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多岁的贵阳,怎“爽爽”二字了得!
该如何读懂贵阳这座西南雄城?位于南明河烟波之上、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甲秀楼,或许是一种答案。
清代刘玉山登楼写下雄浑长联,从贵阳这座城市“瞭望”贵州——
“看东枕衡湘,西襟滇诏,南屏粤峤,北带巴夔”
甲秀楼及其周边夜景。
作为贵州“C位”的她,多条驿道在此交汇。从元人开湘黔、滇黔驿道,到今天贵州“县县通高速”的雄奇路网,贵阳始终是风物荟萃、商旅云集、移民往来的交通要道,清人顾祖禹称“贵阳犹人之胸腹”。
贵阳市区位地形示意图。
制图/刘耘硕
她是经略西南的关键枢纽,也是“年轻”的人文高地。从元代建城不过700余年,贵阳一地,科甲挺秀、文运昌明,在近代文教史上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她是山水建城的典范,有着满城烟火气。翠微园前一联“半岭通佳气,双桥落彩虹”,诠释着贵阳山川俊秀、气候凉爽的自然条件, “爽爽的贵阳”非浪得虚名;“繁华烙印”大小十字,宁静文艺的新晋网红电台街,人声鼎沸的青云市集……无数珍馐美味、灯彩佳话之中,彰显出这座西南山城最鲜活的生命力。
青云市集、曹状元街、青岩古镇。
贵州“C位”,为什么花落贵阳?
这是一座“天选之城”,如果把贵州建设的历史,比作一盘“与山与水争地修路”的棋局,那么贵阳就是这盘基建大棋的“天元”位,一子落下,勾连四方。贵阳这座城市,也随着黔地驿路的通达,逐步兴旺繁盛。
贵阳全景。
摄影/周睿曦
贵阳1.0:顺元城
在辽阔的元代版图之上,贵阳以一种引人注目的方式吸引着新王朝的目光。地处黔中的贵阳,恰如贵州西高东低地势脉络之中的关键命脉,坐落于通往四方的道路之上。基于地理位置考虑,元代人在他们规划的全国基建计划中为贵阳留下了一席之地。有元一代,为治理广阔复杂的疆域,建立起了“海宇会同”的站赤(驿道)系统,以元大都(今北京)为中心,宽敞悠长的驿道带着遍布天下、远达边疆的雄心壮志四面延伸。
贵阳城市区域发展示意图,展现了贵阳市主要城区从元朝至2015年的发展
制图/九阳
顺元城,正是贵阳的1.0版本。
此前的贵阳“寄治深谷之间”,人口仅数百户,既没有城墙也没有官府。直到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1292)顺元城兴建,设有东、南、西、北四门,今天仍以老东门、大西门、王家巷等耳熟能详的名字活跃在贵阳人的生活中。
武胜门,即人们口中之老东门,比邻文昌阁。
新建的城市中,有代表中央的宣慰司官府,有最早的儒学学校,也有佛寺和道观,还有满城来自天南地北、大海群山的各族民众。自顺元城兴建至今,已历经七百余年的悠悠岁月,贵阳的基址与布局,都在此时奠定。
贵阳市里的黔明寺及天主堂,八方文化汇聚于此。
贵阳2.0:省城与屯堡之城
贵州的“贵”与贵阳的“贵”,从最初即密不可分。宋太祖开宝七年(974),西南部落首领普贵入京朝贡,宋太祖特赐《敕普贵书》,书中有“惟尔贵州,远在要服”一句,此处的“贵州”即在今天的贵阳。除了元代改称顺元之外,贵阳在宋朝以及明前期的名字都叫“贵州”。
这么说来,实际是先有省会,再有全省。
南明河穿城而过。
摄影/何雄周
贵阳向南直达云南,彼时的云南刚从元军手中收回,忧虑“虽有云南,亦难守也”,明太祖与明成祖两代人,以其战略目光看到了贵阳在广袤西南乃至整个天下之中的重要地位。洪武十五年(1382),在贵州宣慰城(今贵阳)设立贵州都指挥使司,下辖贵州卫、贵州前卫,在贵阳的东西两面又各有六个卫。永乐十一年(1413),明成祖建立贵州省。贵州成为明朝第13个省级行政区划,贵阳也成为了第十三座省城。而当原本的名字“贵州”升级为一省之名之后,贵阳只能顶着“省城”之名历经156年,直到隆庆三年(1569)才定名为贵阳。而此时之贵,来源于城内的贵山,也即贵山之南。
黔灵山公园东北角的关刀岩即为主流看法中的“贵山”,其上镌刻了“贵山耸秀”的摩岩。
摄影/周睿曦
今天航班落地贵阳,我们遇见的第一个地名大概率是:龙洞堡。没错,这个为贵阳机场冠名的地名,背后藏着贵阳一段澎湃的移民开拓史。
