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历史钩沉淮海战役幕后,白崇禧手握20万大军拒绝增援,和李宗仁算计蒋介石
846133

淮海战役幕后,白崇禧手握20万大军拒绝增援,和李宗仁算计蒋介石

紫网2023-10-17 11:11:360

1948年底,解放军中原野军攻入郑州,这一举动把国民党搞得人心惶惶,济南战役的战败,王耀武被俘,国民党只能收缩兵力,开始退守,但守在哪里,是个问题。

此时华中野军已经打下郑州、开封,为之后的作战计划创下了很好的优势。

华东野军计划下一步,向国军发起进攻,趁机歼灭国军。

因此,在1948年9月,华东野军总政委粟裕向党中央发起申请,请求发起“淮海战役”,中央经过全面考虑,也同意了粟裕的这次申请。

粟裕

不过对于粟裕请求的陈毅、邓政委一起指挥战场的请求,毛主席回:让邓政委统一指挥整个战役,一举拿下徐州、蚌埠。

由于国民党的重点防守难以攻伐,华中野军也从郑州进入战场,战事被逐步扩大,小淮海战役也即将变成大淮海战役。

解放军有邓政委指挥,但蒋介石能用的人却不多,当时他找到白崇禧,希望他能指挥这次的战役。

但白崇禧是个能人,人称“小诸葛”,也算是蒋介石的得力军师,当初就是白崇禧一手指挥的湘江战役,给中央红军造成了极大的人员伤亡。

因为这次战事的紧要,蒋介石亲自去找白崇禧,请他指挥这场战役的时候,白崇禧满嘴答应了,但蒋介石一走,白崇禧又告诉他,我担任不了这次的指挥,给蒋介石回绝了。

白崇禧觉得这次的战役,国民党完全处于被动状态,被人打得连连后退.

有好事蒋介石想不到他,现在有难事才想到自己了,谁也不是傻的。不过,不管私人角度还是政治军事角度,这次的战役,他都不能去。

当时的国民党只有两个方案,要不然,把兵力集中在,徐州、蚌埠,的津浦铁路周围,做战略防守,和解放军拼上一拼;要不然就是放弃徐州,退到淮河防御,将国民党39军、54军转到徐州、蚌埠支援。

这两个方法虽然看着不怎么样,但还是得看解放军怎么打,他们只能做出相应的抵抗战略,反正都是一个“守”字。

虽然白崇禧说,淮江必须守住,但是他不想去蹚浑水,省的事后被蒋介石用完就丢,干脆对于蒋介石的临危任命,置之不理;而蒋介石对白崇禧的计划,也是嗤之以鼻。

不过蒋介石倾向于退守淮河,按照白崇禧说的做,虽然他和白崇禧有矛盾,但是他的指挥能力还是毋庸置疑的。

淮海战役

但没过几日,1948年11月5号,顾祝同在徐州召集刘峙、邱清泉、黄百韬、李弥等开会,决定按照第一个方案部署,主力沿设在津浦路排开防御,蒋介石也没反对。

白崇禧是被称为“小诸葛”的人物,他早就摸清蒋介石的作风,派别人上去打,打个你死我活,这招不可谓不狠,最后打的就剩他蒋系,把其它系都坑进去,最后他坐收渔翁之利。

况且他和蒋介石是面和但心不合,恩怨已久,蒋介石手里有着八十万大军,又怎么会甘心受白崇禧指挥。

为了防止自己走死路,白崇禧硬是面对蒋介石的求援,装作听不见,看不到。

再说,淮海战役这仗,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根本没有多大的概率能打赢,连其他的指挥都能看出来,但是蒋介石就是看不出来,前来商议的各位国民党大佬被白崇禧一顿臭骂:蒋介石不懂军事,你们也不懂吗?

看到白崇禧不肯指挥,蒋介石只能把希望转向杜聿明,但此时的杜聿明已经在十月中旬被调到东北去了,没有办法,蒋介石这个人向来多虑,信任的人不多,他只能把指挥的事情,交给徐州剿匪总司令部的总司令刘峙。

1948年11月,华东野军发起进攻,首先对准的,就是在徐州的黄百韬第七兵团。

黄百韬原本正在撤退,原本计划的时间是正正好的,但上面下令,要第七军团等一下44军,和44军汇合,黄百韬一想,这44军融到自己手下后,到时候他的第七军团就有十二万人了,这个诱惑着实太大了。

