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读书心得宝钗是如何窃取探春改革成果的?
846589

宝钗是如何窃取探春改革成果的?

三春去后读红楼三春去后读红楼2024-02-05 17:09:460

“时”宝钗、“识”宝钗还是“贤”宝钗

——宝钗是如何窃取探春改革成果的?

01

第五十六回回目是“敏探春兴利除旧弊,时宝钗小惠全大体”,但此标题中对宝钗的定性,有三种不同写法,分别是时宝钗、识宝钗、贤宝钗。

由此引起后来读者对宝钗这个定性的探讨,各执一端,各有道理。

红楼梦用史笔处甚多,在人物评价上几乎都采用一字褒贬的春秋笔法,特别是在回目上最明显。

因此,这个定性虽只一字,却关系到对宝钗这个人物的理解,非一般文字可比,仍需加以判别为是。

02

这种分歧肇始于红楼梦手抄本。目前所发现的手抄本,上述分歧均出现在该回回目上。

其中,己卯本、庚辰本作“时宝钗”,戚蓼生序本、蒙古王府本作“识宝钗”,甲辰本、程甲本、程乙本作“贤宝钗”,列藏本作“时宝钗”,梦稿本作“识宝钗”。

另外,列藏本又有涂改,将“敏探春”改为“贾探春”、“时宝钗”改作“薛宝钗”;而梦稿本在第五十六回正文回目中“识”字左侧又写一“贤”字,当是参照其他版本作的标注。

那么到底是“时”,还是“识”,或者是“贤”?

03

对于上述定性,红学大家们都给出了自己的判断。许多红楼梦读者也有自己的看法,不作一一引用和分析,只谈个人观点。

综合红楼梦小说整体内容,以及宝钗这个人物特点,“时宝钗”应当是最恰当、也最符合宝钗。

它反映了宝钗这个人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她在第五十六回的所作所为背后的逻辑。

04

有一种看法认为,因为存在“贤袭人”这个定性,再将宝钗冠以“贤”字与袭人重复,所以应当在“时”和“识”中选用。

事实上,红楼梦对人物的定性尽管用了春秋笔法,但并非作完全区别,给每个人都赋予一个独立字眼。

比如薛蟠和香菱二人均使用“呆”字,“呆霸王调情遭苦打”“呆香菱情解石榴裙”,第八十回香菱还有一个“美”字的定性。类似的还有“痴丫头误拾绣春囊”“痴公子杜撰芙蓉诔”等。

因此,不能以已经存在“贤袭人”来排除“贤宝钗”,需要综合考虑。

同样,对“识”“时”两个字,也应当以这种方式来判断。

05

首先我们先框定这个“时”字的基本意思,应当与“时机、时宜、时务”这方面的意思相关。

对于宝钗的评价,红楼梦中反复多次描写与上述意思相同或相近的相关内容。

贾雨村出场所写对联的下联,就是“钗于奁中待时飞”,强调了宝钗在等待属于她的时机。

宝钗入大观园后,众人对宝钗的评价是“随分从时”,强调她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处世,不与环境相冲突。

宝钗自己所写《临江仙》中“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也传递出借东风的意思。

其中这个“频”字,强调机会并非只有一次,而是随时关注、随时借力,这一点,与雨村的对联和宝钗初出场众人对她的评价又高度吻合。

上述这三个关键的地方,都透露出宝钗待时机、合时宜、识时务的认知和才能。

06

那么在第五十六回,宝钗的所作所为与“时”更有关系,还是与“识”更贴切、更吻合?

在本回宝钗共做了四件事。一是打击探春,二是否定平儿和凤姐,三是撇清自己,四是在众婆子们面前作好作歹。

打击探春是在探春提出改革措施之后。探春受赖家经营花园启发提出在大观园推进的改革措施,宝钗非但不鼓励,反而先对探春的知识和能力予以否定,然后提出自己的见解,使自己在认知层面立刻超然于李纨和探春之上。

