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古文国学人生之道:正己与正人——正人先要正己,己正而人自正
847630

人生之道:正己与正人——正人先要正己,己正而人自正

HNYZLHNYZL2024-02-24 12:06:120

人情之通病,乃在于好为人师,总看人不如己。好为人师之人,往往以己为标准,而责求于人。总看人不如己,就必有欲正人的冲动,或者说要有想改变人的主观意志。在正人与己正的关系上,先哲给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主张和良方:正人者,必先正己。己正,则人自正。可见,正人的过程乃是正己的修为所在,正人中正己便是立人所以立己,达人所以达己的妙道意旨。正国者,必先正己。己正,则国自正。在国与国的关系上,也必是如此。正天下者,必先正己国。己国正,方能发挥影响力量,而天下自正。

图片

一、正人先要正己对于人生修为来说,正己之所以要先于正人,乃缘于言教不如身教,身教重于言教。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在要求别人做什么之前,先做好样子,以身作则或率先示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在先哲孔子看来,“身正”之所以能“不令而行”,乃缘于人格的道德感召力和表率的示范力。我先做到,既是示范其可能性,又是展示其重要性。有可能,则非强人所难;有意义,则展现我所做的价值。“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己不正而令人正,是在强迫、苛求。强人所为,政令或号令一旦失去可行性、正当性,则人必然不从。“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从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上言,正己身,自能正人身。“吾未闻枉己而正人者也,况辱己以正天下者乎?”(《孟子·万章上》)在正人的效验和结果上,未闻“枉己而正人者”,就在揭示它的不可能性。“辱己以正天下”,更是如此。实则,先哲的论说乃是在确立一种信仰:正人,必先正己。又在奠定一种信念:己正,故能人正。对于领导者而言,基于正己的道德感召力和人格的感染力,固有“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大学》)的带动作用。道德和政治权威、威信,一旦从人格魅力上彰显,就会形成“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的必有效验。上行而下效,修身而人自正。人之动作,往往不能必正,乃缘由从欲而失德。对人的要求,一经失去合理性,损人利己,强人所难,便会使正人难上加难。“为义者可迫以仁,而不可劫以兵,可正以义,不可悬以利。”(《文子·九守》)在管理标准上,以己仁要求人,则人易从;藉由“劫以兵”要挟人,则人难正。“正以义”者,在于尊重人的道德人格;“悬以利”者,无疑是在侮辱人的品格。在国际博弈上,王道之国重视修己、正己,求诸己而发挥道义示范作用。这样,就能一呼而百应。在号令天下上,若是假以民主、人权而行改变别人之私,实是奉行两套标准,则必失去威信和号召力。在正人上,不能正己而欲正人,道义权威会日益丧失其威信,最后只能是自娱自乐,百呼而无一应。二、正己当责诸己正人先要正己,而正人就要先责诸己:要求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在人员管理上,如果正人而人不能心从而正,便要责诸己,从自身查找问题的原因。没有不服从管理的员工,只有不会管理或者没有权威以正人的管理者。好学之管理者,当“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论语·学而》),注重自身的形象,树立标杆,建立威信。从正己上言,若能“动容貌”(《论语·泰伯》),便会远离粗暴、慢待;“正颜色”,便会体现诚信、和气;“出辞气”,便能避免粗鄙、无理。善于管理者,必然注重形象举止,待人彬彬有礼,做到“威而不猛”(《论语·尧曰》),令人心悦诚服。在上行下效上,管理者既能“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便会有“人望而畏之”的影响和作用,发挥威慑力。一个领导的威严,不取决于蛮横的权力,而取信于人格的魅力,以及坚持原则的正气。在正人上,现今有的管理者只知道玩弄权威,而不思求于严以律己,岂非是舍本逐末?树立管理的权威,根本就在己身。坚持原则,一身正气,权威岂能不立?正人上的先责诸己,要求领导者和管理者先抓住管理权威的根本,求诸身而先正己。也就是说,要藉由增强人格魅力和道德影响力,而赋予管理以人性化的感召正能量。在国际治理上,要想发挥更大的建设性作用,就要先求诸己,以我为主,做好自己的事情。示范的作用是无穷的,也是自然的。国际上,一经认可一正国的权威,便是主导和辐射力量形成之时。

图片

三、己正则人必正己正而人自正,既是潜移默化的作用,又是权威导引的影响。软权威的力量,既可是管理文化的熏陶,又或为人格魅力的感召。“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向领导看齐,近朱者赤,习惯成自然,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软权威,加持权力的力量,是权力支撑下的形象塑造,或为制度文化上的言行规范。“政者,正也。”管理者的己正,发挥着正能量的塑造功能。“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对于领导者来说,既要藉由一级做给一级看,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又要一级问责一级,发挥教育管理的功能。“君者仪也,民者景也,仪正而景正;君者盘也,民者水也,盘圆而水圆。”(《荀子·君道》)道德与权力的统一,自能达致上行必下效的管理或治理目标。“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论语·子路》)在管理上,既要有道德的威力,又要有权力的威力。二者的统一,则必能上行下效,一呼百应。“修其德则下从令,修其仁则下不争,修其义则下平正,修其礼则下尊敬。”(《文子·道德》)德、仁、义和礼“四者”既修,使之成为权力的统领,则管理通顺和谐,效能就彰。“修道德即正天下,修仁义即正一国,修礼智即正一乡(《文子·上仁》)在治国、平天下上,不同的道德层次,赋予不同的政治效力,产生不同的治理效验。在权威的塑造上,不管是大到国际治理、国家管理,还是小至团体、班组,都要以道德或道义先正己,而后求诸人正,发挥道德正能量的作用。先正己的不求正人而人自正的管理,乃是人心所向的道德文化塑造。先正己的不求正天下而天下自正的国际治理,实是道义所归的王道信服感召。用《老子》的说法,便是“执大象,天下往”的大势所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汇人生领悟之精粹,聚生活妙道之艺术,通生命情趣之隽美,鉴立身立世之妙,修心养性之要旨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