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文化杂谈人类成道之路有二:一是格物致知,二是以心合道、明心见性
845592

人类成道之路有二:一是格物致知,二是以心合道、明心见性

紫网2023-10-16 08:39:160

人类得道、成道之路有二:一是格物致知,二是以心合道。所谓“知”,就是知“道”。心合于道,即是明心见性。

人有心,万物有道。通过“物”能得道,通过人心也能得道。人皆有心,心分魂魄。假如把人心比作一棵大树,魂如树根,魄如枝叶。

人心、人的精神是一个独立完整的系统。它就像一部手机、一台汽车、一架飞机。它们和人心一样都可以独立运行。

本文就用手机、汽车、飞机,来说一说人心是怎么运行的。

无论是手机、汽车、还是飞机,它们本质上都是由两大系统构成的。一是提供能源能量的动力系统,二是提供智力智能等的运行系统。

任何一台能够高速运行的精密机器,都是由动力和运行两大系统组成。

手机没有电池,就是一块废铁;汽车飞机没有发动机,就是一个空壳子。

人如果没有心,就会像手机失去了电源,飞机汽车失去了发动机。

人心由两部分组成——魂和魄。魂,就像动力系统;魄,就像运行、行进系统。

人的一生,就像手机、汽车、飞机的一生,只要按照使用说明书一步一步操作就可以了。

汽车运行的一生,需要不断补充汽油能源、需要掌握方向、需要懂得刹车停车、需要懂得换挡变速、需要懂得去除攀附的污垢;

人心的一生,就像汽车运行的一生一样。

人心需要追求幸福快乐,就像汽车需要补充能源能量;

人内心的理想与目标,就像汽车的方向盘;

人心懂得舍弃、放下、知止,就像汽车的刹车系统;

人的内心懂得人与事的轻重缓急,就像汽车的换挡变速系统;

为汽车去除污垢,就是让人心保持善良、懂得调节转换心情。

以汽车等外物,来比对人心,这就是孔子所说的“格物致知”。物与物相通,人与物也相通。格物自然可以致知以得道。只不过人们往往搞不清万物相通的关键点在哪里。

万物相通不是表面相通,而是本质相通。

人类的本质,是人心。万物的本质,是其遵循的道,也就是万物存在和运行的底层逻辑和规则。

所以,心即是道,心与道相通。己心就是己道,心就是道的一部分。

人与天地万物的本质,都叫做道。

万物存在,只是表象。万物存在和运行的底层逻辑和规则,才是其本质,才是真正的道。

万物表象,千变万化,时刻不停;

万物本质,恒久不变,千世不移;

本质,就是万物存在和运行的始终不变的底层逻辑和规则,也就是道。

所以大道,才能称之为恒久不变。所以老子才会说:“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所以人们才会修道、持道、行道。

行于道,就是行于世,也就是老百姓的生于世、长于世、行于世;百姓与修道者的差别只是:一个看眼前看表象,一个看本质看长远。

世间不过就是人与万物。人的本质是心,万物的本质是道;看人要看其心,看万物要看其大道本质。

大道至简,人心极简,不简不足以为道,不简人类就无法真正掌握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反者道之动。

万物化繁为简,人类可以简化万物、浓缩归纳万物、聚合万物,反过来把复杂的万物聚合为三、聚合为二、聚合为一、聚合为道。

把万物聚合为三,就是三才:天、地、人。可以叫它三字道;

把万物聚合为二,就是阴阳、高下、难易、前后、轻重、动静、文武、奇正等。可以叫它二字道;

把万物聚合为一,就是道、天、全、命、常、公、久、大、逝、远、返。可以叫它一字道。圣人聚合万物于一道,执一而天下往。

把万物聚合为道,就是常道。

把万物聚合为五,就是五行:金木水火土。你可以称其为五字道。

把万物聚合为八,就是八卦:乾、坤、坎、艮、震、巽、离、兑。也就是天地水火风雷山泽。

你把万物聚合成什么样,你的道就会是什么样。不懂得归纳总结聚合万物,人就很难得道。

普通人就连认识万物都做不到,又如何能聚合万物为道呢?人类需要先聚合万物为道,才能真正认识道、把握道。

所以人类需要学习、需要读书、需要认识万物、需要格物致知。才能真正认识和把握道。

人类得道的过程就是这样的:先识别万物,再归纳万物,再聚合万物为三、为二、为一、为道。然后才能识道、得道。

人生的修道、成道之旅,将会是一个繁杂、孤寂、漫长的过程,中间可能还会有很多岔路,让人迷失方向。这可能就是几千年来,圣人那么少的真正原因之一。

中国古代之所以会领先世界几千年,不正是因为远古时期出现了很多圣人,他们为民族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后世领先的基础吗?

只不过近古的千余年,封建统治者们因为私欲和地位等,渐渐迷失了民族发展的方向而已。

远古时期,三皇五帝,燧人氏发明火、神农氏尝百草,还有伏羲、炎黄、大禹等,有这样的圣贤在,何愁民族不兴、何愁发展不速、何愁前途不明。

只可惜,大道难求。自古以来,能够真正得道的人很少。

其实除了这种按部就班的成道之路之外,还有一种成道之路——那就是以心合道。

心即是道,问心即是问道,明心即是明道。

人心,也就是人的灵魂,其本身就是大道的一部分,人若想得道,何须外求,己性自足。体察己心、明察人心,就是在直指大道本源。

只是人心多情、多欲、多私心杂念,多贪嗔爱恨,本是最直接的求道之路,也充满着坎坷艰难。但是以己心得道,仍然是人类最直接的成道之路。

禅宗六祖慧能,不识文字,按常理来说,他不应该有多少知识积累,但他为什么能够得道?

因为他所走的成道之路,就是:以心合道。

什么是心?什么是人心?

用六祖慧能的话说就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首《菩提偈》其实就是慧能对人类心灵的描述、对人心的描述。

心,即是菩提;菩提无物无树,即是人心也无物无树;心如明镜无尘埃,即是菩提也如明镜无尘埃。

人皆有心,心分魂魄。其实慧能所说的心,只是“心魂”,而不包括心魄。

以心合道的关键,就是保持心魂的纯净无垢。

心魂如树根,心魄如枝叶。树根心魂寂静不动,方能生、方能得;枝叶心魄,则可以随风飘摇、轮回不休。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王阳明所说的“心”,就是指心魂;“意”,就是指心魄。

心分魂魄,魂为本,魄为用。

人成道之路有二:一是格物致知,二是以心合道。

格物致知,就是通过万物相通的道理,以求达到认识道、明了道、把握道。所谓“知”,就是认知——大道。

以心合道,就是通过“心即是道”、人心本身就是大道的一部分的特性,去体察道、明了道、把握道。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