宝钗的这几番话几乎都用反问句式和否定句,其意图十分明显。

通过打击探春,奠定了宝钗在这项改革措施中的地位,掌握了理论上的话语权。

这一点,与当初李纨强夺探春“海棠社”社长位置的手段高下立判。李纨是强娶豪夺,吃相难看,宝钗是抓住探春的短板、展示自己的长处来获取地位。

07

紧接着,又攻击平儿和凤姐。她抓住平儿频频为凤姐解释,进而否定凤姐,目的是将凤姐阻隔在这次改革之外。

本号《平儿死忠凤姐的背后》一文对平儿为什么拥护凤姐作过分析,平儿的这个态度,在探春改革一回中又一次集中表现出来。

但恰恰这个表现被宝钗当众揭穿。毕竟平儿再怎么维护凤姐,大观园管理的现实在那里。否则探春也不可能提出改革措施。

宝钗借机将矛头指向凤姐,通过当众揭穿平儿的善意谎言,否定凤姐在管理大观园方面的能力和水平,从而实现凤姐无法插手这次改革的目的。

从宝钗的动作、语言看出来,她一反“行为豁达”常态,对平儿、凤姐的态度咄咄逼人,绝非友好。

平儿也十分敏锐地察觉到宝钗的意图,没有再作任何解释,与三人强硬摊牌:“我已明白了。姑娘竟说谁好,竟一派人就完了。”

面对平儿的摊牌,探春担心好不容易争取到的局面恶化,先说自己领了平儿维护她权威的好意,又向平儿、凤姐表达自己的善意,才化解了这一番权力争端。

08

在具体人员安排上,平儿提出让莺儿妈负责弄香草一事,但是被宝钗拒绝了。

她的理由是平儿捉弄她。事实上,平儿也确实有这层意思,不仅仅是捉弄,还有将宝钗架到火上烤的意思。

但是宝钗岂能让她得逞?她提出让茗烟的娘叶妈来负责这件事。一方面,叶妈的关系与宝玉有关,谁也无法找出毛病来。这样,这件事似乎与宝钗就没有关系,不会引起他人的关注。

但是重要的一点是,叶妈是莺儿的干妈,且与莺儿妈关系极好,在具体操作上,叶妈脱离不了莺儿妈的控制。

从探春和李纨的对话看,香草生意“更利害”“利息更大”,让叶妈理管理怡红院和蘅芜苑,通过莺儿妈宝钗也就间接控制了叶妈、控制了这两处的出息。

而我们知道,草、药两样是东北地区的重要物产。

09

最后一件事,是宝钗当众向众婆子示惠,将探春的改革成果揽入怀中。

探春在安排完众婆子的职事后,吸取了海棠社失败的教训,明确向大家强调这次改革是她的“新创”。

同时,又站在众婆子角度提出年度归账不能归到账房,直接归到“里头”。但兵败垂成,又被宝钗抓住借机向众婆子示惠。这一点就是本回回目的来由。

宝钗立刻当众否定探春的意见,直接明确连“里头”的帐也不用归,并提出自己的意见。这一提议,是绕开了凤姐的管理,与前面的探讨完全一脉相承。

熟悉管理的平儿当即提出异议,想为凤姐争取这项事情的权力,但被宝钗轻松化解。

由此,众婆子没有了账房的辖制、脱离了凤姐的监管,“各各欢喜异常”。

10

此后,宝钗又连番强调规矩,充分发挥了给一个甜枣打一巴掌的作用。

在以利益辖制这些婆子方面,李纨、探春等人如此与长期和商人打交道的宝钗相比?只能看着宝钗发挥。

宝钗在前面给了众婆子好处之后,又反复以王夫人的名义来强调她在这件事情上的作用,并以主事人的身份,给众婆子提出各种要求。

经过这前后两次对众婆子的灌输,宝钗最终当众宣布,“我如今替你们想出这个额外的进益来”,强调这次改革是她的功劳,完全否定了探春先前所说“如今这园子里是我的新创”,将探春先前做的工作、定的措施,全部归入了自己囊中。

她的这一宣言结合此前具体的利益分配提议,较探春一句空洞的话,效果孰强孰弱自然有云泥之别。

11

从宝钗整个操作看,她分别抓住了探春的弱点、短板,平儿的不尽不实言行,以及改革具体操作中自己便于发挥长处的关键环节,将探春的改革成果全部窃取。

通过打击探春占领决策制高点,通过打击平儿隔离凤姐的监管,通过当众否定探春决定示惠,实现一石二鸟:

窃取探春改革成果;彻底将凤姐的监控排除在这项利益之外。

这些操作,全部是宝钗善于抓住时机、伺时而动实现的。尽管在整个过程中体现了宝钗商业和管理上的知识,但是最重要的是她对时机的把握。

因此,用“识宝钗”概括不了本回宝钗的行为,回目中用“时宝钗”最为恰切。至于“贤”字与本回内容更搭不上边儿。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