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诗人的一首咏梅佳作,用8句便写活了梅花,颔联两句尤其经典
毛主席酷爱咏梅诗,曾经在一日之内三次写信给秘书田家英,要求他帮自己寻找一首咏梅花的诗,其中两句是“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正是由于对“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这两句诗的喜爱,毛主席在批注《梅花九首》时将高启评为“明朝最伟大的诗人”。
那么毛主席为什么对这一句咏梅诗情有独钟呢?这是因为,这首诗写出了梅花的风骨与精魂,同时表达了诗人的隐逸思想。
《梅花》
高启〔明代〕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这首诗的大意是:
梅花应该是那天上的神物,不知是谁将它放到江南,使其处处可见。
大雪满山的时节梅花如一位高人隐士独卧于其中,在月光朗照的夜晚,它又像一位美人独舞。
寒冬时依傍着萧瑟竹子的稀疏的影子,初春时又盖住了一片又一片苔藓的青草之香。
自南朝诗人何逊创作了咏梅佳作以后就没有人能比得上,寂寞守了这许多年,又开了几回呢?
高启这首咏梅花的诗,是一组九首的第一首。这是一首歌咏梅花高雅品质的诗。
首联给凡间的梅花,赋予了谪仙的身份,本该生长在纤尘不染的神话世界,却不知是谁把她栽遍江南人间大地呢?纵然她已降生到地上,却终究是超凡出尘、气质异于俗中众花。
颔联进一步歌咏梅的高雅。当大雪封山之际,迎风傲雪的梅花好似安卧在这冰莹世界中的高士。当月光泻进树林的夜晚,梅花又似娟好的女子在清流中飘然而至。
独立而无惊、无憾的高士,秀雅而不艳、不俗的美人,梅花的高洁精神,不正化身于这二者而得到了最生动的显现了吗?
颈联对梅花的形象予以进一步的丰满:沙沙作响的翠竹在寒风中与梅花横干斜枝的疏影依偎在一起;茂密的苍苔在春阳中生长,掩过了飘落在它们之中的梅花的残香。
尾联诗人讲了一个典故。南朝梁国的何逊,非常喜欢梅花。他在扬州时,曾吟咏于盛开的梅花之中;后徙洛阳,因思梅如渴竟请求迁调扬州。这和晋代张翰因为思念鲈鱼的美味而弃官,有异曲同工之妙。
何逊象征着梅花的知音人,自从何逊不在了,世间就再也没有懂得梅花的人了。于是她就这样在东风里,孤零零地开放着,一年复一年。
这首诗赞美梅花,以梅花孤傲的品质自喻,具有“大雅”之情感。其第二联“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以雪白、月光之晶莹亮晰来比拟梅的颜色,而用高士、美人来将梅的品质拟人化,未出现“梅”字,但将梅花的形象由外而内陆展现,可见其辞句之功力。
正是由于对“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这两句诗的喜爱,毛泽东在批注《梅花九首》时将高启评为“明朝最伟大的诗人”。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