随着贵阳地位的不断提升,这座城市迎来了新的变化与人潮。
首先是城市规模的扩大,洪武十五年贵州都指挥使司建立之后,镇远侯顾成、都指挥使马烨指挥军民,将原本的土城改建为石城,又大大扩展了城市的面积。之后的万历和天启年间,贵阳城又继续扩建,形成了内外双城的城市布局,贵阳人口中的“九门四阁”也是在此时形成了历史记忆。
文昌阁为“四阁”中仅存的一阁。
其次便是城市新人口的涌入:明代实行“移民实边”的政策。卫所制是明代特有的军事制度,卫中官兵战时上阵、平日耕种,有“寓兵于农、兵农合一”之意。明代每一卫人数为5600人,而每名士兵背后又有随军家庭,军人家庭之外又有自发前往的内陆百姓。这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开赴贵阳,世代在这片土地上值守、耕种、生活,渐渐融入了这片土地。这样也就有了“堡”之名号。
明代贵州省城图。
参考资料来源:贵阳档案馆
制图/九阳
除了龙洞堡之外,明代的贵阳还有诸多的所、屯、堡、哨分布,有的以驻守当地的明军长官姓氏命名(孟官堡、金官堡等),有的以长官名字命名(秦棋堡、刘士连堡等),还有以地名命名(青岩堡、洛湾堡等),以出产命名(斑竹堡、杨梅堡等)。
其实这些明代的开拓者、探索者们在贵阳留下的,又何止是地名的痕迹。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域,更带来了八方的文化种子,不同的口音、饮食、服饰、风俗人情,在代代相传之中,形成了今日贵阳多元多彩、勇于开拓的文化底色。
打铁花。
贵阳3.0:移民之城
明代的贵阳城已是“万家之邑”,居民共有3万余人,大多数为各地移民。有趣的是,到了清代,这些早先移民已成土著,而自清代以降,新迁来的汉族移民才被称为“客民”。而这个称呼背后,映照了贵阳广纳各方来客的宽广胸襟。
青岩古镇是因军事需要始建于明初的古镇,由军屯发展而来。
不同于明代有组织有计划的“集团式”移民,清代的移民是来自全国各地的“自发式”移民。这些“客民”从事各行各业,及至晚清,贵阳已形成“七十二行”的繁荣行业布局。而这些外乡人又将自己的乡土文化带到了贵阳,更是将贵阳这座文化熔炉烧得愈发旺盛热烈,当时贵阳城中遍布的各地会馆就是明证。
左图: 曾经的贵阳天后宫(福建会馆)。供图/贵阳档案馆
右图: 青岩古镇万寿宫。摄影/吴学文
时间再到近代,抗日战争期间,东北、华北以及东南沿海地区相继沦陷。贵阳在民族危难之际,成为了抗战中西南地区至关重要的避风港与补给站。
湘黔、黔桂、川黔、滇黔四条西南公路命脉在贵阳交汇。在贵阳的公路之上,昼夜奔驰不息的车流多达数千辆,运载着是民族的星星希望。在此期间,整个贵阳城的人口从10余万猛增至30余万。为了让公路上的汽车跑得更稳更快,修车业、橡胶工业优先发展,马王庙汽车修理厂是当时国内规模最大、设备最好的修车厂,贵阳人研发改装的木炭汽车在炮火中跑遍西南各地。
左图: 20世纪30年代的大十字。供图/贵州省青年摄影家协会
右图: 如今的大十字热闹非凡。
四四兵工厂、五三兵工厂、青山矿业药品厂、贵州炼油厂等众多工厂的生产线上,产出了抗日急需的武器、炸药、汽油、柴油等重要物资,从贵阳运往抗日前线。
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事业也在贵阳城中得以栖身:数十家报社、杂志社、书局扎根贵阳,例如《新华日报》、中华书局、商务书局、世界书局等。战时迁至贵州的大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前身)前后于贵阳办学,国立湘雅医学院与中央医学院在贵阳紧密配合,中国红十字会救护会以及国际援华医疗队驻扎在贵阳图云关,使贵阳成为了战时全国战地救护的基地和指挥中心。
湘雅村得名于抗日战争期间湘雅医院的迁入。
有关民众生机的商业也未见凋零,城中商号商店达3000多家,百货商号生意兴隆,茶楼酒肆照常营业,甚至还出现了夜间经营的地摊夜市,这恰恰反映了贵阳人骨子里临危不乱、波澜不惊的从容气魄。
市西路,曾是贵阳最具商业氛围的街道。
群星闪耀,贵阳何以“秀甲西南”?
