟,便于取代你的位置,也可能会出现。
看到自己被边缘化了,你耿耿于怀,反而会降低在单位里的印象分。
做人,要高风亮节。
你退休了,但是职场还在,单位需要更加红火。
不谈自己的成绩,并且把取得成绩的方法,告诉年轻人,你会发现,自己的格局变大了,并且和周围的同事相处,更加融洽了。
02
知白守黑:不管智慧多少,主动守拙。
我们看到的事物,不是黑色,就是白色。比方说,祸事是黑色,福气是白色;算计人是黑色,帮助人是白色。
作为五十岁的人,对于黑白,是可以看清楚的,但是你却不要说出来。
有时候,做人还要敢于自黑。
正所谓:“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孔子带着弟子,周游列国,在郑国的时候,和弟子走散了。
他茫茫然,走了很远,才发现子贡。
子贡说:“老师,郑国人都说你,额头长得像尧、脖子像皋陶......可是,你却如没有家的狗一样。”
孔子听了郑国人对自己的评价,丝毫不生气,说:“这个人,说得不错,形容得很好。”
后人把孔子的“自黑”,当成是做人的豁达。
我们有半生的阅历,但不要当成了大智慧。毕竟,时代不同了,你的阅历不一定对年轻人有用,你夸耀自己的智慧,常常会显得格格不入。
知道是那么一回事,但是不说出来,不先声夺人,那是另一回事。
03
被褐怀玉:不管得到多少,简单生活。
丰收悖论告诉我们,当一个人的收获的东西多了,财富不一定会增加,也许是亏本的开始。
任何事情,过犹不及。
五十岁之后,我们会发现,自己有了房子车子,存款也有一点了。但是你不要高兴太早,只能心中快乐,而身上还要穿粗布衣。
真正幸福的生活,是心底的美好愿望,是对生活的热爱,从来不是打扮华丽,使劲花钱。
别人不知道你的收入和存款,也感受不到你的幸福,没有关系,你自得其乐。
从今往后,真正的高贵,是优于过去的自己。而“优于”,主要是精神上的进步,不是生活的开销增加。
西汉初年,有一个功臣叫陆贾。虽然家财无数,地位显赫,但是他及时退隐,还把家财分给五个儿子。
让儿子们自己买地种地,也不追求做官。
在吕后专政时期,很多功臣都被诛,而他却安然无恙。
毕竟,没有谁总是和一个回归普通生活的人较劲。
史学家班固给他点赞:“陆贾位止大夫,致仕诸吕,不受忧责,从容平、勃之间,附会将相以强社稷,身名俱荣。”
保持内心的富足,精神的蓬勃,衣食住行都简单了,余生什么都不愁,也不要看谁的面子过日子。
04
道法自然:不管余生多少,奔赴自由。
《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我们追求一生,不过是为了自然地变老,自在地生活。
五十岁之后,就应该谋划退休之后的生活,千万不要因为不能退休,而烦恼不休。
你没有退休的打算,老年的生活,也难免会凄苦。
谁都羡慕陶渊明的余生,能种几亩薄地,能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但是这样的生活,需要有一定的规律,还有长远的打算。
想一想,若是陶渊明去做官的时候,把老家的东西都卖了,后来挂印辞官,就没有地方可去了。
若是陶渊明想要富贵,那么他就不会因为种地而开心。
若是陶渊明想要长寿,每天都吃保健品,到处寻找长生不老药,日子就会惶惶不安。
余生,做自己,根本是给自己的心灵松绑,让自己融入自然,也自然变老。
如《五柳先生传》里写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把五十岁当成开始,把退休当成第二次春天。你去做喜欢的事情,去奔赴喜欢的风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喝酒、读书、唱歌。
05
《道德经》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
人生不也是辩证统一的么?
福祸同行,福祸同在。有成功,也有失败;有聪明,也有糊涂;有过去,还有未来......
多角度观察、思考,但是不要刻板地吸纳,而是顺势而为。
在浮躁喧闹的社会里,能静静地成功,自然地消退,跌宕起伏,却也是波光粼粼。
不要老想着干大事,总是想着老了,也不要怕输,思维通,人长久。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