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读书心得庄子启示录057:为什么宰相被残疾的同桌给教训了一顿
847168

庄子启示录057:为什么宰相被残疾的同桌给教训了一顿

新用户17779036新用户177790362024-02-15 14:06:480

导读

郑国的宰相子产,被哪个残疾人同学狠狠地教训了一顿?因为什么?为什么说有德之人才能够安然接受命运的安排?庄子讲的昏字,和老子,和佛陀的哪些思想是相通的?为什么同样的伤害,有人感到比天都大,有人感到比芝麻还小?我们该怎样做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想收听上面音频,请点击上面黑色小三角今天,我们一起来精读《庄子·德充符》篇的第二则寓言故事。01申徒嘉,兀者也,而与郑子产同师于伯昏无人。子产谓申徒嘉曰:“我先出则子止,子先出则我止。”其明日,又与合堂同席而坐。子产谓申徒嘉曰:“我先出则子止,子先出则我止。今我将出,子可以止乎?其未邪?且子见执政而不违,子齐执政乎?”申徒嘉曰:“先生之门固有执政焉如此哉?子而说子之执政而后人者也。闻之曰:'鉴明则尘垢不止,止则不明也。久与贤人处则无过。’今子之所取大者,先生也,而犹出言若是,不亦过乎!”02申徒嘉是个被砍掉了一只脚的人,他和郑国的子产一起拜伯昏无人为老师。子产对申徒嘉说到:"我先出去的时候,你就先停一下,你要是先出去呢,我就先停一下。”到了第二天,申徒嘉又和子产同处一室,并且共同坐在一张席子上。子产又对申徒嘉说:“我要先出去你就先停一下,你要是先出去我就停一下。现在我要出去了,你可以暂时停一下吗?还是不能停呢?而且你见了我这个执政的大臣,根本就不知道回避,难道你和我完全一样,可以平起平坐了吗?”申徒嘉回答到:”伯昏无人先生门下还有这样的执政大臣啊?你是很为自己执政大臣的地位而得意,并且瞧不起别人吗?我可是听说过,镜子要是真的很明亮,就不容易落灰。一旦落了灰,也就不再明亮了。常常和贤人一起相处就不容易有过错。现在你到了先生这里,想要的是求大道、修大德,却还能讲出这种话来,不是有点太过分了吗?”03子产曰:“子既若是矣,犹与尧争善。计子之德,不足以自反邪?”申徒嘉曰:“自状其过以不当亡者众;不状其过以不当存者寡。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游于羿之彀中。中央者,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人以其全足笑吾不全足者多矣,我怫然而怒,而适先生之所,则废然而反。不知先生之洗我以善邪?吾与夫子游十九年,而未尝知吾兀者也。今子与我游于形骸之内,而子索我于形骸之外,不亦过乎!”子产蹴然改容更貌曰:“子无乃称!”04子产说:”你现在都已经这个样子,还要与尧去争善,掂量掂量自己的德行,还不足以让你做深刻的自我反省吗?申徒嘉说到:”犯错以后,拼命地为自己所犯之错辩解,认为自己不应当受残缺之刑的人很多很多。而不为自己所犯之错辩解,认为自己不应该全形,理应受残缺之刑的人很少很少。知道事情已经无可奈何,还能够安然地接受,认为命该如此,顺其自然,只有真正有德之人才能够做到这一点。走进了后羿射箭所能够射中的范围之内,而且还是正当中的地方,是最容易被射中的地方。可是却没有被射中,那就是命了。自己两脚双全,来讥笑我两脚不全、身形残缺的人很多很多,我每次听到他们的讥笑都会勃然大怒。可是,我来到了伯昏无人先生这里以后,怒气就全都消失了,并且恢复了正常的状态。真不知道先生是用怎样的善道来洗涤我的心灵的!我追随先生,在他门下学习已经有十九年了,从来就没有感觉到自己是被砍断一只脚的人。现在你和我是在形骸之内的心灵层面以德相交,而你还是停留于形骸之外,用外在的形体条件来要求我,难道不是错得非常离谱,而且很过分吗?”听了这番话,子产立刻觉得很惭愧,马上改了脸色,变了态度,对申徒嘉说:“请你还是不要再往下说了吧!”05我们读完了也读懂了庄子的这则寓言故事,应该去思考残缺与健全,高贵与低贱的关系。首先,我们要特别佩服庄子编故事的能力。两个人物,一个是贵为郑国的总理,身体健全,地位高贵。而另一个是被砍掉了一只脚的同学,没有官职,平头百姓一个,身体残缺,地位低贱。两个人居然拜了一个老师,而且还是坐了同桌。子产显然从心中就厌烦坐在身边这位有犯罪记录的残疾同学,两次向对方表示不愿意与他同行。其次,我们要知道子产是历史上有名的贤相,庄子写的故事十有八九是编的,我们不能够真的认为子产就是这样的人。