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诗词歌赋岑参五古《文公讲堂》读记
845789

岑参五古《文公讲堂》读记

紫网2023-10-16 12:35:420

岑参五古《文公讲堂》读记

(小河西)

文公讲堂

文公不可见,空使蜀人传。讲席何时散?高台岂复全?

丰碑文字灭,冥漠不知年。

这首诗作于永泰二年(766)秋至大历二年(767)夏间,时岑参任职西川杜鸿渐幕。

文公:汉蜀郡太守文翁。《汉书-循吏传》:“文翁,庐江舒人也。少好学,通《春秋》,以郡县吏察举。景帝末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文翁欲诱进之。乃选郡县小吏开敏(通达明敏)有材者张叔等十余人亲自饬(chì)厉,遣诣京师,受业博士,或学律令。减省少府(郡府)用度,买刀布蜀物,赍(jī)计吏以遗博士。数岁,蜀生皆成就还归。文翁以为右职(重要职位),用次察举,官有至郡守刺史者。又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为除更徭,高者以补郡县吏,次为孝弟力田。常选学官僮子,使在便坐(别室)受事。每出行县,益从学官诸生明经饬行(谨行)者与俱,使传教令,出入闺阁(内府)。县邑吏民见而荣之。数年,争欲为学官弟子,富人至出钱以求之。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为之始云。文翁终于蜀,吏民为立祠堂,岁时祭祀不绝。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

讲堂:《华阳国志》卷3:“始,文翁立文学精舍,讲堂作石室,一作玉室,在城南。永初后,堂遇火,太守陈留高更修立。”《元和郡县图志》卷31:“南外城中有文翁学堂。…李膺记云:'后汉中平中,火延学观,厢廊一时荡尽,唯此堂火焰不及。构制虽古,而巧异特奇。壁上悉图古之圣贤,梁上则刻文宣及七十弟子。齐永明中,刘瑱更图焉。”

讲席:讲座。古时无椅,人坐席上。《为齐竟陵王发讲疏》(梁-沈约):“置讲席于上邸,集名僧于帝畿。”《梁书-张缅传》:“文筵讲席,朝游夕宴。”

冥寞:晦暗无声。《拜陵庙作》(南朝宋-颜延之):“衣冠终冥漠,陵邑转葱青。”(漠,通“寞”。)《石镜》(杜甫):“冥寞怜香骨,提携近玉颜。”

诗意串述:这首诗首二句写文翁。文翁已不可见,只听蜀人徒然在传。中二句写讲席。文翁讲席何时散?文翁讲席的高台难道不能重建?末联写文翁讲席的结局。记述文翁丰功伟绩的石碑已经不存,文翁讲席已晦暗无声不知多少年!(文翁教化已冥寞不知多少年!)

附:文翁讲堂(唐-卢照邻)

锦里淹中馆,岷山稷下亭。空梁无燕雀,古壁有丹青。

槐落犹疑市,苔深不辨铭。良哉二千石,江汉表遗灵。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