于是黄百韬就在原地等了三天,等到44军汇合之后才出发。

不料也正是耽误的这几天,导致第七军团的64军在渡河时被华东野军追上,黄百韬留下的64军几乎就没怎么抵抗的余地,就被打的溃不成兵,因为这个错误决定,黄百韬直接失去了一个师。

蒋介石

、黄百韬知道,支援联系自己最近的军团才能来得及支援他,而离他们最近的是李弥,但让他万万没想到,李弥为了早已经撤走了,他是奉着刘峙的指挥,掩护撤退的,根本没打算支援黄百韬。

况且李弥原先驻守的曹八集是他退往徐州的要塞,李弥一走,曹八集空虚,黄百韬只能分出44军和100军前去驻守,不料遭到华东野军先锋队,黄百韬又失去两个军。

正当百韬的部队不知所措时,国民党国防部下达命令,可以和解放军交战,前13兵团还留下了不少军事工事。

结果没想到解放军行程那么快,迅速就集齐了大量人马,在11月11日,将黄百韬围困在碾庄。

屡次兵败的后果,让第七军人心惶惶,军心大为动摇,黄百韬被团团围住,只能在碾庄自卫,等待救援了。

黄百韬

蒋介石见状立马派兵前去支援,对于这次救援任务,杜聿明也给出两个方案,直接去救援第七军团,或者直接攻击中野军,迫使华东野军分兵支援华中野军。

就算到时候华东野军死咬第七军团不放,他们也能将华中野军击退。但这个方案被国民党内部否定了,在蒋介石手下不好干,他已经下了命令,务必要前去支援第七军,如果到时候打不成华中野,第七军还因为无援被灭,谁负责?

此言论一出,谁也没有异样了,毕竟事关重大,没人能负得起责任。

但事与愿违,并不是每件事都如计划那样,稳妥也许是最坏的打算,国民军前去支援的路上,被解放军阻挠,仅仅过了几天,黄百韬军团被华野军团团围住、各个师被逐一歼灭。

眼看兵团覆灭,黄百韬开枪自杀,作为皖南事变的参与者,他很清楚,现在了结自己是最好的结果。

黄百韬军团被歼灭之后,局势如同立在一起的纸牌,一个接一个的倒下。

由于刘峙的指挥不当,蒋介石将杜聿明调回指挥战场,但局势已经大去。

1948年11月27日,由于第6、8兵团的延行,导致12兵团被孤立,立马让华东野军给盯上了,准备趁着12军左右无援,将它一举拿下。

12月6日,第16兵团错误突围,被歼灭。

12月15号,第12兵团被围歼,司令黄维被抓。

此时的局面已经一发不可收拾了,不说其他,结果在白崇禧的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他没想到蒋介石的手下,不好好守着淮江,搞这么一出,他手下的人互帮倒忙,真把一手稳牌打的稀巴烂。

徐州剿总部队接连败北,蒋介石早就要求白崇禧支援,但他选择作壁上观,不仅自己不支援,白崇禧还拦住了要前去支援的宋希濂。

白崇禧

蒋介石对白崇禧有特别大的忌惮,曾多次派人刺杀过他,这导致了白崇禧对蒋介石与于公于私都有着恩怨,一心想把蒋介石拉下来,把同系的李宗仁推到代总统位置。

白崇禧和李宗仁同属于”桂系“,合称”李白“,两个人数次合作,在北伐成功后,与蒋介石打过好几次。

两系恩怨说不清理不完,不过淮海战役之前他们属于一个阵营,基本上没太大摩擦,还算相安无事,但是白崇禧也不可能将自己的军队送到蒋介石手下,到时候岂不是成了头号炮灰。

蒋介石这可了傻眼,宋系濂原本是蒋介石安排在白崇禧身边监视他的,但没想到宋系濂带的第14兵团此刻却成了白崇禧握在手中的枪。

众人都觉得,14兵团里面有20和28军,两军虽然人少,作战经验丰富,装备也可以,如果当时前去支援黄维,说不定结果也不是现在这样了。

12军团被歼灭后,解放军劝杜聿明归降,但被杜聿明拒绝,困在包围圈的杜聿明屡次突破,屡次失败,围困到最后物资缺乏,军心涣散大败。

1949年1月6日到10日,短短四天的时间,杜聿明部在陈官庄被围剿,杜聿明在安徽省萧县张老庄被俘,淮海战役就此落下序幕。

白崇禧跟蒋介石的恩怨,再次升级,这次的淮海战役,国民党有55万人伤亡及被俘,那可是五个兵团、22个军、56个师,直接把蒋介石的兵力打没了一大半。

杜聿明

这场著名的三大战役之一,也让解放军损失了十几万人,但解放军的胜利是民兵同心,共同努力的结果,说起这个战役,都说是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这话不假。