但现实中,这种有学识、有地位,身形健全甚至还仪表堂堂,可内心却非常地狭隘盲目自大,看不起人的人确实很多很多。在咱们中国大学里面,这种人恐怕是一抓一大把的。再说了,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们穿越回那个时代,自己的表现也绝对不会好于庄子笔下的子产,因为今天的人有几个能够不势利眼?06我们真的读懂了庄子的这则寓言故事,就会发现,故事是庄子编的,但是咱们可以联系到佛陀在《金刚经》中的话,来分析来理解。申徒嘉自己说,没有拜伯昏无人为师之前,别人一嘲笑他,他就会勃然大怒。拜师学习以后,似乎已经忘掉了自己一只脚的事实。申徒嘉还是那个申徒嘉,他也没有安假肢,还是只有一只脚,但他的心胸为什么变得开阔了呢?一只脚的残疾,为什么影响不到他的情绪了呢?老师伯昏无人教了他什么呢?或者说,他自己悟到了什么呢?能够让生命发生了质的变化,实现了心灵的大自在呢?07我们可以推理,如果老师不是很有平等心,而是有很强的分别心,那他身边教的学生也难有平等心,分别心也许会更强更盛。在这样的人群中生活和学习,十有八九申徒嘉不会被气死,也会被气走。所以,老师伯昏无人和弟子们应该大多有平等心,也就是佛陀在《金刚经》中说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也做到了佛陀说的“一切法无我”。大家都不认为申徒嘉的一只脚有什么了不起的,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特殊,他自己也就自然而然的慢慢的接受了这个事实,也不再把残缺当回事儿了。这不就是佛陀在《金刚经》中所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境界吗?人还是那个人,事儿还是那个事儿,以前是要命的大事儿,如今却成了无足轻重的芝麻小事。这不分明在告诉我们,外在的一切本身是无好无坏的,让外在的人事物有了好坏分别的,是我们内心的感受,是我们内心对外在人事物的反应。是我们的心灵分别在起作用,是我们认知的问题。命运可以给一个人以伤害一大堆,但是对当事人的伤害程度则完全取决于他自己心灵上对这件事的看法。看不开的、心胸狭窄的,伤害就大。反之心胸开阔,能够看得开,能够放得下的人,伤害就会很小,甚至可以小到忽略不计。而极少数人还能够以心转境,把生活的绊脚石变成自己向上提升的垫脚石,把烦恼用心灵的力量转化为菩提智慧。08真的读懂了,我们就应该向申徒嘉学习,学习他向自己的老师学到的昏和无。庄子给他们两位的老师取了一个很有禅意的名字:伯昏无人。其实这个“昏”字,就是老子讲的“众人昭昭,我独昏昏”的那个昏。“昭昭”就是分别心重,就是看什么看得很清楚,分别得很明白。而“昏昏”就是泯灭了自己的分别心,培养好了自己的平等心,不再分别,能够齐万物以后的境界。虽然同在一个课堂,甚至做了同桌,那位已经当上总理的子产还是“昭昭”的境界。而一没地位,二没健全身体的申徒嘉,则已经是“昏昏”的境界。用《金刚经》中的标准看,子产还是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分别。而申徒嘉已经做到了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和无寿者相了。子产的身体是健全的,但心灵智慧是残缺的;地位是高贵的,精神世界的境界是低贱的。而他那位同桌申同学却恰恰相反。09庄子的故事结尾用了一个“蹴”字,还用了一个“改”字,说明子产已经省悟了。不知道读庄子故事的你和我能不能够也真正做到醒悟过来?也能够做到昏与无,也能够做到《金刚经》中说的“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能够做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能够培养自己的齐物思想,能够实现心灵层面的自在逍遥。点击下面#庄子可以阅读收听全部庄子启示录内容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 抢沙发,发首评,稳占C位!
0
10
  • 10
  • 20
  • 30
  • 40
  • 50
  • 100
条/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