每年在大型考试前夕,贵阳城中最热闹的地方,一定有甲秀楼和文昌阁。
这两座古建筑,甲秀楼寓意“科甲挺秀”,文昌阁寓意“文运昌盛”。当年主持修建甲秀楼的是明代贵州巡抚江东之,他写下了“擎天砥柱在中流”的诗句,意在期望贵阳日后人才辈出、独占鳌头。
甲秀楼,贵阳的文化地标。
它们今天依然是学子们讨个好彩头的必经之地,在南明河数百年如一日泛起的烟波里,见证了贵阳的文脉传承。
贵阳的读书人实实在在实现了“擎天砥柱在中流”这句豪言——明清两代,共计有千名举人、百名进士,更有立于龙虎榜首的文状元赵以炯、武状元曹维城。
曹状元街,贵州唯一武状元曹维城曾在此街居住。
走出西南走向天下的贵阳人,除了成绩优异之外,更大闪光点在于以天下为己任的士人风骨。其中有既以“诗书画三绝”名扬海内、又为故国忠烈捐躯的明代书画家杨文骢,有出任《康熙字典》首席修纂官的清代大儒周渔璜,有出生于贵阳六洞桥,12岁在贵阳出个人第一部诗集,为黔省学童之冠的晚清“四大中兴名臣”的张之洞,在与英国侵略者谈判中寸土不让、“大气凛然不可犯”的迤南道道员陈灿、有在八国联军侵华时忠贞守城、庇佑黎民的天津知府石赞清……
而贵阳这方土地,自古以来就对读书人有着极大的热情和包容。其中的典型,自然是王阳明。
贵阳阳明祠。
1508年,王阳明经历长途跋涉来到贵州龙场(今贵阳市修文县)。外来之人,水土不服,则静坐沉思、求索本心;居无定所,则栖身山洞读《易》以解忧;衣食无着,则问稼于农、躬耕南山;官吏折辱,则威武不屈、终不改志。龙场的少数民族也于各方面施予援手,让王阳明感受到了在中原士大夫身上难得一见的“淳庞质素”,终于龙场悟道。
正德四年,前后两任贵州提学副使邀请王阳明到贵阳讲学,也是在贵阳文明书院,始论“知行合一”之说。这片土地在阳明走后变成了一片向学的乐土:“每行都闻歌声,蔼蔼如越音,予问之士民,对曰龙场王夫子遗化也。”
贵阳阳明祠中的阳明书院以及《传习录》。
摄影/吴学文
到近代,这里更是影响着时代的进程。公车上书浩浩荡荡,贵阳举人参与其中;辛亥革命风云激荡,贵阳建立“大汉贵州军政府”,成为全国最早宣告独立的省区之一。贵阳更是在近代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被誉为“中国近代教育之父”的贵阳人李端棻,一方面成为儒家理想中的“帝王师”,桃李天下:一生,曾先后出任晋、粤、川、鲁四省乡试主考官,识得人才无数。
李端棻墓。
另一方面,他也拉开了向近代教育转型的序幕,不仅做了维新派领袖康有为、梁启超的伯乐,还在光绪二十二年(1896)递上《请推广学校折》,为中国近代史上的教育制度改革设计了第一份蓝图:开设新式学堂、推行西学科目、选派学生出国游历……其首倡建立的京师大学堂,是为如今北京大学的前身。
近代教育史上还有个贵阳人不得不提的是张之洞。晚清时期,张之洞作为主要推动者之一,上呈《奏请立停科举以广学校折》,废除了千年的科举考试制度,并提议全国改读新学,育人、取才归于一途,让更多人能够学习。
张之洞《行书七言联》。
收藏来源/私人藏
对近代贵州乃至中国的文化出版业影响深远的,则是创立文通书局的华氏父子,华之鸿、华问渠。
华之鸿深感当时天下局势变化之剧烈,始终“抱文化濡滞之恸”,遂立下一宏愿:“若欲传播新知识,端赖书籍,莫若创办一所规模较大之书局”。
曾经文通书局发行的书。
资料提供/舒奇峰
光绪二十八年(1898),文通书局在王家巷(今云岩区勇烈路)创办,取名“文通”,意在“文以载道,通达心灵”。