当时河南、安徽、江苏、山东这四个省,支出民工四十多万,占人口的16%,基本上是青壮年的全都上了。

临时民工更是达到了几百万之多,那时候,就是人民群众,用手、用担子、用小车靠着人力完成的后方支援。

虽然条件艰苦,不过当时人民提出的口号是:“倾家荡产,支援前线,忍受一切艰难,克服一切困苦,争取战役的胜利“

在那样艰难的情况下,群众将数亿斤的粮食,数十万的牲畜,上千只船往前线送,成为了前线战斗人员的坚实后盾。

可以说,国民党会战败,不止是因为国民党内部矛盾,还有人民群众对解放军的全力支持。

在国民党总结淮海战役的失败原因时,总指挥刘峙就说:这次的失败,就是犹豫不决,处处顾虑 ,协同不良,缺乏果断,精神隔阂造成的。

这么长一句话,总结下来就一个意思:国民党内斗太厉害,根本团结不起来,就像被人一点点分开来掰开的筷子,一折就断。

这场失败是必然的,白崇禧与蒋介石之间的斗法,只占了一小部分原因,毕竟蒋介石自己手里的兵力也不是不够用,就像白崇禧说的,难道没有调遣军队去支援吗?

可是去一个师灭一个师,去一个团灭一个团,这种情况,去支援就是自找死路。

但蒋介石不这么认为,他认定白崇禧就是跟他私怨公报。

蒋介石早在1928年,就想暗中除掉”桂系“一派,李宗仁和白崇禧是”桂系“的一、二把手,作为”桂系“的智囊,蒋介石第一个想除掉的,就是白崇禧。

为此他对前去青岛的唐生智说:”抓到白崇禧就把他杀掉“。

不过这次只是蒋介石说的附加任务,并没有过多被重视,随后不了了之。

不过蒋介石可不甘心”桂系“一直和他并肩,生怕自己会被反吞。

1929年的时候,蒋介石直接派出了特务,准备秘密暗杀白崇禧,还派人策动廖磊叛离白崇禧,幸亏廖磊最后倒向了白崇禧一边,将此事告诉了白崇禧,还亲自护送他,白崇禧这才得以逃脱。

1930年1月,白崇禧逼迫蒋介石退位让贤,让他将党政归还给国人,但蒋介石是一个十分看重视权势的人,而且还特别爱猜忌,两个人斗的那叫一个你来我往,好不热闹。

甚至这些争端还被抬上战场,1944年1月,蒋介石要求白崇禧前往四、九战区指挥战斗,白崇禧却回他,桂柳决战不听我的主张,现在想让我去指挥,不可能。

说归说,在1944年6月22日,白崇禧从重庆飞桂林,先与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会商制定初期作战计划。

李宗仁

又在7月飞往第九战区,当时,白崇禧建议将主力部署在湘桂铁路两侧,可是当时的领将薛岳不同意,哪怕白崇禧再三坚持,申请这个作战计划,薛岳也不情不愿的,磨磨蹭蹭的拖延时间,最后导致配合作战不成功,湘江失守,解放军再次取得了胜利。

不止如此,1948年,李宗仁竞选副总统又被蒋介石给暗箱操作,不得不退出,即使蒋介石出于某种原因不得不让白崇禧将李宗仁请了回来,当选副总统,但“桂系”一时声势又壮大了起来,蒋介石对白崇禧的意见也更大了。

直到后来的淮海战役,国民党军队之间依旧是配合不紧密,支援缓慢,甚至内部不团结,还有白崇禧的作壁上观,各种原因,导致国民党损失惨重。蒋介石选择退居幕后。

1949年,淮海战役的失败,白崇禧也被解放军打回广西,趁着白崇禧势落,蒋介石将李宗仁扣押在昆明,白崇禧为了宝珠李宗仁,亲自出面给蒋介石筹谋复权。

后来蒋介石被解放军打的退守台湾,白崇禧也跟着去了台湾,但在那里,白崇禧的职位被蒋介石一降再降。

之后的日子里,白崇禧再没能从蒋介石手里翻出去,于1966年12月2日死在卧室,据说,是蒋介石派人毒死的。

只是可惜了白崇禧这么一个连毛主席都夸赞“小诸葛”的指挥人才,如果不是跟错了国民党,想必他的能力会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