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词人曹组的一首小词,感受真切,境界深远,结句堪称千古名句
曹组是宋徽宗时期的词人,他的词以"侧艳"和"滑稽下俚"著称,在北宋末年曾传唱一时,浅薄无聊者纷纷仿效。但在南宋初却受到有识者的批评,甚至鄙弃。
但他还有一些词描写其羁旅生活,感受真切,境界颇为深远,无论手法、情韵,都与柳永词有继承关系。
于是,很多人将曹组看做是柳永的隔代传人。王灼《碧鸡漫志》说,北宋末年的少年郎,不是学柳永,就是学曹组。曹组还被冠以“滑稽无赖之魁也”,并称其“源流从柳氏来”。
尽管曹组被不少文人鄙视,但是他一些作品,艺术成就非常高,上传承延续柳永词风,下开元人之先河。
下面他的这一首《青玉案》,感受真切,境界深远,堪比柳永的名篇,结句堪称千古名句。
《青玉案》
曹组〔宋代〕
碧山锦树明秋霁。路转陡,疑无地。
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
凄凉只恐乡心起。凤楼远、回头谩凝睇。
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这首词的大意是:
秋雨初晴,青山红树显得分外明丽。山路突然转陡,让人怀疑到了尽头。忽然看见弯曲的水流附近有人家。竹篱茅屋,酒旗沙岸,形成了一簇村市。
只恐凄凉的思乡之情升起。凤楼渺远,回首空自望。今晚将会宿在哪座孤馆中呢?秋雁一声长鸣,残月映照半窗。总是离人的眼泪。
这是一首抒写旅愁乡思的词。秋山行旅,忽见临水人家,不觉触动乡心。进而感叹路远人遥,空自凝望,最后以推想今宵旅宿的凄凉况味作结。写来峰回路转,曲折尽致。
上片一起手,作者就先推出了一幅明丽清爽的秋日山行图,并巧妙地点明季节、气候、地点和行人。
时值清秋,刚刚经历了一场秋雨的洗涤,山显得格外青翠,纤尘不染,各种树木因霜变色,呈现出斑斓多彩的锦绣姿色,如同一串跳动的欢快音符。
这时,行人沿着陡峭的山路在继续跋涉,曲折而陡峭的小路,让人怀疑来到了极地绝境。
然而,转过山崖,一派令人欢欣鼓舞的繁华景象突然映入行人的眼帘,曲水潺潺,铮鏦传响。
几十户人家临水而居,更有那酒旗飘飘,挑出沙岸,虽然都是竹篱茅舍,简朴平实,却宛然山中都市,给人温馨而热闹的感觉。
过片以后,词人笔峰一转,用一“恐”字推出凄凉的乡愁。
风景虽好,怎奈是孤身在外,能不触动思乡的情绪吗?顿时一种思乡的情绪油然而生。于是词人远望来时路,离家乡越来越远,一时间,竟然看着来路呆住了。
接着运笔入虚,从望乡的怅惘转入今宵旅宿的孤寂情景。
“何处今宵孤馆里”,写流落飘泊不知何处安身的孤凄处境。此处写法颇类似于柳永《雨霖铃》词的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但意脉并不相同,且境地更见凄清,情怀亦更觉悲苦。
“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一声”、“半窗”,所用的数量词都是表示少量的,而只要这一点点,就可以勾起千般思绪,万种哀愁,写出了心情的沉重和情感的复杂。
这首词由赏景开头,层层推进,波澜起伏,引人入胜。特别是以上阕之乐景烘托下阕之哀情,使哀情显得更加深重。这种对比反衬手法收到如王夫之所说:“以乐景写哀”从而“一倍增其哀”的艺术效果。语言清新明净,毫无雕饰,更有助于抒情的真挚亲切,语浅情深,格外感人。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