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日历 | 苏轼《雪诗》
译文、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文
千钧万石的重,都是积累而成的,不应该忽视轻如毫毛的雪花。
须知寒松瘦竹原本如此清劲,昨夜“我”却分明听到积雪压断它们的声音。
注释
石(dàn)、钧皆重量单位。
赏析
这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一首哲理诗。我们看得见的一面是雪花很轻,看不见的一面是积雪很重。这个“重”怎么体现呢?白居易的诗句说的最好,“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通过折竹声来写雪重,别有新意。苏轼这首诗正是从白居易的《夜雪》中脱胎而来。宋诗重理趣,唐诗重情趣。被贬九江的白居易,听的是一份大雪到来的孤寂情怀。而苏轼听的是一份大雪到来的哲理睿智。值得注意的是,唐人咏雪,已经开始诗中无“雪”字,至宋尤甚。据欧阳修《雪》诗自注、《六一诗话》及苏轼《聚星堂诗叙》所记,不仅仅雪不能用,就连玉、月、梅、絮、白、舞等,亦禁止使用,名曰“禁体诗”,贵在难中出奇。苏轼的这一组《雪诗》(八首)正是在“禁体诗”的约束下写出来的。通篇不见一个雪字。亦不见玉、月、梅、絮、白、舞等字,实在高妙之极。不写具体形态,就换一种写法写声音。通过“万石千钧”的“重”与“一毫轻”的雪进行对比。然而,出彩正在后两句。我们都知道“一毫轻”是雪的特点,不曾想,它竟然压垮了“寒松瘦竹”。“寒松瘦竹”,是如此的“清劲”,它们被压垮,可想而知雪有多重。通过折竹声,就写出了雪与“万石千钧”般的重量。其中蕴含的一个道理就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积少成多,积善成德,不要小看积累的力量。水滴石穿,亦是如此。所以,在“内正其心,外正其容”上,一定要从日常点滴做起,才能修炼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至此,苏轼字字在写雪的精神,却不提一个雪字,巧妙地完成了对雪花不懈积累精神的歌颂,成为咏雪诗中哲理名篇。
遇见是缘,
点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