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诗词歌赋古诗词日历 |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二》
845797

古诗词日历 |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二》

紫网2023-10-16 12:49:510

译文、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文

乡居少与世俗交游,僻巷少有车马来往。

白天依旧柴门紧掩,心地纯净断绝俗想。

时常涉足偏僻村落,拨开草丛相互来往。

相见不谈世俗之事,只说田园桑麻生长。

田间桑麻日渐长高,开垦土地日渐增广。

经常担心霜雪突降,庄稼凋零如同草莽。

注释

野外:郊野。人事:指和俗人结交往来的事。陶渊明诗里的“人事”、“人境”都有贬义,“人事”即“俗事”,“人境”即“尘世”。穷巷:偏僻的里巷。轮鞅:指车马。这句是说处于陋巷,车马稀少。 荆扉:柴门。尘想:世俗的观念。墟曲:乡野。杂言:尘杂之言,指仕宦求禄等言论。霰(xiàn现):小雪粒。莽:草。

赏析

这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一首田园生活诗。国庆长假,过够了城里的生活,偶尔到乡村走走,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这里最大的好处就是“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怎一个“静”字了得。人很少,遇见的都是淳朴善良的农人。事很少,不需要人情世故的应酬。都说“无事小神仙”,在乡村,无人打扰,无事相烦,这是极易做到的。就算是大白天,你也大可以将大门紧闭,不无需理会,也不必担心什么大人物的造访。关上门,在院子里,在书斋中,什么也不去想,什么也不去问,想做点什么就做点什么。这一天,就可以在宁静中度过了。“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无疑是好静的人,最喜欢的生活方式。

要是在家呆够了,就可以往田塍上走一走,那里有一望无际的田野,有青青的小草,还有干活的农人。你可以拨开高草,与庄稼人说一说话。也不过是今年的桑麻长势极好,当季的蔬菜极佳,又或者开垦了一块荒地,赶紧做一些丰收准备等简单的家常话。这就算在家呆久了,出门要做的事了。“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不仅仅是诗人对于庄稼的关心,更是对于理想被打碎的担忧。好梦易碎,能坚持理想,哪怕与全世界为敌,也在所不惜。只是,有多少人能做到呢?大部分人都会与现实妥协,真正做自己的人少之又少。为什么历代文人都喜欢将陶渊明当做偶像,当做知己,就是因为只有陶渊明真正做到放下,并乐于做自己,坚持理想,不妥协,不迎合,不讨好,不盲从。

田园生活,就是陶渊明的“桃花源”。在这个理想世界里,他让自己每一天都过得自在、从容、惬意、轻松,从而与那个纷纷扰扰、尔虞我诈的官场彻底说再见。乡村需要陶渊明这样的知识分子,为乡村生活注入诗性与浪漫。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在每个知识分子心中,大概都有一个田园梦,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乡居生活的宁静,给了诗人灵魂的慰藉,他以朴实无华的语言,不加雕饰地描绘出心中的桃花源。乡村的幽静与诗人的心境,合二为一,融为一体。纵览全诗,语言质朴,冲淡自然,意深旨远,高远拔俗,天然浑成,“初看若散缓,熟看有奇句”,是为田园诗中的绝妙佳作。陶渊明也无愧于田园诗的开创者。遇见是缘,

点亮在看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