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对兄妹:诗仙、诗圣是哥哥的粉丝,妹妹是宋齐两代唯一留下著作的女文学家
壹
“寒暑难适,汝专自慎,夙夜戒护,勿我为念。.......”
刘宋时,诗人鲍照于旅途中始终想念在家的妹妹鲍令晖,到得大雷池边,思乡之情更为浓重沉郁,于是挥毫写成了“超绝笔墨蹊径”的《登大雷岸与妹书》。鲍令晖收到哥哥的文章,仿佛看到了兄长旅途艰难,亦写下《自君之出矣》:自君之出矣,临轩不解颜。
砧杵夜不发,高门昼常关。
帐中流熠耀,庭前华紫兰。
物枯识节异,鸿来知客寒。
游用暮冬尽,除春待君还。
——鲍令晖《自君之出矣》这一对兄妹通过诗文互相成就,在中国文坛大放异彩。
贰
鲍照自不用说是才华横溢的,他那自由浪漫的乐府诗,对李白的歌行体曾产生极为强
烈的影响。他感时伤怀、关注民生的创作倾向,也深刻影响了杜甫。
唐代最杰出的诗仙、诗圣都是他的粉丝,可见鲍照文学功力的深厚及多样性。
他与颜延之、谢灵运并称“元嘉三大家”,因此受到皇帝的赏识而升官,但他很谦虚地对孝武帝刘骏说:“臣妹才自亚于左棻,臣才不及太冲尔。”
鲍照拿自己和妹妹与晋太康文坛上左思和左棻两兄妹相比较,将自家的妹妹鲍令晖与左思的妹妹左棻相提并论,可见,他对自己妹妹的才华很是自豪——可实也的确这样,鲍令晖是史册上宋、齐两代唯一留下著作的女文学家,可见其才华出众。
鲍家兄妹极有可能是出身于一个家道中落的仕宦之家,两兄妹相依为命,所以亲爱异常。南北朝是一个讲究出身门第的社会,鲍照虽然在诗作中多次言明家庭贫困,但是他们的贫苦并不是社会上如王粲《七哀诗》所述写的那位弃婴农妇一般,否则鲍照年少哪能“废耕学文”,而鲍令晖不仅“诚闺阁之秀”,并且还因擅长“玉阶之赋”与“纨素之辞”,毕竟南北朝时代很多女子都没有机会受教育识字,可见鲍家还是有资源和底蕴的。
但这样的家庭,也需要鲍照早早地去找工作。
他虽有“神童”的称号,但没有门路,找工作四处碰壁,心中苦闷,对他来说写诗是缓解他心中苦闷的良药,故而,他的旅途中常和妹妹诗书往来。
靠着写诗和执着的态度,鲍照终于获得了临川王刘义庆的赏识,获得了官位。这位刘义庆也不是俗人,曾经编撰《世说新语》,喜欢与文人、僧人交往,是个“文人政治家”。因外出做官,不能常常回家乡,妹妹“除春待君归”愿望显然落空了。多愁善感的鲍令晖便写下一首《示行人》:桂吐两三枝,兰开四五叶。
是时君不归,春风徒笑妾。
——鲍令晖《示行人》这首诗对后世影响很大,明代王夫之在自己的著作《古诗评选》中评价“小诗本色,不嫌迫促,松下问童子篇,盖从此出。”
叁
鲍氏兄妹之间靠诗文传递怀念和关心,成了鲍令晖创作的一个主题,她的文笔情意深
厚,留下了很多传世之作。
但鲍令晖的生平,历史上没有留下详细资料,只有寥寥几处痕迹。清人吴兆宜《玉台新咏笺注》卷四注引《小名录》云:“鲍照字明远,妹字令晖,有才思,亚于明远,著《香茗赋集》行世。”
吴兆宜说她专门写过赞美名茶的《香茗赋集》,此文集已失传,陆羽的《茶经》中曾收录过鲍令晖的《香茗赋》,并不是她茶艺多么高超,而是因为她在诗词上闪耀的才情。南朝梁代人钟嵘在《诗品》中说 :“令晖歌诗 ,往往断绝清巧 ,拟古尤胜”。由此可知,鲍令晖是典型的才女型茶人,因此才得到了陆羽的推崇。从整个南朝文学看,“拟”“代”之作在当时虽然已形成了一种风气,仿照古诗,鲍照兄妹的此类诗歌,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均是以特色而为时人与后人所称道的。鲍照的行路难十八首,深藏着对人生、生活、生命、命运的强烈追求,主题是对人生的执著,印满了他人生的痕迹。奉君金卮之美酒,玳瑁玉匣之雕琴。
七彩芙蓉之羽帐,九华蒲萄之锦衾。
红颜零落岁将暮,寒光宛转时欲沉。
愿君裁悲且减思,听我抵节行路吟。
不见柏梁铜雀上,宁闻古时清吹音。
——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之一妹妹鲍令晖“拟古尤胜”,拟《古诗十九首》中的《青青河畔草诗》,写下《拟青青河畔草诗》。袅袅临窗竹,蔼蔼垂门桐。
灼灼青轩女,冷冷高堂中。
明志逸秋霜,玉颜掩春红。
人生谁不别,恨君早从戎。
鸣弦惭夜月,绀黛羞春风。
——鲍令晖《拟青青河畔草诗》鲍令晖很善于创作乐府诗,这是受到哥哥的影响,毕竟鲍照是南朝刘宋时期最为著名的乐府诗人。她现存有两首乐府诗,一属琴曲歌辞《秋风曲》,一属杂曲歌辞《自君之出矣》,都以闺怨题材为主,善于运用白描手法,从女性的角度剖析女性心理。可惜鲍令晖比哥哥鲍照先死,具体年份不详。鲍令晖死后,病重的鲍照写下《伤逝赋》,其中郁结愁苦之语,催人泪下。晨登南山,望美中阿。
露团秋槿,风卷寒萝。
凄怆伤心,悲如之何!
尽若穷烟,离若箭弦。
如影灭地,犹星殒天。
弃华宇于明世,闭金扃于下泉。
永山河以自毕,眇千龄而弗旋。
思一言于向时,邈众代于古年。
逝稍远而变体,浸幽明而改时。
览篇迹之如旦,娩遗意而在兹。
忽若谓其不然,自惆怅而惊疑。
循堂庑而下降,历帏户而升基。
服委襟而褫带,蒙管而韬丝。
志存业而遗绩,身先物而长辞。
……
——鲍照《伤逝赋》公元466年,鲍照也去世了,幸有文字,记录下他们血浓于水的兄妹之情,仍徘徊存留于世间。
作者:焱燚
本文为菊斋原创首发。公号转载请联系我们开白授权。
- 0000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