文通书局的第二代掌门人华问渠,接过了父亲手中的书局重任。在抗战期间,大量专家学者群集贵阳,华问渠多方联络,访贤求教成立了文通书局编辑所。
严修在贵阳主持教育时写的日记。
资料提供/舒奇峰
所长名单中,有出身贵阳的教育家马宗荣、现代新闻教育事业的奠基者之一谢六逸,有史学大家顾颉刚、白寿彝;而文通书局的编审委员名单中更是群贤毕至,有冯友兰、萧一山、苏步青、竺可桢、茅以升、张奚若、张孝骞等共计112位各领域的顶级专家学者。
民国的文通书局与商务、中华、世界、大东、开明、正中并称全国七大书局。不同的是,其余六大书局都兴办在当时的远东第一大城市上海,而文通书局崛起于贵阳,创造了中国出版史上的奇迹,也让这座西南山城成为近代的“文化高地”。
如今的贵阳书店林立,街头巷尾都藏着不少宝藏书店。
左图: 也闲书局;右图: 五之堂。
从王阳明的“龙场悟道”到贵州科举的科甲挺秀、文运昌盛,直到近现代贵阳人肩负国家兴旺的浩荡情怀。贵阳人正如不熄的星辰火炬,照彻夜空。
山城突围:贵阳“裂变”史
“贵阳以山水定城,不像很多平原上的城市以街巷定城,街巷没有了,城市就死亡了。贵阳只要山水骨架还在,就可以有依托,实现城市的复兴。”
与其说贵阳是一座山城,不如说,贵阳是一座“西南味儿”的园林式城市。
黔灵山遥望贵阳市区。
这座山水雄城,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大部分主城区处于百花山、黔灵山、南岳山三条纵向山系之间,是两块不规则形状的“坝子”,被群山锁扣,被错综的水系切割。山风吹彻,水汽弥漫,丛林密布,再加上云贵准静止锋与孟加拉湾暖湿气流的影响,让贵阳时时多雨,炎夏的6-8月,均温也在23℃左右,“爽爽的贵阳”以此得名。
贵阳乌当雷打岩;羊皮洞瀑布。
摄影/周睿曦
黔灵山所俯瞰的云岩区和南明区,是贵阳最早的两个城区,你也可以将其视为如今贵阳城市的“初代版本”。
“云岩”二字来自山,“南明”则取自河,其间自有诗意。南明河自南向东北方向流淌,包含了贵阳大半城区。贵阳的小山圆润苍翠,突兀地间插在楼宇之间,好像它们才是后来到达的不速之客,见缝插针地在城市中抢占一席之地。
南明河作为贵阳的母亲河,见证了贵阳的百年发展。
与大多数城市一样,贵阳城也经历了大范围的扩建。第一次扩建,当属1927年,周西成修建的环城马路。彼时的贵阳城区,长期框定在明清时期修建的内城和外城之内,至此才开始拆城墙,绕城一圈,算是第一次突围。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山城第二次“突围”,突破了当年的“环城马路”向外环城路拓展空间。1956-1963 年,建成了一条长约14 公里的外环城路,它由北京路、枣山路、浣纱路、解放路及外环东路向外扩展。外环城路沿线的村寨则变成了新的街区和居民点。
中华北路。
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三线建设”的推动下,贵阳又在中心城区之外建起了若干卫星城镇,如今天机场所在的龙洞堡,就在此列,到80年代城区面积已经扩大到约50平方公里。
1996年,清镇市和修文、息烽、开阳“一市三县”划归贵阳市辖。除了修文为阳明悟道之地,开阳孕育了一代代散文诗的创作力量,湖城清镇见证了万年前旧石器晚期的故事,息烽作为如今贵阳的北大门,更是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息黔高速六广河大桥,连接了贵阳市息烽县和毕节市黔西市。
摄影/龚小勇
“息烽”为明崇祯皇帝赐名,寓“平息烽火”之意。赐名的300年后,息烽这块热土更是孕育了丰厚的红色文化。1935年,红军长征南渡乌江、过境息烽,留下了一批战斗遗址、宿营地遗址和遗物。
而后此处建起一座规模最大、等级最高、关押人数最多的秘密监狱息烽集中营,杨虎城、黄显声、“小萝卜头”等烈士的生平和斗争业绩被烙印于此。
息烽集中营牢房环境;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门前的“忠魂曲”雕塑。
摄影/林剑
千禧年后,在原金阳新区的基础上,观山湖区挂牌成立。其地势相较这个山地省的其他区域较平缓,又有观山湖公园这个占地千亩的城市绿肺,同时,她的诞生正好处于我国城市化进程最快的时代,也是中国基建最蓬勃的时代。
六横五纵路网快速在此地建设而起,将市政府、贵州省博物馆、会展中心、金融城等一个个知名地标纳入其中。十年建设,观山湖区已经成为贵阳现代化的代名词。
观山湖区高楼林立。
今天的贵阳建起层层公路及绕城高速,纵横交错地把云岩、南明、花溪、乌当、白云、观山湖诸区连成一体,形成贵阳“半小时经济圈”,贵阳也成为了下辖6区3县1(县级)市的庞然大物。
今天的贵阳,不仅在行政区划上突围,更在城市文化的多样性上不断突破——
左图: 中国电信云计算贵州信息园;
右图: “赛博朋克”钟书阁。
贵安新区的山洞里,藏着互联网大厂的数据中心;清镇的羊皮洞瀑布,靠着短视频平台成为火热的“网红野瀑布”;观山湖区科技感十足的书店呈现了当代“魔法”与书的奇妙结合;花溪的青岩古镇,则向每个游人低诉当年屯垦戍边的沧桑往事……这就是贵阳,一座古而不老,新而不躁的城市,能“知行合一”守护百年文脉,也在时代潮流中“协力争先”。
南明河倒映出了甲秀楼,其沿岸也是CityWalk好去处。
2023年地道风物推出“多彩贵州:人文山水·时光峰峦”贵州文化专题!点击链接回顾本系列第一篇文章——如何看懂第一山地省的多彩文化史诗?
本系列第六组文章,主题为解读贵州文化价值包括三篇图文:本期图文头条——《令徐霞客流连,让王阳明悟道,这个西南省份有多少“宝贝”?》带你领略贵州文化的深远价值本期图文二条——《700多岁的贵阳,怎“爽爽”二字了得!》带你探索贵州省会贵阳的文化魅力本期图文三条——《什么是贵州“傩“?》带你感受神秘多姿的贵州傩文化
策划 | 火花范
文 | 叶吟啸
文字编辑 | 乌堆堆
图片编辑 | 陈金鱼
地图编辑 | 刘耘硕
制图 | 九阳
首图 | 陈伟红
封图 | 何雄周
未署名图片来源| 陈伟红
📖
主要参考文献
贵阳市档案馆《百年地图看贵阳》
谷多林《贵阳名称来源的贵人峰》
周诗若《贵阳“九门”往事》
贵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贵阳通史》、
《贵阳名胜古迹》、
《贵阳市志·人物志》
☞ 上下滑动查看 ☜
※特别感谢※
中共贵州省委员会宣传部
贵州省文史研究馆
中共贵阳市委宣传部
中共贵阳市云岩区委宣传部
贵阳市档案馆
贵阳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
☞ 上下滑动查看 ☜
本文系【地道风物】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 0000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